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作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作物学报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
热带作物学报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

王庆煌

月刊

1000-2561

rdzx136@163.com

0898-66989992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热带作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热带作物学报》(月刊)是由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已与国内100多家新闻单位或期刊杂志建立了刊物交换关系,与国外有关学术机构及美国、英国、巴西、荷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法国、哥伦比亚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或图书馆共20多个单位建立了刊物交换关系;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IRRDB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热带农业文摘(荷兰)和不列颠图书馆已将《热带作物学报》列入各自的资料库。先后被认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技核心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学术文摘》首批收录期刊。2005~2007年,影响因子分别为0.397,0.450,0.562。 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国内外热带作物特别是巴西橡胶树、胡椒、咖啡、剑麻、香草兰、椰子、木薯、甘蔗、热带果树、南药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性学术论文为主,兼顾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试验总结、专题评述和学术问题讨论等稿件,内容包括热带作物的选育种、生物工程、栽培生态、生理生化与病虫害防治、土壤农化、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试验统计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性成果。 读者对象:主要从事热带作物科研、教育、生产的科研、教学人员,以及农林科技工作者和农林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研究

    汪军陈平亚刘建周游...
    20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 127 种,包括真菌 27 种、细菌 6 种、线虫 24 种、昆虫 68 种、杂草 2 种。根据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未分布或分布未广)、是否官方管制、随胡椒种苗携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 14 种,包括真菌 5 种,细菌 2 种,线虫 2 种,昆虫 5 种。从入境、定殖、扩散可能性、经济影响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对这 14 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极高风险有害生物 4 种、高风险有害生物 9 种、中风险有害生物 1 种。最终确定有害红皮孔菌(Pyrrhoderma noxium)等 14 种有害生物为输华胡椒种苗需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

    胡椒种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

    凌书伟林碧华阮广鸣陈泽平...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认知与应对能力,以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运用样方法收集新罗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并构建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DPSIR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外来植物的入侵驱动力、对本地环境适应性、本地分布情况、对本地影响、响应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值将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 3 个入侵等级(Ⅰ~Ⅲ级)。结果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共有 65 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 22 科 52 属,其中菊科(Asteroideae)植物种数最多,占比为 29。23%,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12。31%)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9。23%);生活型共有 5 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多,共有 32种,占比为 49。23%;从地理来源来看,美洲是主要来源地,共有 48 种,占总数的 73。85%;分析入侵途径发现,无意引入的植物最多,共 35 种,占总种数的 53。85%;根据入侵现状评估结果,高风险入侵植物(Ⅲ级)有 16 种、中风险(Ⅱ级)18 种、低风险(Ⅰ级)31 种。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但入侵风险等级相对不高,多数处于中低风险(Ⅱ、Ⅲ级)。建议根据风险等级对危害程度最大的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进行重点防控。

    外来入侵植物城市绿地层次分析法(AHP)风险评估新罗区

    槟榔干燥动力学模型及微观结构、代谢物变化规律研究

    张晶代佳慧王世萍代文婷...
    22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燥是槟榔加工的第 1 步,干燥过程直接影响槟榔的品质和货架期。为了明确槟榔热风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纤维微观结构及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期对槟榔干燥时间进行精准调控。本研究以槟榔鲜果和槟榔杀青果为研究对象,利用 5 种模型对不同温度下槟榔热风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建立槟榔干燥动力学模型,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LC-MS等探讨干燥过程中槟榔微观结构、代谢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干燥曲线呈指数下降,干燥速率曲线分为加速和降速 2 个阶段,温度对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Page模型对槟榔热风干燥曲线拟合较好,模型决定系数(R2)在 0。98以上,均方差(mean square deviation,RMSE)在 0。02~0。06 范围内,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差异不显著,可以较好地反映槟榔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槟榔纤维层变得致密、紧实,杀青处理导致槟榔纤维结构松散。质构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槟榔硬度和咀嚼度增加,弹性降低。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干燥过程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通路、中心碳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黄酮类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进而影响有机酸、脂质和类脂分子等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为丰富槟榔加工基础研究,以及为槟榔热风干燥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槟榔干燥动力学模型微观结构代谢物质构

    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梁伟红邓春梅叶露刘燕群...
    236-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海南省 18 个市(县)2012-2022 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 年,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明显分级特征;海南省市(县)域尺度农业生态效率逐年明显改善,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为 0。541,达到均值以上的市(县)数为 7 个。(2)空间变化上,总体呈现中部向东西部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完全有效和效率较高呈现块状和链条式分布特征,效率中等类型市(县)围绕着完全有效和效率较高市(县)分布;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投影趋势线均呈现倒"U"型特征。(3)在省域尺度下,农民收入水平、农业机械化强度、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城镇化率是对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区域尺度下,农民收入水平是对东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城镇化率、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农田灌溉率是对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城镇化率、农民收入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农田灌溉率是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海南省各市(县)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应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农业发展重点,切实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