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孤独的人

    施双玲
    81-81,82页

    懂你

    李佩玉
    8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一生或短或长,却离不开感情的诉求与牵绊,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是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暖与包容,都说母爱细腻如涓涓流水,平实且伟大,然则,父爱却是给予我们如山一般的敦厚与深远,我的父亲亦父亦友,儿时的细心周到,少年时的牵引期盼,我想,在我的一生中,父亲是灯塔一样的存在,为我照亮前方的路。

    父爱生活

    从城市特许状看中世纪西欧的集市状况

    李梓榕
    8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市是中世纪西欧一种重要的商业现象,它的出现及发展反应了西欧城市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特许状赋予城市的特权使城市内部的集市愈发活跃,通过窥探特许状中商业特权对集市的规定,可以让我们对于这一时期集市的发展有更为充分的了解。

    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集市

    浅谈加快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内动力

    张军华
    8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公司、跨国集团以及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主要以中央主导企业为主,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有一个相对稳健的发展。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所以挖掘我国国有企业潜在的内动力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内动力

    家庭文化资本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

    付丽文
    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资本是教育社会学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它是指一个家庭所拥有的性情气质、兴趣取向、文化氛围、处事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家庭文化资本对家庭教育存在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文化资本造就了对子女教育的沟通效率、入学机会、学习过程等方面的影响差异,从而会对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孩子在成长中出现差异,最主要的是源于家庭教育的差异。而家庭教育的差异,与其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和利用情况有很大关联。搞好家庭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好家庭文化资本,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文化资本家庭教育路径

    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姜晓雨
    8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界的政治参与力度不断加大,非政府组织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政治参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受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不完善的制约,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现状,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管理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做好对困境的分析及出路的策略解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困境出路分析

    试论太平天国中洋人的军事作用——以呤俐为例

    孙小蕾
    8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文革”前17年政治史研究的第一热门,改革开放后太平天国研究也最早复苏。太平军中有为数可观的洋人为之效力,英国人呤俐便是其中的代表。太平军通过呤俐为军火中介人购买军火,促进了武器的改良。同时呤俐随从作战,担任忠王分支炮队的指挥,为将领出谋划策,取得了战功。同时他参与士兵训练,传播军事知识与理论,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和后期防卫中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太平天国军事作用呤俐

    21世纪初美国民主输出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比较

    祁丽君
    8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千年到来,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在其和平崛起战略下,逐步推动国际社会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与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相比较,中国文化起步较晚、影响力较弱,根植于美国文化的民主价值观与其基督教使命观、种族优越论,使得美国民主输出被冠以扩张之名,有一定的侵略性;美国是为了改善国际环境以维护其在各地区的利益,单级状态以及跟出恐怖主义、促进海外民主,而中国是以和平的方式提高软实力、赢得话语权,树立好形象,为了使中国走出去战略更有效实施,需要政府积极作为以及广大海内外华人的支持,从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认同。

    民主输出“走出去”战略中国文化

    中部地区县级供电企业如何开展电费预收工作

    经艳丽
    8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电费收入的颗粒归仓更是确保供电企业平稳前进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电费回收风险日益增大,预收电费是规避电费回收风险的有力举措。如何开展电费预收工作是今后县级供电企业重要的研究课题。

    中部地区县级供电企业预收电费电费回收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爱情观”的社会调研报告

    茹作兵张雪莉
    90-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