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德宏州陇川县广山村景颇族基督教文化变迁的考察

    熊甜芳
    24-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宏州陇川县广山村作为传统的德宏景颇族村落处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长期保存着本民族以“万物有灵”为核心,“鬼神崇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宗教文化。自20世纪初期基督教传入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基督教与景颇族传统宗教在当地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两种宗教功能的选择,是造成这种广山景颇族基督教变迁的重要原因

    广山景颇族基督教变迁

    浅析中国环境现状

    苑婧娴
    27-27,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我国现处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的紧张局势。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的政府能做些什么,普通老百姓可以做些什么,我们高校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主力军又应该尽到哪些责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捍卫家园、保护环境,都是我们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环境现状环境保护大学生环保大学生环境保护协会

    试论数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周檬
    3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决定了经济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并且在经济发展中运用数学的程度与数学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数学的功能应用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数学社会经济发展

    浅谈《论语》的史料价值

    何婉祯
    31-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成书可以说是一个迷,它是什么时候成书的,由谁人编写?据传,《论语》是在孔子逝世后,其学生在为其守孝三年的时间里编写而成,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儒家经典。《论语》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如:在《论语》之中“仁”出现不下百次,其含义宽泛而多变,每次讲解并不完全一致。有强调“仁者爱人”的,也有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作出了两种对立的解释。又如:论语的主要内容是是对弟子的批评等

    “仁”《论语》语言特点史料价值

    抗战时期忠烈祠“民族英雄”属性的形塑——以南岳忠烈祠为中心的考察

    王余辉
    32-32,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规模地营造忠烈祠,旨在将其作为神圣的“民族英雄”纪念空间加以营造,力求赋予“民族英雄”的核心属性。这一意图主要通过空间形态的精心设计与营造、题刻与仪式的操演等三方面来完成。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市、县,乃至乡镇各级“民族英雄”纪念空间,以此为媒介,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实现抗战动员与政权合法性建构等进一步意图

    抗战时期忠烈祠南岳忠烈祠“民族英雄”属性

    浅析语言与物质文化史的关系

    李晓雅
    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与物质文化史的关系,从语言的文化价值探讨,即语言反映物质文化史。语言材料为物质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佐证。本文主要从物质文化史的起源、传布、演化三个方面分析语言材料对物质文化史的反映和体现

    语言物质文化史起源传布演化

    文献应用的思考——以《兰亭论辩》为例

    海玉豪
    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的“兰亭论辩”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与驱使,后期的“兰亭论辩”则多受感情因素的影响,本文中笔者不想步前人后尘,陷入那些悬而未决的“辩论”中,而是从传世文献的正确使用这一角度,探绎李文田、郭沫若等人引用材料上存在的未经考证以及不严谨的缺陷,并对如何使用传世文献问题进行思

    《兰亭论辩》《金谷诗序》传世文献

    夏商周考古研究现状

    贾文涛董杨柳
    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夏商周考古学的学术史,从中总结出中国考古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总结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特点,并就今后的考古工作作了一些展望

    夏商周考古研究现状展望

    浅析阮籍思想的转变

    李浩然
    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阮籍是魏晋之交的著名玄学名士,是魏晋易代之际文人的代表性人物,与嵇康,山涛等同为“竹林七贤” 的精神领袖。阮籍一生中的思想是在不断演变的,他一生分为不同的阶段的:即前期对儒家名教思想的推崇,主张名教与自然的相结合。到后期由于一系列纷乱政局的影响,而理想彻底的破灭后便对儒家名教思想进行彻底的贬斥以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这体现了阮籍的政治态度和生活处世态度经历的一个剧烈而痛苦的转化过程

    魏晋之交思想转变精神境界

    元末的华夷之辩和王朝更替

    赵小康
    39-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朝是中国第一个由异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取而代之的明朝是由汉族人重新确立统治地位的王朝,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在元末,即元朝统治中原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统治时期,公元1333年至公元1368年间,在起兵反元的各个势力之中华夷之变思想的表现,以及它在元朝灭亡的过程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考察华裔之辩这种带有民族主义特征的思想,在元明更替之际所占有的地位

    华夷之变元明之际反元势力王朝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