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欲望的言说与被物化的女性——《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与《玉米》的对比阅读

    赖秀俞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冯梦龙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与毕飞宇的《玉米》都讲述了欲望诱惑和权力作用在男女身上的因果循环。通过对二者的文本分析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其主题的相通之处:女性成为男性视角建构下服从和迎合男性欲望的工具,在男性视角的暴力下,她们不可避免地被物化乃至自我物化,从而导致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循环。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玉米》欲望女性物化

    解读《简爱》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崔巧琦王琳夏雪
    3-3页
    查看更多>>摘要:1847年10月,由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具有自传色彩的《简爱》问世了,这部作品影响深远,女主人公简爱的性格是独特多样且富有人格魅力的,对此值得深入探究剖析。

    简爱人物性格生活刚柔并济顽强自爱

    浅谈《红楼梦》对个人的启示和两性的启示

    张春芳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性别错位”描写具有丰富的现代启示性,主要表现在对个人的启示和对两性的启示两个方面,如此之多的“性别错位”之处给我们以重要启示:男性不止乎刚,女性不仅是柔,男性和女性犹如太极图中的黑鱼和白鱼,黑鱼乃白眼,白鱼乃黑眼,阴阳两鱼合抱。

    红楼梦个人和两性启示

    唐传奇《聂隐娘》体现的史传性的研究

    左思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唐传奇《聂隐娘》对聂隐娘女侠形象的描写,不仅对当时及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一些社会特征和社会心理,与历史和史传文学具有很密切的联系。

    《聂隐娘》史传侠客

    《古诗镜》中的陶渊明

    王清玄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镜》是明代陆时雍所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编选自汉、魏以迄晚唐之诗。另有《诗镜总论》一卷。陆时雍,字仲召,桐乡人,崇祯癸酉贡生。所撰《诗镜》因结构规范,点评精要,被称为明代古诗选本中的善本之一,并收入《四库全书》之中。本文以其中《古诗镜》与《诗镜总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对陶诗的编选与评价特点。

    《古诗镜》《诗镜总论》特点

    浅析《幸存的人》中蕴藏的藏族尚勇文化根系

    林信炜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幸存的人》这部作品中,随处可见藏族尚勇文化根系所派生出来的各种文化形态。所谓尚勇文化根系是指在一个民族的思维中体现出较多的力量性,在民族的心理中体现出较强的对勇、力的企求和崇拜。

    藏族文化尚勇文化根系《幸存的人》

    论郝思嘉“勇气”的触发性

    宋百灵
    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飘》问世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郝思嘉是一位魅力非凡且勇敢的女性形象,甚至成为了萧条时期国民英雄形象的代名词,是米切尔所说的“芥麦”品质的代表人物。小说也从侧面反映了米切尔“世纪之交新女性”①的女性主义观点。实则不然,本文通过分析郝思嘉性格的几个关键词,总结出郝思嘉勇气的触发性特征,并指出郝思嘉勇气的四个来源,以求更好的认识郝思嘉这位经典的人物形象。

    安提厄斯芥麦勇气郝思嘉触发性

    沙威之死——试从沙威形象的二重性分析

    何宁
    10-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威的形象具有深刻的二重性。首先,在于他有着善良的本性和扭曲后的丑恶结合在一起的分裂气质。其次,在于犯罪与法权的二重性决定的走狗与社会治安卫士的重合身份。第三,在于高超的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权至上观”这一盲目信仰的错误引导,这使他的行为产生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他的自杀是残酷的现实与一个有着良知的人的剧烈矛盾和冲突的结果。

    沙威二重性善良法权矛盾冲突

    洛丽塔与安娜女性意识的解读

    张婉琦
    11-11,12,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十九世纪初,女性主义就开始萌芽,基于此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本文选取了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与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为例,分析了两位女主人公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与具体表现,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女性意识共同之中的不同,以及不同之处中的相同,最后得出二者结局的悲剧性与必然性。

    女性主义洛丽塔安娜女性意识

    文学 导向 市场

    圆心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