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都是怪东西——《苍河白日梦》之怪人解读

    姜蕊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都有自己恐惧的东西,功成名就的曹老爷对死亡怀有深深地恐惧,这种恐惧对年迈的他来说构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他完全沦为了死亡之神的奴役。而留洋归来、满腔抱负的二少爷一直怀疑自我的价值,他在一次次努力的确认自我,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以一种毫不畏惧的姿态拥抱死神。父子俩对待死亡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姿态。

    死亡恐惧奴役自我确认

    知堂管窥 浅论周作人散文创作中的日本印记

    陈欣鸿常文娇
    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6年知堂赴日留学,由此开始了他与日本的不解之缘。观其一生,不论是饮食起居亦或思想流变、文学创作,甚而荣辱沉浮都与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懂知堂,绕不开的是日本文化的深深烙印。

    周作人主题内容审美趣味日本文化

    求爱途中找回主体意识的犹太人——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罗伯特·科恩的形象

    屈卫锋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常升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0)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杰克、勃莱特等人在酗酒狂欢中寻求精神慰藉,但狂欢过后终归现实的矛盾,使他们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笔者认为,在万千繁华喧嚣之身中有一根被忽略的生命线——罗伯特·科恩。

    主体意识犹太人罗伯特·科恩

    论方方小说《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生存困境

    李理卯钟芳慧余可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方在其作品《奔跑的火光》中展现了其她对农村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女性生存现状的清醒认识,本文主要从女性自身的抗争与妥协以及外界对女性的压迫来看方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思索。

    方方《奔跑的火光》女性生存困境

    故乡滋养下的汪曾祺散文风格——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分析

    方文妮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曾祺认为他写散文,是搂草大兔子,捎带脚。而近些年来,汪曾祺散文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掀起一阵汪曾祺“文学热”。汪曾祺也说过:“生活不安定是一个原因。喧闹熙攘的生活使大家的心情变得很浮躁,很疲劳,活得很累,他们需要休息,需要一点清凉,需要一点宁静,或许就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需要滋润。”[1]本文主要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探究汪曾祺“滋润”的散文风格,而主要是探究故乡特定的地理基因滋养下的散文风格。

    文学地理学滋润散文风格

    西方中心主义整合中的认同与疏离——以康拉德小说《台风》为例

    王明慧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波兰裔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是少数用非母语写作而闻名的作家之一,他一方面不断追求英国文化、英国社会认同,另一方面又与作为殖民地的祖国波兰保持密切联系。康拉德一生航海漂泊,在寻求文化认同与身份确立的过程中,实现了价值观念在整合中的认同与叛逆,既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角度来打量他者和他者世界,又与西方殖民主义保持一定的疏离。

    康拉德《台风》西方中心主义

    民族性格、文化心理与女性形象——以内蒙古新世纪小说为例

    白瑞雪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性格、文化心理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心理影响着人物形象的方方面面,人物形象又鲜明地折射着民族性格与文化心理。内蒙古新世纪小说中女性形象所反映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心理是本论文考查的重点。

    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女性形象

    悠扬的旋律 女性的赞歌——简析《查密莉雅》中女性形象的人道主义内涵

    曾婧
    9-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钦吉斯·托列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1928-2008)是苏联文坛著名的吉尔吉斯族双语作家。在创作中,艾特玛托夫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思考“人”,关注人的个性和命运。他塑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他对女性的态度和思考。本文以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为研究,来探索其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将从社会文化、作家的成长经历和美学观三个方面,来剖析其查密莉雅这一女性形象生成的原因,探讨艾特玛托夫对待女性的态度和观点,并挖掘查密莉雅这一女性形象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查密莉雅女性形象人道主义

    重读《西游记》之猪八戒形象

    石雪妮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西游记》文本切入,概括出猪八戒贪色、贪吃、贪睡的“原味”性格特征,再从人的本性的认识层面上看,《西游记》对猪八戒形象的塑造。

    猪八戒性格人性

    《城的灯》——城内的辉煌,城外的悲伤

    李梦园
    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佩甫笔下的《城与灯》,书写了都市与乡村隔阂中的悲哀与辛酸。文章重新思考和感悟到了在城市化辉煌的发展中,人所经历的蜕变背后,带来的悲伤和无奈,对这部作品中展现的人伦事理有了一种更深一层的思考。从乡村变迁与城市发展的角度,反思浮躁的社会中,人对这浮躁社会失去了抵抗与辨别的能力,失去了人最基础的道德与本性。

    都市与乡村道德本性社会城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