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新女性形象的代表——电视剧《女人当官》

    柳璐
    20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张继主创的电视剧《女人当官》是一部农村轻喜剧,塑造的是东北农村地区的新女性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泼辣豪爽的人物性格,为电视剧提供了很多精彩的看点。

    《女人当官》轻喜剧新女性形象

    浅议光纤熔接及传输应掌握的技能

    黄红霞宋艳霞
    204-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网不断推进和融合的今天,数字化、双向化的有线电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设计过程中,熔接人员需要绘制路由图、设计相应的系统图、保留相应的资料。因此,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已经成为有线电视发展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事情。

    熔接工作技能

    社会发展阶段文化产业从业者焦虑现象的研究——以电影行业为例

    张新
    205-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业是一个开放的综合体,社会变革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甚至改变它的进程。社会空间的转向与文化变革相互辉映生发,进而增加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带入一种新视野的可能性。本文将以电影行业为例,依据不同地区,从时间上纵向探究社会发展中的变革带给电影行业本身的焦虑并寻找适应办法。

    从业者焦虑现象电影行业

    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版本比较

    于婧
    206-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内田光子、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威廉·肯普夫和鲁普4位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演奏的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进行了演奏版本及演奏风格的比较。对作曲家舒伯特及其作品《A大调奏鸣曲D664》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4位不同演奏风格的钢琴家所演奏的《A大调奏鸣曲D664》进行了风格诠释。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版本比较

    浅析新兴流行词语“梗”

    张季蕾
    207-207,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娱乐的社会背景下,“梗”作为网络流行语被人们广泛使用。本文描写新兴流行词“梗”的意义和用法,并简要分析“梗”的来源及流行原因。

    流行语文化

    浅析魏恕工笔人物画

    王颖
    209-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淡雅、清新、淳朴、浓厚是魏恕工笔人物画给我的感受。魏恕教授生长在广西这片纯朴美丽,热情洋溢的城市。她的绘画作品是对她本人最好的体现,她时尚美丽的外表下是对绵长平淡的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她的画达到了人与画面精神状态的高度统一。她的作品以一位女性的角度,描绘着生活中的真善美,赞扬青春,歌颂母爱,诉说着对人生,对生活的敬仰。

    当代艺术工笔人物画少数民族

    浅析花艺软装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李淑芹
    210-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室内装饰上,花艺软装是近些年兴起的装饰方法。鲜花、绿色植物以及艺术品是花艺软装中经常使用的素材。其实质就是使用这种约定成俗的“美丽化身”的素材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装点,在装饰的过程中,房主还能够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来选择一些适宜的物品。在装饰室内空间时,使用花艺软装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环境美化提升,还能使人们培养出良好的高品质生活习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满足人们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花艺室内软装

    浅谈中国当代油画中本土元素的运用

    彭银兴
    21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提倡创新,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变而不是破,即传承、融汇、改变。油画传入中国几百年,正是中国国门大开,民族自信心丧失的清末。而近现代开始出现很多以中国文化为主导、西方油画材料和技法为承载的艺术作品,它一方面吸收本土元素,另一方面结合当下文化诉求。并不能把它简单的概括为西洋表中国芯,而是一种内在的迸发意识和糅合。当今具象油画已处在绘画语言枯竭和不足、内容空洞的境地,因此传统油画对于本土元素的吸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当代油画中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作品,从技法、形式、符号等方面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对本土元素的运用,并分析各个时期绘画语言的不同。分析本土元素对中国当代油画的意义和价值,亦探索出当下油画发展的方向。

    创新继承创作发展形式

    比较分析莫里索与德加绘画中的芭蕾舞者

    贾默君
    212-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样是出身于富有资产阶级家庭中的印象派画家,德加和莫里索对芭蕾舞者的绘画表现,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来自于两位画家不同的的风格,也来自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视角。本文即通过德加的《台上芭蕾舞演员》和莫里索的《芭蕾舞女演员》比较分析,探究两位印象派画家对芭蕾舞者描绘的不同视角。

    莫里索德加芭蕾舞者

    以《夜魔》为例探析樊慰慈筝曲创作与理论

    曹丽娜
    213-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筝,是中国一件悠久历史的古老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纵观当代创作的古筝作品,作曲家已经不再满足传统古筝定弦所带来的五声音响和技法上的束缚,中国筝乐艺术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态势。笔者以中国台湾作曲家樊慰慈教授的多声弦制筝作品《夜魔》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本体以及对多声弦制筝的演奏体会等方面做简要分析,让更多的作曲家及演奏家了解当代筝乐作品的多元文化

    樊慰慈《夜魔》多声弦制筝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