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与诗性的张力——论约翰·阿什伯里诗歌的特征

    翟立融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美国著名的诗人约翰·阿什伯里的诗歌以晦涩著称于世,他的诗歌也因此在学界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综观阿什伯里的诗歌,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中心的消解、实验性的语言、即兴的创作,这些特点是阿什伯里探寻诗歌本质及主体性存在的方式,亦是诗歌中语言与诗性的张力。

    阿什伯里张力本质主体性存在

    对《茫茫藻海》的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创伤解读

    朱各各
    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个克里奥尔人,安托瓦内特既非白人又非黑人,她在二者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着,自身建构的失败使其遭遇首次创伤;在她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她寄希望于和白人的婚姻来拯救自己,结果不外乎是深化了其创伤;最终她的死亡意味着其创伤治愈的失败。

    安托瓦内特首次创伤创伤深化创伤治愈失败

    官场沉浮中的女性群体——探析《女同志》中所显露的性别意识

    陶露阳
    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范小青的长篇小说《女同志》刻画了以万丽为首的一群机关女干部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现实政治场域当中女同志的成长过程。本文从女同志的生存现状出发,挖掘她们内心的困惑与矛盾,展露女干部与官场中的男性群体剪不断理还乱的依赖关系,可以看到在面对这些性别困惑与生存困惑时,范小青是以一个女人的视角来书写一个女人对于政治的坚守与追求,挖掘“女同志”内心深处独有的情感意识。

    《女同志》官场性别意识

    论《文化苦旅》洒脱背后的沉重

    孙樱之汪俊赵靓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苦旅》中虽有“旅”一字,作者余秋雨先生也在自序中表明这是一本记录自己在漂泊旅途中感悟心得的书,但读后会发现它和常规游记大相径庭。它并非重在见闻描述,也非一般的借景抒情,在看似“轻快笔调”的背后更多的是余秋雨先生从旅途所见穿越历史,把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感悟融入洒脱的文字当中。通过对《文化苦旅》的再次阅读来探寻《文化苦旅》中那种寄于洒脱背后的沉重。

    山水风物传统文化现代化

    裂缝里的阳光——从语法角度赏析《芒果街上的小屋》

    徐双艺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像书名的“芒果街”那样的充满浪漫气息,每一个读过芒果街的人最深刻的感受便是“这是一本悲伤的书”。一开始阅读时,同为女生,当我读到书中的某些内容时,我总免不了将她的遭遇和自己的进行比较。诗般的语言和残酷的现实总带给我深深的触动感。而当我从语法角度看一些句子时,我能收获更深的一些体会。

    芒果街上的小屋语法悲伤希望

    赏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杨倩瑶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短短 10行,语言浅显易懂,明白如话,其中蕴含的哲理也不难理解。这首诗的学习目标大致包括了解诗人的背景、揣摩诗中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背诵诗歌。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教学设计上有细节之美,教学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意识。余老师用三首诗、三个乐章,串起整堂课。整个过程就是步步递进、衔接自如。本文主要是来赏析余老师的这堂课。

    赏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乡下人进城后的命运探究——以尤凤伟的《泥鳅》为例

    杨莎莎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尤凤伟的《泥鳅》向我们讲述了一群怀着美好理想的勤劳善良的农村男女青年走进城市,他们像泥鳅一样隐忍顽强地生存,可城市还是容不下他们,让他们不断地遭受欺骗、暴力,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自己也成为欺骗、暴力实施者中的一员。

    《泥鳅》乡下人城市命运

    论述起承转合在散文中的运用——以《画里阴晴》为例

    王为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画里阴晴》是我国艺术大师吴冠先生的散文作品,文章的中心是论述艺术创作贵在创新,但作者一开始并不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采用起、承、转、合的传统技法,层层铺垫,最后才点名中心。本文试分析传统技法起、承、转、合是如何在《画里阴晴》中运用的。

    中职语文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解读《飘》与《荆棘鸟》的女性意识相似性

    申慧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和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飘》是举世闻名的爱情小说经典之作。虽然两部作品的所处的国家和年代的设置不同,但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想法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本论文是在研究女性意识的前提上,进一步阐述女性意识的概念和发展轨迹,以及在客观世界中女性对自身的地位、价值作用的认识。并且分析在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并归纳出共同点。她们都是在抵抗男权的压迫,追求自己的真爱,实现自我的价值。她们的女性意识是经历了一个从迷茫到探索,再到逐渐清醒的过程。

    女性意识相似性觉醒《荆棘鸟》《飘》

    论《红岩》中革命英雄主义者与个人英雄主义者的家庭观念

    赵靓汪俊孙樱之
    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岩》中,革命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江姐、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等,为祖国的命运,走出家庭,舍小家为大家。比起传统小说,《红岩》并没把家庭与爱情作为作品灵魂。这从四对爱人:江姐与彭松涛、双枪老太婆与华子良、刘思扬与孙明霞、华为与成瑶的身上可看出一共同点,即为了革命而战胜苦难,经历坎坷,同时,也抵御住“家”与“爱情”的诱惑,这便是《红岩》中正面人物即革命英雄主义者的家庭观念。当然,作品中的甫志高是作为一个反面人物,为了成全“小家”幸福,牺牲“大家”利益,背叛战友,这便是《红岩》中反面人物即个人英雄主义者的家庭观

    革命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家庭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