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契诃夫《樱桃园》人物形象对立中看“樱桃园情结”

    沈文娟
    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樱桃园》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呕心沥血的绝笔。此剧可以视为俄国最有历史意义的一部作品,剧终的“被砍掉的樱桃园”也成为了俄国戏剧史上经典的象征意向。契诃夫善于准确而清醒地观察社会背景,刻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从阶级对立之中表现冲突,从而表达他对于俄国历史发展最为深刻的忧虑和思考。这种新旧时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也造成了不同阶级思想的变化,在契诃夫戏剧中,后人巧妙地用“樱桃园情结”来概括处在历史变化交点人们的思想状态。

    樱桃园樱桃园情结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白明月
    13-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红楼梦》的翻译方面的研究现在已经很多,研究者也很多,但是创新却很少,因为已经找不到新的角度来研究探讨。因此,本文将对《红楼梦》现有的翻译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放到研究较少的领域或者还没有涉及到的领域,使对于《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让红学更完美的走向世界。

    《红楼梦》综述翻译

    围城的现实主义表现

    宋亚男
    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城”就是一个“小世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欲望,这些欲望又永远无法得到满足,这正是人类生存的悖论。本论文意在运用现实主义批判的理论和反讽理论来分析《围城》中所包含的反讽艺术特色。《围城》又是钱钟书用反讽构筑的一座语言之城,他的语言风格是所向披靡中极富喜趣,调皮得引人发笑,在笑中发挥批判讽刺的威慑力。《围城》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围城批判现实主义反讽

    《对倒》中的流浪者

    李鹿鸣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港作家刘以鬯的《对倒》以精巧的叙事结构讲述了生活在香港的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一老一少的故事,以意识流和蒙太奇手法营造了一个迷离、纷乱而又矛盾重重的七十年代香港社会,以实验小说的形式探索了香港社会的认同危机,表达了他对现代化的看法,并书写了他的人生况味。

    刘以鬯对倒意识流认同危机

    苏轼黄庭坚题跋文所折射出的北宋文人生活

    毛雪
    17-17,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题跋文文体被确立是在北宋,苏轼黄庭坚的题跋文是宋代学术文化昌盛的代表,本文对苏轼黄庭坚的题跋文进行详细分析论述,旨在展示北宋文人的精神生活。

    题跋文苏轼黄庭坚北宋文人生活

    基于“人”的文学史叙述——浅谈丁帆《中国新文学史》

    房玉刚
    19-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帆先生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以启蒙的文学史叙述方式,彰显了著作者的治学个性和研究趣味,处处流露着文学对“人”的价值呈现,全书在文学史划分范围、文学史叙述观念以及个性治史等方面值得我们关注。本文试图从对《中国新文学史》的解读入手,由“人”的叙述基点展开,来探讨此著作在上述几方面的新颖之处,为我们了解文学史叙述范式和研究方向提供借鉴和思考。

    丁帆新文学史个性文学史叙述

    诗歌集选

    陈进仓
    21-21页

    鹧鸪天·随感

    荣蕾
    22-22,23页

    你是我的菜(短篇小说)

    陈 轩
    24-24页

    莫负韶光

    葛中华
    25-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