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艾则孜·吾许尔
    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减轻农民生产负担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工作质量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影响着农业机械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对我国农民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乡镇农业服务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乡镇农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战争观

    万小云
    3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争是政治的手段,是政治的延续,人类社会只要存在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与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战争便不会销声匿迹。司马迁的《史记》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自然不能回避在王朝的更替兴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各类战争,本文通过对《史记》中有关战争的记述,分析司马迁对于战争本质、战争胜负的原因、对西汉当时战争的看法等,探究司马迁对战争的观点。

    史记司马迁战争西汉

    《辛亥革命与其挫折》读书报告

    张晓燕
    40-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丸山升是日本鲁迅研究界承前启后的大家,《辛亥革命与其挫折》作为他的汉语版论著《鲁迅?革命?历史——丸山昇现代中国文学论集》中探讨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两年的思想变化的一篇,是丸山鲁迅“革命人”的论点得以确立的重要一篇。其中涉及了鲁迅经历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与竹内好二元论的对立,逻辑严密、内容丰富,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别一种研究思路。

    鲁迅丸山升辛亥革命

    迁与左迁

    赵鑫彦
    41-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的语文辞书中,“迁”字条中都有“贬谪、降职”义,但存在义例释义不符的情况。本文考察了古书中“迁”的用例,兼与“左迁”、“右迁”相对比,可以得出“迁”字单用并无“贬谪、降职”义,“左迁”中的“迁”意思是“移动、变动”,只是中性的调动义,而不是字典辞书中所释的“降职、贬谪”义。

    左迁右迁贬谪

    唐代的长安与长安文化

    许潇
    4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安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是中国古代重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笔者认为“长安文化”并不是一个狭义的地区文化定义,而是以“长安”为标志的相关古代文化的集合,本文主要探讨唐代的长安城与长安文化。

    唐代长安长安文化

    浅析《世说新语》缘何不录陶渊明

    李娜
    4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说新语》主要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记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风流轶事,在研究汉魏时期的社会关系、风俗人情方面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但作为东晋名士代表陶渊明却未能被收录进去。本文便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浅析陶渊明为何没有进入《世说新语》,正文主要从陶渊明的家世门第,渊明当时地位不高影响不大以及《世说新语》的收录旨趣如作者的境况喜好等方面进行探究,并进行总结。

    《世说新语》陶渊明收录原因

    荆州驻防八旗镇压太平军之襄河战役

    陈国云
    4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州驻防八旗由于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以及评定三藩的巨大作用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置,设置以后的荆州驻防八旗稳固了清政府在南方的统治,荆州驻防八旗在一系列的军事战争中暂露头角,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荆州驻防八旗始终牢牢控制荆州以及荆州周边的县城,并以此为核心打击太平军,收复失地。荆州驻防与太平军在湖北进行的三场军事斗争尤其展现了荆州驻防八旗的战斗力,本文就其中的一场战斗--襄河战役具体进行剖析。

    荆州驻防太平军襄河

    浅析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表现及其历史命运

    齐真
    4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在当代的新表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变化终究无法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依然光明。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历史命运

    宋太宗时期官方藏书机构的管理机制

    武保林
    47-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太宗重视图书与文献的保护,新建“三馆”、创立秘阁、创设新职,贮藏了庞大的官方藏书。而官方藏书机构的职官设置、相关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种种保护的措施等都是极其重要的方面,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宋太宗时期官方藏书机构的运行机制。

    宋太宗三馆秘阁管理机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广东佛寺分布研究

    李昂
    49-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寺是构成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元素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文化在广东地区的发展,佛寺的数量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但以往对此时期的研究,在广东佛寺的数量及其分布特征方面不够深入细致。故拟结合佛教典籍、正史、地方通志等材料,从历史佛教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建筑学等角度出发,运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宗教学等研究方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广东佛寺的分布情况作进一步的探究。

    魏晋南北朝广东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