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周浩然侯帅杰刘倩
    52-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在我国有了新的高度,民族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中重要的一支,在各地区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春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尤为重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新疆地区的社会工作的发展以及民族社会工作在这个特殊地区的本土化发展。本文将主要论述在我国新疆地区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为促进新疆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看法。

    新疆民族社会工作发展机遇挑战

    发挥“大学校”作用 做职工群众“贴心人”

    王春刚
    5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工人文化宫牢记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职能,积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顺应时代潮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倾心为职工群众打造一流的“学校和乐园”积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服务职工群众需求,助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大学校”新形势低附加值教育培训

    从先秦服饰色彩等级观看“恶紫之夺朱”

    李畅
    55-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三恶”看成是孔子对周后期“礼崩乐坏”社会状况的慨叹。对此,各注家纷纷将“紫”解释为易动摇“朱”正统地位的间色。而周后期各诸侯国君纷纷好“紫”的举动也就成为了以下犯上的“铁证”。然这一解读方式是建立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服饰色彩等级观已然形成的大前提下,所以探究先秦服饰色彩等级观定型的过程有助于重新解读“恶紫之夺朱”。

    先秦服饰色彩等级

    从《中俄密约》看“以夷制夷”的破产

    杜超海明
    56-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再也没有能力凭借自身力量抵御外来侵略。面对各列强在华利益冲突产生的种种矛盾和竞争,清政府一批“筹办洋务”的官员开始把“以夷制夷”作为自救的法宝。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加紧了对远东地区的扩张,它巧妙的利用了清政府对于“三国干涉还辽”的“感恩”和对日本的恐惧,诱使清政府签订了以军事同盟为外表的《中俄密约》。俄国利用该密约打开东北地区的门户,实现其称霸远东的夙愿。中国“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清政府以夷制夷俄国军事同盟

    《魏书·释老志》与北魏佛教政策

    刘佳慧
    58-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收撰《魏书》,首创《释老志》,系统记载了北魏释道发展状况与历史影响,尤以佛教为主。文章从《释老志》中丰富的诏、奏文书档案来探析北魏佛教政策及其历史影响,并以此反映魏收作为史官的史责与史才。

    北魏佛教寺院经济

    试论两汉干政女性巩固地位的措施——以吕后和何太后为例

    单珍娜
    59-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汉时期,已经有不少女性参政议政,甚至还能对政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西汉初期临朝称制的吕雉、何太后等。这些女性虽然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力量,但是她们对政治的介入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两汉时期干政的女性们,无一不害怕权利的丧失,故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地位。其中包括:排除异己;血脉垄断;借助外戚的力量等等。

    两汉干政女性巩固地位措施

    19世纪的看银师初探

    陈宗海
    61-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看银师(Shroffs)是随着白银货币化和中外贸易蓬勃发展而崛起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专业性的社会群体,行商和外商都无法离开看银师,看银师促成了贸易的顺利进行。看银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商品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然而,一般的观点,把看银师界定为买办性质。

    看银师白银银元买办

    胭脂来源及演变探析

    吕忠泉杜少茹
    62-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胭脂作为古代受到妇女十分喜爱的一种化妆用品,其本身经历了长时期发展。胭脂一词始自匈奴,本作阏氏、焉支或燕支。其最早指以红蓝花为原料而制成的化妆用品,它的传入同河西归汉密切相关,传入中原后,胭脂的制作也不仅限于红蓝花一种植物,并且加入了油脂、动物骨髓等来适应不同的需要,‘燕支’也变成了‘燕脂’、‘臙脂’。胭脂一词的意义也随着本身发展而不断扩大,后逐渐成为涂抹于面部一类化妆品的总称。

    胭脂红蓝花演变

    浅析明代贞女现象形成的原因

    史梦依
    6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是中国古代贞女现象突出的时代。尽管明代的父母基于对子女的关爱反对女儿选择做贞女,明代士人对贞女也多有质疑,但这依然无法阻止年轻女性做出此种选择。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明代的旌表制度、士人的赞颂以及贞女的个人选择三个方面对贞女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明代贞女现象原因

    公众史学下的史学批评

    陈忠正
    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学批评是促进史学研究规范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公众史学批评是在公众史学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公众史学批评参与者的公众性、透明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公众史学批评下的史学批评机,不在仅限学术范围内,而是强调人人参与的公众性。

    公众史学史学批评公众史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