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流言》的艺术特色

    高翔陈昱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对于我们理解她的散文整体艺术有很大的帮助。从她的散文中,可以发现张爱玲以超然和平静的心看待她少年时的遭际,她的人生观尽管是消极的,却能够尽情地享受人生。身受中西文化熏陶的她特别关注市民阶层,追求“和谐”,创作出一种真正接近市民生活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艺术特色语言结构风格

    人性的犹疑——浅析《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凡人物形象

    邓琳
    15-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人物,在其独创的,由对话表达思想及深刻的心理分析的诗性特征中更显张力。本文力图通过解析《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状态,结合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复杂人生经历及思想,来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揭示出的,人性的犹疑及其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伊凡陀思妥耶夫斯基犹疑

    卡夫卡小说《城堡》中人物的符号学批评

    安阳
    17-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夫卡在日记中写到: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是通过文学途径,将世界重新审察一遍。他正是凭借着不同于常人的想象力与洞察力,窥探着这个世界,质疑着人们的生存状况。在他笔下的人物是脆弱的、矛盾的、孤独的。卡夫卡在长篇小说《城堡》中通过建构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城堡”世界,展现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各具特色的人物。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特征,进而深刻体会卡夫卡内心的这座“城堡”世界。

    关键字:卡夫卡城堡符号学批评人物形象

    何处是归园——论谢湘南打工诗歌

    郑合心
    19-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打工潮流的兴起,以农民出身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中打拼,但是,无法在城市获得真正的立足之地,同时又无法回到贫困的家乡,使得他们在生存的世界中寻觅不到一个栖身之所。谢湘南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思考,敏锐地写出了农民工处在社会的边缘、经历着精神的流浪的物质与精神状况。

    中国经济城市的生活

    浅析沈从文的《边城》乡土情怀

    闫美伶
    2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描绘了一幅山灵水秀,天人和谐的湘西人情风俗画,他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整个小说回荡着他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沈从文边城乡土情结人性理想

    浅析儿化的书写规范——以老舍《月牙儿》为例

    刘文
    23-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各种书面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儿化的书写极其不规范,这不利于方言区的人们和外国人学习普通话,会造成他们对于“儿化”认识的混乱,所以儿化的规范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月牙儿》为语料,分析了《月牙儿》中儿化的分布,儿化的词性、词义以及语用作用,发现在文学作品中由于有上下文语境,许多儿化所表达的意思自然而然地就传达了出来。所以,儿化不必使用过于频繁,儿化使用过多后,必然会导致儿化使用上的随意性。这为儿化的规范工作提供了一条依据。

    儿化书面语规范语境

    荒诞下的温情——论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

    董瑞鹏
    25-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七天》是余华的最新一部长篇小说,它描述的是一个灵魂死后七天之内发生的事,一个孤魂游荡在死后与现实的世界,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死后面临的火葬、墓地等事情,同时夹杂着对生前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描绘。不可避免地,在这部小说中依旧充斥着余华特有的“与现实的一种紧张关系”,死亡、暴力、血腥依旧充斥其间。但在这荒诞叙述的背后却闪现着人性的温情,本文拟从爱情、亲情、友情、博爱之情四个方面去分析存在于《第七天》中的人性的温度,以此显示余华的悲悯情怀和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呼唤。

    余华《第七天》荒诞温情

    试析《天一言》叙述结构中蕴含的三元思想

    刘青刘阳春
    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个小说的叙事结构形成了三个叙述层次,作者叙述中在层次间设置了重重距离,形成‘中空’,使得整个文本的结构被注入冲和之气,形成叙事的第三元,打开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自由空间。

    《天一言》第三元叙述层次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韩玉琪
    28-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围城》中的艺术特色,分别写出了小说的写作背景,人物文化背景,女性人物形象,语言的写作特色,比喻的运用,以及最后对于小说主题的具体分析。艺术特色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而构成艺术特色就需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与语言的合理运用相结合。本文首先对《围城》中的人物背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引出后文的一系列深层分析。众所周知,《围城》的语言运用尤为独到,本文对于这一典型艺术特色在比喻讽刺等方面进行了浅析。最后本文作者希望文中观点可以与其他相似作品进行系统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好的欣赏目的。

    艺术特色知识分子讽刺比喻围城

    故乡槐花香

    刘海波
    30-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