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户籍制度障碍

    张萌
    79-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农民工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社会资本的缺失,数以亿计的城市农民工无法实现身份的彻底改变,无法完成与城市的真正融合。他们的生活质量低下,自身权益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侵害,已经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目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

    节事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石雪英牟雅
    80-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各种旅游活动层出不穷,节事旅游也伴随着旅游的发展而不断壮大,节事旅游队旅游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通过理论研究、文献资料的考察分析节事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节事活动游客量旅游地容量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齐婷婷刘洋
    82-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公益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互联网公益时代已然来临。公益众筹、公益商城、公益日是互联网视域下出现的公益新形态,他们以各自独有的优势在网络公益中独树一帜,共同推进“开放、对等、参与、共享”公益理念的传播,唤醒人们的博爱之心和公民意识。互联网公益在成长为“全民公益”“大众公益”的同时,还面临着平台建设、信任体系建立等挑战,仍处在发展阶段。

    互联网公益形态

    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吕承
    83-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察举制的实行为汉代吏治的廉洁提供了保障,造就了汉代广泛的崇“廉”社会风气,人才选拔以能取人和以德取人相结合、选拔人才更加注重实质公平。察举制度中某些优秀的与当代选拔人才所考虑的核心价值相符的价值观,仍不失其时代性。

    官吏选拔察举孝廉

    从对沈从文的研究看文学史的写作传承

    李逸男
    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不同重大意义的作家。从当初的不屑一顾到今天的耳熟能详,这样的地位变化无疑是巨大的。是谁引起了这样巨大的,不得不提的便是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而在耳熟能详之后,真正做到了让大陆的文学爱好者尽可能客观的开始了解沈从文的,便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沈从文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夏志清钱理群

    中俄关系之贸易圈的出现到解体

    桑沙沙
    8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贸易圈是十九世纪中期沙俄迫使清政府开放西部通商之时,在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地建立的特权贸易居留地。清政府原指望借助于贸易圈的形式来管理和限制闯人的俄国商人,可是,随着俄国的不断入侵和新疆半殖民地社会的日益深化,贸易圈不但没有起到限制俄商的作用,反而成为沙俄在新疆的扩张据点,具有“国中之国”的性质。了解中俄贸易圈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俄关系。

    中俄贸易圈

    浅析尼克松主义与“和平新战略”

    时婷李蔚
    8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十分紧张和复杂。为了摆脱美国的困境,第37任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之际,采取现实主义态度,提出新的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缓和美国力量相对下降面临的危机,堪称是这一时期美国外交的点睛之笔。

    尼克松主义和平新战略国际局势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管艳匠
    88-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汉的政论文始于陆贾,壮大于贾谊、晁错。本文以西汉的政论文为出发点,简要介绍了贾谊的生平、政论文创作,之后从其其创作文风、创作情感表现、造势的高潮技巧以及作为策士所具有的超前预见性等方面来体现他与先秦策士紧密联系的策士风范。

    贾谊政论文策士风范

    浅析二战时期日军战斗精神及其弊端

    周津丁雪涛
    9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军队是一支专注战斗精神的军队,以二战时期为例,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日军战斗精神的具体表现及呈现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日军战斗精神中所蕴含的各种片面性、唯心性、腐朽性等是导致其最终战败的根本原因。

    战斗精神天皇精神至上

    无力回天的查理一世

    戚凯
    91-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1649年1月30日下午两点,伦敦白厅国宴楼(Banqueting House)外的黑色断头台上,查理一世解开佩着银色圣乔治纪念章的蓝腰带,随后张开双手,刽子手斧子一落,这位英国国王立刻身首异处。关于查理之死,与其性格不无关系,但若将性格认定为决定性因素,难免将这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过于简单化。因此,本文拟对查理之死从英国社会诸多方面的“传统”、审判过程中法理方面的“革新”以及具体时局来进行简略分析,即试论述查理为何必死无疑。

    查理一世审判英国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