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徐德英、徐淑英姊妹的史论文与莆田的爱国主义传统

    张丽杰
    27-27,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福建莆田人徐德英、徐淑英姊妹的史论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当地的莆田文化是孕育她们忠君爱国思想的土壤。

    徐德英徐淑英爱国情感莆田文化

    论和谐社会与宪政

    徐茂庭
    29-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论和谐社会与宪政的辩证关系,这种研究对于正确认识论和谐社会与宪政具有多方面的深远的意义。

    论和谐社会:宪政法治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挑战

    李莎
    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带动开放经济的发展,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很多挑战,不可避免的米德冲突与内外平衡目标的冲突是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的挑战关键。本文介绍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政策的效能,进一步分析全球经济调整对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的挑战,阐述了中国尚不完全具备采用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

    开放经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

    哲学视角下的社会福利制度选择

    张小婉胡薷月
    3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价值偏好与价值选择决定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和方向,是我们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中,社会福利主体决定了谁成为社会福利的提供者和责任承担者,社会福利模式决定了社会福利的受益范围,谁成为社会福利最终的受益者。本文以社会福利供给主体和社会福利模式选择为主线,从不同的福利哲学中体现的理念来考量社会福利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情况,提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路径选择:实行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供给主体和普惠型+特惠型的社会福利模式选择。

    社会福利福利哲学观社会福利供给社会福利模式

    “半熟人社会”对中国乡村治理的影响

    张凯肖
    3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关系已由传统熟人社会转变为半熟人社会的现实背景下,乡村社会是否得到有效治理,不但决定着一个政权能否获得传统意义上的稳固,也更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转变的进程。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延顿在论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时指出:“得农村者得天下”,“农村的作用是个变数,它不是稳定的根源,就是革命的根源”。尤其在我国这样的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的大国,涉及到 8 亿农村人口息息相关的乡村治理模式改革对中国具有重大的基础性意义。

    有效动员土改怨恨动员

    农村“剩男”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胡汇琴
    3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特别是农村,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的“剩男”大量出现。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其“婚姻挤压”更多地挤向了边远、贫困地区,数千万“剩男”的婚恋难题正引发更严峻的社会问题。农村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方式,运用系统视角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采取措施介入“剩男”问题,构建和谐幸福乡村。

    农村“剩男”社会工作介入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障碍分析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完善建议

    吕媛宋宁宁
    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人口年龄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的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其需要兼顾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仍比较缺乏,如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好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则成为了目前需考虑的重要内容。

    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保障机制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苗逢雨
    36-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时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职工的需求结构也同样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变化着。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分析。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胡薷月张小婉
    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对农村土地征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失地农民与日俱增。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是失去了生存基础。我国现有的征地补偿制度尚不健全,农民就成了“三无”人员,即无地可耕,无岗可就,无保可收,因此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和考察,第一,关注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现状,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上和我国征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提出个人在失地农民问题一些见解。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征地标准权益保障

    试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马彪
    39-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临,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有欠缺。本文试分析大数据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契合点,探讨将大数据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性并给出其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大数据生态文明建设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