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备真备谭研究综述

    张琦
    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其一生两次遣唐,在唐生活共计十九载,学习唐朝的先进政治制度和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关于吉备真备的传说、说话等,从平安时代初期的史书《续日本纪》开始,说话集、地方志、寺庙缘起志中均有所记述。可见真备谭的形成之早、传播范围之广。然而关于真备谭的研究,至今为止国内鲜有涉猎,而在日本也是寥寥可数。

    真备谭入唐先行研究阴阳道

    辽代马具探索——以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马络头、马镫以及蹀躞带为例

    包玉良
    5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契丹族是一个以马为伴的民族,爱马饰马是契丹民族的一大特点,因而契丹族使用的马具也十分发达和完善,契丹人对马具制作特别重视,马具装备的繁复和技艺精湛已极致,例如,内蒙古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出土的两套十八副完备的马具,包括络头、衔镳、缰、胸带、鞍、障泥、镫、蹀躞带、鞧带等,都相当精美、完备。

    辽代络头马镫蹀躞带

    《出师表》的思想格局及蜀汉政治背景探寻

    郑晓辉邓懂君江永华
    5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诸葛亮在建兴五年,在伐魏之前,写了《出师表》,对于刘后主和主要的辅助大臣的各自的职责和需要遵守的政治伦理秩序进行详细的规定,对于蜀汉的统治政权的架构和运行方式进行设计,第二年又写出《后出师表》,全面的说明和解释了军国大事主要对辅助大臣需要遵守的道德操守进行明确,明确蜀汉政治未来的方向和道路。《出师表》在蜀汉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师表》思想格局政治背景

    门罗主义与美国外交转向

    林盛波
    55-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罗主义的发表一直被视为美国外交政策转向的标志。彼时弱小的国力使美国的决策者在政策制定上顾虑重重,而门罗主义以平和的语言宣告美国开始作为大国在国际舞台独立的发挥作用,它对国家战略的启示是引人深思的。

    美国拉丁美洲门罗主义孤立主义

    论新疆拜火教考古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祖拜代·力瓦依丁
    56-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融合的地方,从宗教的发展史上看,流传于新疆的古代宗教信仰中,拜火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宗教,它的考古遗存在新疆地区也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地域特点,也是全世界最早形成的宗教之一。它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西方称拜火教为琐罗亚斯德教,在我国古代史籍中称之为“祆教”、“火祆教”、“波斯教”等。拜火教在佛教基督教诞生之前对中东及中亚西亚的影响不容小觑。

    拜火教起源帕米尔高原发展拜火教考古遗存

    秦润卿与慈善教育

    钱梦娇
    58-58,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的中国刚刚从旧社会进入新时代,百业待兴,需要大量人才。此时民间涌现一批热心慈善教育的企业家,凭借自己的优势为祖国尽一份力,秦润卿便是其中代表之一。秦润卿是民国时期上海钱业领袖人物,投资办学是其事业有成之后的热衷之事。其中,普迪学校、慈溪县立中学、云华堂孤儿院、效实中学、抹云楼以及修能学社是其一生对教育业无悔付出的见证。

    秦润卿慈善教育普迪学校

    论张学良的对日思想及其实践

    王旭辰
    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学良的对日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曾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方向。本文通过论述张学良对日思想形成的原因和其反抗日本侵华的政策,分析了张对日思想的历史意义。

    张学良对日思想西安事变

    清宫造办处匠役研究综述

    杨海宁
    62-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宫造办处作为清代官营手工业生产与制作的核心机构,在中国古代工艺史和科技史上享有盛名,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和研究。但作为造办处生产制作主体的匠役,其生产与生活的历史情状却鲜有人知。在社会史研究兴起的带动下,陆续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了造办处的匠役群体,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试图从零星的造办处匠役研究论著当中梳理清宫造办处匠役研究的发展历史,并概述其研究现状。

    清宫造办处匠役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买春雨
    6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世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以及中国国内的军阀论战、自然灾害等,使中国的乡村遭受巨大破坏,社会上掀起乡村建设的风潮,梁漱溟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梁漱溟试图通过改造乡村来改变中国社会,以期达到救国。本文拟从梁漱溟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其个人成长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原因。

    梁漱溟乡村中国传统文化乡村建设思想

    蒋介石对外蒙古问题的态度变化浅谈

    刘博山
    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年代初期,蒋介石曾公开主张通过武力征伐解决外蒙古问题。1924年以后随着蒋取得党政军大权,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领袖,蒋介石对外蒙古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九一八事变后为取得苏联信任,蒋介石放低了对于外蒙古的语调。抗战后期蒋介石再次设想保持对外蒙古的宗主权。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自身安全考虑执意外蒙独立,蒋介石表示强烈反对。1945年6—8月,中苏谈判时期,蒋介石为取得苏联不支持中共和妥善解决新疆问题的承诺,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允许外蒙独立。

    蒋介石国民政府中苏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