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止”与“止止”:从《止酒》诗看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付纳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的《止酒》诗以其每句都有一个“止”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歌风貌而闻名,尤其是对于这首诗的体裁和主题思想,前人研究着争议颇多,各抒己见。通过分析陶渊明的《止酒》的主旨,结合其创作年代、生活背景和他的思想情感从“知止”与“止止”的 “变化”角度看陶渊明人生态度。

    陶渊明《止酒》知止止止人生态度

    自我救赎之路:菲利普罗斯小说《乳房》中的男性身份危机探究

    任家欣
    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93——)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犹太裔作家,共出版小说20余部,两次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他的作品扎根于现实,充满了对犹太裔美国人身份以及自我认知的理性思考。《乳房》作为罗斯 “凯普什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主人公大卫凯普什突然不明不白的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乳房。小说通过荒诞的身体变形,对当代的男性身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揭示出男性身份的危机,从而提出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男性身份重构的必经之路。

    菲利普罗斯理性男性身份危机重构

    浅谈《汤姆·琼斯》中人物的道德观

    解迎春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姆·琼斯》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其创作代表了18世纪整个欧洲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以汤姆与苏菲亚的真挚、纯洁的爱情为主线,并且展示了一副18世纪英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全景图。本文拟就其里面的人物道德观分析一下。

    汤姆.琼斯小说人物道德观

    小说《萧萧》解读——人性的胜利

    刘贤忠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萧萧》里,萧萧在身体发育成熟时走向命运的转变,看似可叹,实则是她对现实的反抗,即以自然的天性来对抗不幸的婚姻;而事情败露后,面对现实里残酷的处置时,家人又用淳朴的品性来对抗礼法。最终,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迎来了人性的胜利。

    萧萧人性制度

    余华小说《活着》的孤独意识

    楼经纬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华小说《活着》讲述的是主人公福贵在苦难中生存下来的故事。文章的主旨在于“活着”面临的各种苦难,虽然主人公最后依然“活着”,但是小说中透露出来的孤独感却依然十分明显。本文就余华小说《活着》孤独意识的体现进行具体的探讨。

    余华小说《活着》孤独意识

    浅谈《艾那尼》的“浪漫”

    党丽娜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那尼》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雨果1830年的剧作品,该剧于同年上演成功,这在法国打破了浪漫主义只有理论而无成功作品的尴尬处境。本文以浪漫主义视角为基点,从剧作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艾那尼》作以剖析,以此来讨论浪漫主义对戏剧艺术的影响以及与古典主义相比较之下的戏剧的突破与发展。

    浪漫主义《艾那尼》情感心灵

    论《红楼梦》中“假”的含义

    刘潇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构建了一个“幻景”,而这里的“幻”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虚幻”,其融合了“不真”“虚伪”“幻灭”等因素在里面,而这几种因素的注入预示了红楼梦中的世界在朝着崩塌一步步前进,而其中的推动力,与作者塑造的“假境”“假人”“假事”有密切关系,充斥着荒诞感与幻灭感,为这个大世界的腐朽和崩溃创造条件。

    《红楼梦》《红楼梦》之“假”贾宝玉

    《西游记》中仙妖对比

    崔光慧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历来就有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其中仙界和妖界更是构成了整部作品的两大体系,唐僧师徒则是两个体系的联结者,对比这两大体系,能够发现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内容。

    仙界妖界对比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娇红记》爱情主题的比较

    韩金芳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俩部爱情题材的戏剧在不同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各自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态度,并且分析了俩部戏剧结局处理的不同。

    爱情中西方文化差异

    《西厢记诸宫调》及《西厢记》对《莺莺传》人物形象的重写

    白云
    11-1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唐代元稹写下了《莺莺传》后,关于崔莺莺、张生爱情故事的描写层出不穷,在崔、张爱情故事的发展中,《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分别代表了三个重要阶段,《莺莺传》是描写崔、张爱情故事的源头,《西厢记诸宫调》是描写崔、张爱情故事的中间阶段,《西厢记》则是描写崔、张爱情故事的巅峰之作。三部作品分别在唐代、金代及元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从对崔莺莺形象的重写、对张生形象的重写以及造成三部作品中人物形象不同的原因三个方面来探讨《西厢记诸宫调》及《西厢记》对《莺莺传》人物形象的重写。

    《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崔莺莺张生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