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姑射神人的性别问题讨论

    徐熠
    73-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神话源远流长,除了《山海经》、《淮南子》等书,我们而今耳熟能详的一些神话人物在《庄子》一文中也能见到吉光片羽。其中《逍遥游》一文中庄子塑造了姑射仙子这一神话人物。文中神人体态的描述成为描摹美女的经典,但是这可能也是后人的不断增添丰富的结果,真实的神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本文从后人的描述和文本的解读对姑射神人的性别进行探讨,解读作品。

    姑射神人性别庄子逍遥游

    文物管理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邢蓝斗
    7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曾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所以我们拥有大量的文物资源。随着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文物的保护越来越为我们所重视。本文主要总结现阶段我国文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具体问题作出分析,提出加强文物管理的相关措施。

    文物管理保护文化思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张铭
    76-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与意境是诗歌欣赏与评论中常用的两个术语,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十分重要的审美范畴,但也是多数人易混淆的两个词汇,本文试从意象与意境的定义、特征、相同点与不同点来探讨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

    意象意境境生象外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朱熹与唐仲友交恶原因及其思想史意义

    林育丹
    78-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1182年,朱熹连续六次上书弹劾唐仲友,弹劾的结果是两人都离开官场潜心学术研究。两人在学术上都有很大的造诣,也有很大的学术分歧。而在后世的学术发展过程中,朱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儒学大家,唐仲友却鲜为人知,这样截然不同的命运不禁让人深思。在学术的长河中,有分歧才会有前进,有容乃大才是学术前进的动力。

    朱熹唐仲友弹劾学术政治

    从缠足看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陈琼琼
    80-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妇女独有的习俗, 历时近千年,在身心上都给古代女性造成严重伤害。对这种畸形文化的膜拜,折射出来更多是对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思考,本文主要从缠足起源和缠足原因来进行论述。

    缠足起源原因女性地位

    广西客家与台湾客家民居文化比较解读

    吴巧凤黄文吉
    82-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建筑,可以看到建筑隐含的文化内涵。与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建筑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体现了创造者所有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客家传统民居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现象,是客家人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和象征。将广西客家民居与台湾客家民居进行比较,以客家人在迁移的过程中的民居变迁为契点,探索桂台合作背景下客家文化的发展对两地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

    广西台湾客家民居文化解读

    浅谈文物管理的科学性

    王丽丽
    8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是历史的倾诉者,通过对文物的研究与保存可以更好的去了解历史、走进历史,去探索历史的真相。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对文物保存完整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的,那么如何科学的对文物进行管理呢?这是本文将会介绍的核心内容。

    出土文物文物管理科学规划

    论16世纪伦敦的人口剧增与城市经济

    白阳
    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都铎王朝时期,伦敦作为英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吸引着大量国内居民和外国移民,使其虽然历经多次瘟疫与黑死病的爆发,但人口依旧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伦敦的国际贸易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不仅为国内供应大量商品,还垄断了海外商品向欧洲大陆的输出,另外制造业方面也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文将就伦敦人口增长的原因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探析伦敦城市经济发展成果,并对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都铎王朝伦敦人口增长城市经济

    关于在现代居住建筑中运用桂北干栏民居元素的思考

    李希
    8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北民居具有自身独特的元素,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可谓是一种创新。所谓桂北,主要是指广西桂林以北区域(北部),桂北干栏民居体现了广西独特的建筑文化,同时也是当地居民最早的居住形式。文章简要介绍了桂北民居的特点,从中汲取优秀的建筑经验,并运用在现代居民建筑之中,这种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建筑桂北民居元素应用分析

    大理阿昌族的民族认同问题

    罗吟吟康祝婷何帆
    8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昌族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的西南地区,主要是陇川、梁河、盈江、潞西、腾冲和云龙等县。经考证,阿昌族最早发源于大理州云龙县境内,后逐步西迁至德宏州梁河、陇川县定居。本文从漕涧地区阿昌族的历史追溯,传说故事的介绍,揭示阿昌族如何重新建构自己的民族身份以达到民族认同的问题。

    阿昌族特有少数民族民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