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做好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对策探究

    杜春爱
    214-2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随着社会文化志愿服务越来越重要,国家政府对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迫切性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分析洛龙区文化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况,以及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究做好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对策。

    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对策

    现代舞蹈说

    袁梦丹
    215-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尼—卓达尔用身体力行的“表演”讲述了现代舞史的发展,这让我们对于现代舞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形象的认识。我不禁看到了未来的课程教学,运用舞蹈教师特殊的肢体语言“讲述”舞蹈的理论知识。打破固有的寂静与沉闷,淡化讲台课桌教室概念,让知识传播变得富有生命与灵气。

    现代舞发展肢体语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浅谈隋唐时期佛教音乐文化交流

    张晓琛
    216-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家提倡音乐,佛教乐舞反映的是佛国天堂的美好胜景,是为了用音乐之声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更容易受到佛的教化,向善从善,敬佛礼佛。在佛教盛行的西域,佛教音乐艺术与能歌善舞的西域民间歌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西域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真实地反映了西域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那么,佛教音乐是如何起源的呢?隋唐时期是我国音乐文化交流的第三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音乐文化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音乐文化佛教音乐音乐交流

    城市景象雕塑作品中人的“缺席”

    孙珂
    217-217,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景象雕塑作品中艺术家以独特的形式语言表达情感和对于城市的感受,形式和材料各异的作品中都没有人物形象的存在,但是作品呈现出来的这种强烈视觉反差效果反而更凸显了人和城市的关系以及艺术家对当下城市种种问题的思考。

    城市景象材质形式

    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陈昊
    219-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音乐特点上来看,冼星海的每一首声乐作品都能够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怀,这样独特的特质使得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区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是革命化的、群众化的和民族化的,这与其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冼星海将民族情怀融入到创作作品中,将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的音乐表达形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深刻表现力的音乐作品。本文主要探究了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从其音乐观到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艺术特点音乐形象民族精神

    歌剧选曲《我心永爱》的演唱探析

    王婷
    220-220,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咏叹调《我心永爱》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染力极强的作品,这首作品演唱难度是极大的,演唱这首歌要极富感情,要使听众达到强烈的听觉冲击,集民族、美声、通俗为一体的演唱元素,要求演唱者展现全面的演唱功底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本文根据笔者对此作品的演唱带来的情感体验来分成四个部分分析。

    歌剧咏叹调演唱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艺术经历和贡献

    马成丽
    221-22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音乐

    国乐改进——刘天华

    陈昊
    223-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面对着西方音乐理念的不断涌入,我国音乐家的音乐创作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受到“五四运动”思想影响而产生的国乐改进浪潮中,刘天华无疑是其中最为成功的。文章对国乐改进大师刘天华进行介绍。

    国乐改进刘天华

    社会文化生态对保定民间舞蹈的影响

    刘芳
    224-224,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定民间舞蹈是在保定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与保定的民风民俗关系密切。特殊的地缘因素、丰富多彩且富有特点的保定民间生活为保定民间舞蹈的发展给予了广阔的空间;特定的人生礼仪、生活习俗又为保定民间舞蹈的展演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态对保定民间舞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文化生态民间舞蹈

    舞蹈教育中的动觉体验

    袁梦丹
    226-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体的各项感知活动中,动觉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项感受能力。它的受纳器官不同于视觉-眼睛、听觉-耳蜗、嗅觉-鼻子,而是遍布全身,存在于人体肌肉里的肌梭,肌腱里的腱梭和关节里的关节小体内。而舞蹈作为唯一一门以人体为载体,时空关系紧密的动觉艺术。它不仅是人类情感世界的体验者同时也肩负着动觉体验传播者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普及,舞蹈教育的目的已不仅是局限于对肢体的训练,更多的是唤起身体的运动感觉,积累运动感觉经验。

    动觉舞蹈教育动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