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善”与“恶”的化身——《白鹿原》中田小娥悲剧形象分析

    鲍俊杰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鹿原》中,陈忠实塑造了一系列父权制主导下的悲剧女性形象,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一位被千夫所指但实际上却是真正具有着独立完整心理人格的现代女性——田小娥。她的性格特点最为鲜明对立,因此也最具代表性,其中既有着淫荡堕落的变态复仇心理,又有着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因此,本文将从“善”与“恶”的两个角度对田小娥的形象进行立体分析,进而深入探寻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以及其中留给后人的启示性意义。

    田小娥悲剧形象独立人格反叛精神

    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叙事

    郭晓
    17-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批评家黄秋耘在“百花”时期也颇为幽默地归纳了当时作家们表现出来的几种爱情类型:“见面就谈发明创造”式的爱情,“扭扭捏捏、一笑就走”式的爱情,“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爱我不”式的爱情,“由于工作需要而屡误佳期”式的爱情,“三过家门而不入”式的爱情等。黄秋耘敏锐地切中了当时爱情叙事的流弊,表示了对当时文学中爱情叙事的僵化趋势、对真情在作品中的日渐式微的担忧。甚至连毛泽东、周扬等领导人也意识到了创作的弊端并对之多次提出了批评,要求作家们克服文学的“公式—概念”化倾向。

    十七年文学爱情叙事规训政治话语

    法国文学家大仲马贡献和作品分析

    刘玉欢
    18-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历山大·仲马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亚历山大·仲马的生平及创作经历和主要作品的介绍。

    亚历山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王国维“意境说”之我见

    陈旭宏
    20-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中国传统文论中心性质的意境理论,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凝结的核心。作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造境和写境等的集合,不仅丰富了文论批评,还为传统文人找寻的隐逸之路,开辟了一条艺术的捷径。

    意境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解读《情人》中海伦·拉戈奈尔形象

    彭舒羽
    22-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一经出版便引起大批读者和文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该作品的阐释也层出不穷。本文从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入门》中介绍的解释学视角入手,对作品进行纯粹文本分析,通过剖析主人公“我”在西贡寄宿学校唯一的女友海伦·拉戈奈尔形象,得出她是“我”自身欲望的替代品、“我”自恋情结的迁移对象以及“我”同性恋倾向的对象的结论。

    乔纳森·卡勒《情人》海伦·拉戈奈尔

    叙述性诗歌的空间视角及其主题特征

    康馨
    24-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不仅具有抒情的文体功能,还具有叙述的维度。与相对直白的抒情性诗歌相比,叙述性诗歌的情感表达似乎更加晦涩。当叙述者想要表达多个场景中的多个瞬间感受时,传统的以时间为权威准则的事件序列便不得不被打破,代之而起的便是空间视角的建立。空间视角赋予叙述者超越时间的自由,能够在无所限制的空间中寻找表达自身的更加准确的语词。空间视角的建立,改变了意象得以呈现的方式,也改变了叙述者揭示主题的方式。本文通过论述空间视角在叙述性作品中的作用,概括其在作品主题方面的三种表现特征。

    诗歌叙述性空间视角主题特征

    杰生实利主义价值观表现及其成因

    李闪闪
    2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喧哗与骚动》为数不多的人物中杰生无疑是人物塑造最成功的一个。本文前半部分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他对不同人的行为态度、及别人对他的看法、评价来表现他的实利主义价值取向,后面主要运用对比和环境分析法通过杰生童年和成年后的行为思想的对比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两方面原因对其实利主义价值观进行解释。

    实利主义表现成因

    意识流小说中与自然主义相似的决定论因素

    王悦
    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主义作家相信决定论并且在作品中呈现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受自然主义文学影响,意识流作家在其作品中也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影响进行表现。遗传属性是生物决定论的主要部分。与自然主义作家的做法相似,意识流作家也经常把人物的置于某种病态之中用以突出生理因素的作用。人物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决定。

    意识流自然主义决定论病态

    浮生魇

    罗芷佩
    28-28,29页

    致敬新生

    王一涵
    29-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