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润滑与密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润滑与密封
润滑与密封

贺石中

月刊

0254-0150

rhymf@gmeri.com;rfbjb@163.net

020-32385313,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广州机械科学研究所

润滑与密封/Journal Lubricatio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润滑与密封》创刊于1976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会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主办。该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成为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Ei Page One数据库收录期刊,并于2004年成为Ei Compendex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1996年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1999年入选为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杂志主要介绍摩擦、磨损、润滑、密封的基础理论研究、试验成果及应用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烷基磷酸酯钾盐抑制剂对Co互连化学机械抛光的影响

    田雨暄王胜利罗翀王辰伟...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抛光液中传统抑制剂如苯丙三氮唑(BTA)等具有毒性,会污染环境等问题,以SiO2为磨料,在甘氨酸-双氧水体系下,使用单烷基磷酸酯钾盐(MAPK)作为新型抑制剂制备Co互连粗抛抛光液,通过抛光和静态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光电子能谱、接触角分析等表征方式揭示MAPK在化学机械抛光(CMP)中对Co表面质量的改善以及对Co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MAPK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方式在Co表面形成的致密钝化膜,可以很好地抑制Co的腐蚀,从而可以在较低的静态腐蚀速率下获取较高的去除速率;加入MAPK可以提高抛光液的润湿性,能够显著改善Co互连抛光后的表面质量,使Co的去除速率大于500 nm/min,静态腐蚀速率小于1 nm/min,表面粗糙度小于 0.5 nm.

    化学机械抛光抑制剂去除速率表面质量

    复杂边界条件浮环轴承油膜力模型研究

    张聪聪周瑜哲付晓瑞冯泽民...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加浮环轴承润滑油的流通性,常在浮环上开设周向槽或轴向槽,然而油槽的存在使得油膜边界复杂化.针对短轴承模型难以处理复杂边界条件以及数值方法计算效率极低的问题,引入和发展了 2种油膜力模型——数据库法和分离变量法,以处理浮环轴承复杂边界和计算效率问题.针对轴向槽轴瓦,基于数据库方法建立具有三维结构的非线性油膜力和摩擦力数据库;而针对周向槽轴瓦,基于分离变量法推导出非线性油膜力解析表达式.通过与有限差分法对比,验证了所发展的油膜力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浮环轴承油膜力模型分离变量法流体力数据库法复杂边界条件

    一个用于磨粒图像快速分类的轻量化CNN模型

    刘信良陈国宁苏化王静秋...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磨粒分析CNN模型存在参数多、运算速度慢、难以实际应用等问题,开展磨粒图像分类CNN模型的轻量化研究.通过分析模型各层的参数量、运算量和剪枝敏感度,确定卷积层4和卷积层5为滤波器剪枝的目标;对卷积层4和5所有滤波器重要性进行计算并排序,以75%的剪枝率去除重要性低的滤波器并重新训练,获得轻量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轻量化后的模型在保证准确率几乎不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了磨粒图像的快速分类,其理论参数量和内存占用量均减少50%以上,运算速度提高20%以上.研究结果为CNN模型在便携式、移动式铁谱分析设备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铁谱分析卷积神经网络磨粒图像分类轻量化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表面分形维数识别

    汪刘群雷声王子杰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形维数作为机械加工表面形貌的重要参数,可用于接触表面的摩擦特性分析.然而,现有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大多需要选择多组尺度计算相应的测度,这不仅影响分形维数的计算速度和精度,也增加了计算的复杂度.针对机加工表面的三维分形维数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形维数的识别方法.采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构建一个包含不同分形维数的三维粗糙表面数据集,利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网络参数(网络深度、滤波器大小、滤波器数量)对三维分形维数识别精度的影响,以找到最优的神经网络参数组合.通过与差分盒维数法、三角棱镜表面积法和分形布朗运动法3种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卷积神经网络法识别三维分形维数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的分形维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可控制在1.5%以下;该方法在分形维数全动态范围内都表现出较小的误差,可用于计算三维表面轮廓分形维数.

    分形维数卷积神经网络三维W-M函数深度学习接触表面

    锆基合金表面仿生织构设计及润湿性仿真研究

    曹志涛郑清春郝佳丽杨小洋...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锆基合金织构化表面微润滑机制,在锆基合金表面制备一种类似树蛙趾端表面多边形棱柱结构的仿生织构,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在模拟织构表面并建立液滴铺展模型,分析不同织构参数(织构边长、织构间距)下仿生织构表面的亲水性能.结果表明:六边形织构在相同面积率下可提供最长的凹槽长度及最长的织构边缘长度,在各多边形织构中具有较强的亲水效果;织构间距、织构边长与接触角之间均存在明显线性关系,接触角随织构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织构边长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可通过调整织构边长与织构间距实现对亲水性能的改善.在研究的织构边长和织构间距范围内,锆基合金织构表面的接触角都低于光滑合金表面的接触角,表明建立的仿生织构表面改善了锆基合金的亲水性.

    锆基合金润湿性微织构接触角仿生织构设计

    低温环境下橡胶O形圈密封性能的流固耦合分析

    刘永堂吕晓仁吴斯琦肖风亮...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温度、表面形貌特征、材料性能对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影响,通过实验获得不同温度下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橡胶密封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O形圈加压降温过程进行顺序耦合的固热分析,得到O形圈与密封界面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基于Kalker提出的接触变分原理,使用傅里叶变换进行接触力学分析,建立了接触应力与表面微观形貌的数值关系;采用Persson的渗流理论计算了 O形圈密封件的泄漏率.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接触压力曲线发生明显变化,接触宽度减小;当温度降低至橡胶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弹性模量陡增,橡胶材料失去回弹性能,O形圈密封性能降低,发生泄漏.

    橡胶O形圈流固耦合分析密封性能低温性能

    考虑装配偏差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密封结构失效数值研究

    任桂邢彦锋王影曹菊勇...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密封结构组件在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错位偏差,影响电堆的性能和安全性.为研究装配过程中密封构件几何结构和材料参数对密封结构失效的影响,建立PEMFC装配过程中的密封结构数值模型,采用滑移距离和滑移角为评判密封结构失效指标,讨论垫片的硬度、尺寸和膜电极(MEA)框架厚度、材料弹性模量对密封结构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移距离和滑移角随着垫片硬度、垫片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垫片宽度、MEA框架厚度和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均减小,这表明密封构件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对密封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选择硬度和厚度较小、宽度较大的密封垫片,较厚和弹性模量较大的MEA框架可以降低错位偏差对密封结构的影响,扩大结构容许的装配误差范围.研究结果有利于对密封结构失效的理解,也可用于指导PEMFC装配工艺的设计.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密封结构错位偏差装配误差膜电极框架

    含少层石墨烯锂基润滑脂摩擦学与流变学性能研究

    王霞李占君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少层石墨烯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与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机械搅拌、超声分散及三辊研磨的方式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少层石墨烯改性锂基润滑脂,利用MR-10型四球试验机和DHR-2旋转式流变仪分别考察其摩擦学性能和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少层石墨烯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锂基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当少层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1%时效果最佳;少层石墨烯的加入,显著增加了润滑脂流动点对应的应变值和破坏润滑脂皂纤维所需的能量,以及皂纤维结构破坏后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的不同质量分数少层石墨烯改性锂基润滑脂的流动方程.

    少层石墨烯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流变性能纳米材料

    特高压套管悬挂器不同线型凸缘面密封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彭佶李美求刘福东国聪...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油田井口密封装置圆形凸缘面存在的密封宽度窄、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设计圆形、椭圆、锥面凸缘线型,并开展不同线型凸缘面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结构尺寸、激发载荷条件下,锥面的密封宽度、结构寿命远远优于圆形、椭圆面,但较长的接触宽度导致锥面接触应力无法满足工况需求.建立以锥形密封环为优化对象的分析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和取值范围,以上下密封面接触应力为优化目标,得到显著因子与接触应力的一阶、二阶响应模型.优化后的接触应力达到密封要求且分别提高21.7%、8.2%,最大方差仅为曲面的30%,能获得可靠的结构寿命.

    套管悬挂器凸缘面接触应力密封宽度响应面优化

    润滑油黏滞特性致电磁阀复位延迟故障仿真研究

    唐孝力赵佳伟杨保盛选禹...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核电领域的某型电磁阀中润滑油黏滞特性导致阀芯复位延迟故障的现象,使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故障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无油膜的电磁阀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正常的阀芯复位时间,发现摩擦因数对阀芯复位时间无影响.通过阀芯复位时间试验和油膜黏力试验,分别得到样品的复位延迟时间和活塞油膜和O形圈油膜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活塞油膜和O形圈油膜的黏力是造成阀芯复位延迟故障的主要原因,其中活塞油膜黏力占主导.使用Cohesive单元对具有双线性本构的活塞油膜进行模拟,采用呈指数式衰减的集中力来模拟O形圈油膜黏力,分别建立活塞油膜和O形圈油膜模型,并对黏力作用下的阀芯复位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仿真得到复位延迟时间与试验结果相比误差较小,证明该仿真方法可有效地模拟电磁阀阀芯的延迟复位过程.

    电磁阀复位延迟故障油膜有限元模型Cohesive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