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往复挤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宛琼李付国李艳锋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Deform 软件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往复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熵值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对正交模拟方案进行评价.将优选出的工艺参数用于往复挤压试验.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颗粒在往复挤压的过程中未发生整体破碎和与基体脱离的现象,而且热压烧结时TiAl3 壳体内部形成的粗大Ti晶在往复挤压后得到了有效细化.

    铝基复合材料往复挤压数值模拟参数优选

    400kV/m高压直流电场对5052铝合金在NaCl溶液中干湿交替加速腐蚀行为的影响

    林德源蔡振才沈谢林夏晓健...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沿海高温潮湿环境下高压直流电场对 5052 铝合金腐蚀行为的研究尚未见报导.在 400 kV/m直流电场下,对 5052 铝合金进行干湿交替腐蚀试验,试验溶液为 3.5wt%NaCl,12 h为一周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动电位极化曲线(LSV)、交流阻抗谱法(EIS)等评价直流电场对 5052 铝合金腐蚀形貌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400 kV/m电场下,随着干湿交替时间延长,失重增加,失重速率减小,但失重速率均比无电场下相应时间的大.无电场时,先发生由阴极Al-Si和阳极Al构成的表面微电偶腐蚀,随后发生围绕Al-Si相的点蚀,直至出现较大腐蚀坑.Al-Si相促进了铝基体的纵深溶解.在电场作用下,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提高,钝化膜和基体构成大阴极-小阳极的电偶腐蚀,促进腐蚀.整个过程为钝化-钝化膜破裂-电偶腐蚀-剥落,与无电场的腐蚀有很大差异.

    铝合金干湿交替腐蚀高压直流电场

    ZrO2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赵欢刘靖宇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氧化锆陶瓷掺杂量的钛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锆颗粒添加前后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物相组成;测试并分析了氧化锆含量对钛基复合材料硬度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钛基复合材料主要由等轴状初生α相、β相和次生α相及弥散分布的氧化锆增强相组成;随氧化锆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多,钛基复合材料的硬度从纯钛的 282.26 HV显著提升至 5wt%氧化锆含量对应的 484.32 HV,且复合材料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提升.5wt%氧化锆含量的钛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钛基复合材料氧化锆陶瓷增强相硬度耐腐蚀性

    激光增材制造铜/钢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胡剑马迪魏刚薛飞...
    152-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激光增材技术制备了铜/钢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合金层、界面、基体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对铜合金层及界面力学性能与摩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激光熔覆所导致的细晶强化与镍元素向铜合金层的扩散使得铜合金层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这归因于镍元素在铜锡合金中的存在生成了复杂的三元相,晶粒细化削弱了锡的偏析,同时晶界的增多使δ相分离,连续粗大的δ相的消失转变为晶内与晶界零散析出.制备的铜/钢复合材料合金层抗拉强度平均值为 502.3 MPa,屈服强度平均值为 356.6 MPa,伸长率平均值为 11.05%,断面收缩率平均值为 8.55%,弹性模量平均值为 106.863 GPa,剪切强度平均值为 450.9 MPa,铜合金界面结合强度为 549.7 MPa,摩擦系数介于0.786~0.846.

    铜/钢复合激光熔覆δ相

    BP神经网络预测冲击强化45钢的中温热稳定性

    姬帅张佳乐王海丽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温下采用自由落体式对正火态 45 钢进行冲击强化,对冲击强化正火态 45 钢进行中温时效处理,分别加热至 450、550、650℃,每组温度均保温 10、20、30、40 min,同时对各组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并对加热至 650℃的 4种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以试样的实际状态参量作为学习样本对 3 层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表明:BPANN能够对冲击强化正火态 45 钢的中温热稳定性进行预测,且误差可以控制在 3%~6%;BPANN的预测值均大于实测值,但是预测值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网络的预测精度可以通过提高误差函数的收敛速率来得到提高.通过对 650℃试样显微组织的观察,可以判定网络的输入层涉及的相关内容能让BPANN的预测结果反映出材料的真实状态.本研究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数量,有助于对冲击强化正火态 45 钢在其他加热温度下的热稳定性进行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冲击强化正火态45钢中温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