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力发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力发电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热力发电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蒋敏华

月刊

1002-3364

rlfdzzs@tpri.com.cn

029-82102475 82102480/1/2

710032

陕西西安兴庆路136号

热力发电/Journal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联手重组的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专业发电期刊,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包括:化石燃料及其清洁燃烧、热力设备及热力系统、电站辅机、电站自动控制、电厂化学、电厂金属材料、电力环境保护,以及电厂状态评价、技术监督,机组启动调试、性能鉴定等,并适时地报道国外热能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杂志创刊已30多年,在学科和行业具有广泛影响,深得读者、作者和专家的认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地下人工硐室技术及其评价技术研究

    杜冬梅段树洋蒋志容胡中波...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缩空气储能是大规模长时间的新型物理储能形式.储气库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常用储气装置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地下人工硐室进行比较详细的讨论;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地下人工硐室相对于其他类型储气库的优势进行了归纳;对地下人工硐室承载结构、密封系统、传热管理系统等自身设计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讨论了影响地下人工硐室运行过程中的选址、埋深以及压力设计准则等关键技术;对影响人工硐室稳定运行的相关因素提出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压缩空气储能地下人工硐室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地下人工硐室的结构合理性设计与稳定性运行提供参考.

    储能压缩空气储气库人工硐室评价技术

    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电极液流电池研究进展

    王绍民徐冉王灿文李松涛...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流电池因其具有安全、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和扩容性强等优势,成为目前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电极作为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其性能对电池性能有着重大影响.综述了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电极在液流电池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原理以及关键制备参数的影响,详细阐述了电纺碳纳米纤维电极结构和化学性质的调控方法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包括纤维微观结构的调控、杂原子掺杂和催化改性等;指出电极反应活性面积和化学性质影响的电化学活性与传质性能之间的协同是电极调控的关键,通过对纤维进行造孔或新型结构设计可以调控纤维的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杂原子掺杂和引入催化剂可以提高电极的活性面积和亲水性,以促进电极的电化学活性;提出了电纺碳纳米纤维电极从实验室制备到规模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液流电池电极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

    基于混合储能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优化调度策略及评价

    田松峰姚静杨智好徐琛...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用户用电需求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建立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并网型风-光-蓄电池-废弃矿井抽蓄联合发电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以等效负荷方差、联络线波动率、供电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衡量优化调度结果,利用 CPLEX 求解器对调度模型进行最优求解.对 3种不同储能形式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储能形式为蓄电池和废弃矿井抽蓄的混合储能时的总成本相比蓄电池与废弃矿井抽蓄分别减少了 62.21%与 49.18%;利用组合熵权秩和比法对优化结果进行排序评价,风-光-蓄电池-废弃矿井抽蓄联合发电系统加权秩和比值为 0.833,评分排序最优.所提模型在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联合发电系统优化调度混合储能评价指标

    考虑灵活运行模式的太阳能集成液化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研究

    祝洪青周宇飞张汉飞段立强...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往返效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操作更加灵活的新型耦合太阳能热的液化空气储能系统.该系统放电过程配备了串联双级空气加热器,可在提高往返效率的同时允许系统在低太阳辐照情况下以传统方式运行.对新系统进行了主要参数敏感性分析和㶲分析,结果表明:在允许范围内,液化温度越低,充电压力越低,放电压力越高,系统往返效率越高;系统最优往返效率可达 72.4%,太阳辐射不足时系统仍能以 53.6%的往返效率运行;系统㶲效率为 38.0%,其中太阳能集热场的㶲损最大,占总㶲损的 52.4%,其次是节流阀与热电发电机;在换热器中,冷箱和蒸发器㶲损较大.

    液化空气储能太阳能槽式集热器系统集成图像㶲分析

    光热-风力联合发电系统储热容量双层优化配置研究

    祁延明马山刚金福宝周登涛...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风力发电与光热发电在时间特性上呈互补优势,且光热电站配备的储热系统能够有效缓解调峰压力,提高风电消纳能力,提出太阳能光热-风力联合发电系统.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有效降低风电出力和太阳辐照强度的不确定性,并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双层优化配置方法合理配置储热容量.上层模型以系统综合运行投资成本最低和系统弃电量最低为目标,通过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案确定最优储热容量;下层模型以考虑场景内联合发电系统净效益最大为目标优化运行.结果表明:光热电站储热系统的最优储热容量为 906 MW·h,最优储热容量配置下的综合运行成本为 243万元;通过不同情形的结果对比,该配置方法下系统的弃电量相比之下降低了 69.615 MW,系统净收益提高了 7.7%.

    光热电站不确定性联合发电系统最优储热容量双层优化

    二次反射塔式电站运行测试与模拟研究

    谢文韬顾新壮代彦军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热发电中的二次反射塔式技术具有高聚光比、低泵耗和安装维护要求低等优点,依托玉门鑫能第一电力有限公司 50 MW二次反射塔式电站建立了定日镜场、二次反射模、吸热器、熔盐储罐和发电循环等关键部件模型,并完成了模型验证.运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直射辐射为 739.70 W/m2 时,熔盐出口温度可以在 559℃下维持 50 min;12:00定日镜场的余弦效率、阴影与遮挡效率、二次反射阴影效率和大气透射率分别为0.856 8、0.999 7、0.994 1、0.974 6,二次反射镜照度和吸热器照度分别为 11.3 kW/m2 和 400.5 kW/m2,同时电站在50 MW的额定发电功率下维持 16 h.该研究内容对二次反射塔式电站运行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光热发电二次反射电站镜场效率照度发电量

    基于200MW等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温与高温储热路线技术经济对比

    陈珍杨壮林少波林旗力...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由于其规模大、效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熟,在运行过程中没有碳排放产生,国内已有多座非补燃式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投运、在建和在规划中.然而,目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设计参数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使得压缩空气储能在系统设计和性能优化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对200 MW等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行中温、高温储热系统方案设计,确定了关键设备参数与系统边界条件,并对中、高温储热系统方案进行了性能以及技术经济性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高温储热系统在性能指标上优于中温储热系统,但在投资成本上高于中温储热系统.这表明在选择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热技术路线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经济预算综合考虑.

    压缩空气储能中高温储热技术技术经济性工程应用

    考虑分时电价的风光储系统技术经济性研究

    王来增冯璐张新敬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分时上网电价和风光储系统成本对源-网-荷-储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开展了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集成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微电网系统模型,该系统包括光伏、风电、储能、电网和用户负荷;然后,在满足对负荷可靠供电的前提下,根据负荷数据、辐照数据、风速数据、分时电价数据以及系统各单元的成本,以系统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建立了源-网-荷-储系统的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详细分析了某地区配置风光储系统的最优容量以及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储能系统通过在低电价时储能,在高电价时释能,从而避免用户在高电价时从电网购电,进而降低用户从电网的购电成本.

    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容量优化分时电价

    耦合熔盐储热系统的火电机组调峰性能与热经济性研究

    贾振国王顺管洪军李宏伟...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迅速发展,火电机组需要承担主要的调峰任务,熔盐储热技术作为主要的火电调峰方式之一,可以有效提高机组的调峰性能.采用 Ebsilon 软件对耦合熔盐储热系统亚临界 300 MW 机组进行建模,考虑机组对外供应工业蒸汽工况,对比研究了3种储/放热方案的储/放热热效率、负荷变化量和热电转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储热过程中,当储热功率为 80 MW时,储热方案 3(储热热源为主蒸汽、再热蒸汽以及中压缸排汽,且放热后的中压缸排汽直接进入冷凝器)的负荷变化量最大,可达到 102.63 MW;当储热功率为 50 MW时,储热方案 1(储热热源为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储热热效率最高,为 28.76%;在放热过程中,当放热效率为 80 MW,放热方案 2(高温熔盐的热量用于供应工业蒸汽和预热凝结水)的负荷变化量和放热热效率最大,分别为34.69 MW和 46.14%;当放热效率为 50 MW时,放热方案 2的热电转化率最大,为 59.07%.该研究可为耦合熔盐储热系统的火电机组调峰性能和热经济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火电机组熔盐储热热效率负荷变化量热经济性

    混合储能调频工程经济性提升策略研究及应用

    殷悦孙钢虎兀鹏越王飞...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能系统辅助火电机组调频受到储能器件容量限制,其输出功率无法长时间跟踪指令功率,同时锂电池储能也存在安全隐患、循环寿命限制与提升机组调频收益增益有限等问题.为此,利用超级电容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特性,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混合储能系统辅助燃煤火电机组调频的仿真模型.结合火电机组和储能系统运行状态,进而设计了一套基于指标计算与模糊控制协同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动态工况下混合储能系统出力的自适应调整.仿真验证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年限并且高效利用混合储能的剩余电量.相比于传统的混合储能系统策略,该控制策略降低了锂电池 60%的日均使用次数,调频性能综合指标提高 34%,日均收益提高2万元,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大容量超级电容使用寿命调频性能综合指标模糊控制指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