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王建国

月刊

2097-213X

rlhx@sxicc.ac.cn

0351-2025214,4066044

030001

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太原165信箱)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Journal 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类期刊。刊载我国燃料化学、燃料化工及其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原始性、首创性研究成果、科技成就和进展,涵盖煤炭、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和生物质转化等与燃料化学相关及其交叉学科的内容,例如:物理化学、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反应动力学、计算机模拟、表面化学及分析化学等,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加强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推动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公认为是燃料化学和能源转化领域中有代表性的学术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暴露Co-N-C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及其在氧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周丹朱宏跃赵阳刘一鸣...
    128-137,中插5-中插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载量氮配位金属M-N-C单原子催化剂(SAC)一般通过一锅法直接高温热解合成,然而高碳化温度(>700℃)易导致碳骨架畸变、孔道塌缩,使大部分金属单原子被包埋在碳基质中而无法在催化过程中被利用.本研究基于硬软酸碱(HSAB)理论发展了一种简便的合成方法,利用具有充分暴露吡啶-N外部位点的氮掺杂的碳载体,在 60℃下通过硬软酸碱的直接配位制备出具有高暴露度的金属原子与吡啶-N位点配位的Co单原子催化剂.得益于高度可及的Co活性位点,所制备的Co-N-C SAC展现出与商业Pt/C催化剂相媲美的氧还原活性,并且在 0.85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时获得了高达 0.93 e-1·s-1·site-1 的周转频率(TOF),明显超过一些文献中已报道的具有超高金属含量的代表性单原子催化剂.本工作为设计和制备具有高可及性、高密集性单原子位点的M-N-C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合成策略.

    硬软酸碱Co-N-C单原子催化剂高可及度活性位氧还原反应

    "NO2 SCR"对Mn、Ce基脱硝催化剂超低温性能提高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王玉鹏马友康赵勇刚曹鹏...
    13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共沉淀法制备的Mn7Fe4Ce9Ox/AlOx和Mn3Fe1Ce6Ox/AlOx负载催化剂,在 7777 h-1 进气条件下发生标准 SCR机理反应进行评价,两种催化剂在 60℃只有 10%左右的催化活性,在相同条件下增加进气中的NO2/NOx浓度比例,以 0、14.3%、28.6%、42.8%、57%、71.4%、85.7%、100%的进气 NO2/NOx浓度比例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n3Fe1Ce6Ox/AlOx催化剂在 60℃可以有 64%的脱硝效率,相比首次评价提升了 58%左右.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Mn3 Fe1 Ce6 Ox/AlOx催化剂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强的 NO2 吸附和活化,从而提高了 NO2 快速SCR机制反应的效率.同时在原位红外测试中发现,增加NO2/NOx浓度比例时Mn3Fe1Ce6Ox/AlOx催化剂吸附方式出现了明显地变化,催化剂由NH3 吸附为主的E-R和L-H机理变为以NO2 吸附为主的E-R和L-H机理,吸附机理的变化是催化剂在超低温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这项工作为探究高效经济地NH3-SCR脱硝提供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同时也为超低温烟气处理提供经验,以及烟气处理新工艺提供指导.

    吸附脱硝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

    Sn改性VWTi催化剂高效提高耐碱金属性能—实验与模拟探究

    周峻伍仲兆平费亦凡陈宏...
    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碱金属会使得脱硝催化剂中毒,降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为了提升VWTi催化剂在碱金属环境中的稳定性和活性,本研究通过掺入Sn元素提升VWTi催化剂抵御碱金属中毒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不同Sn含量(质量分数为 1%、2%、3%)的VWTi催化剂,并评估了其对多种碱金属(KCl、K2O、NaCl、Na2O)的耐受性.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Sn的加入有效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点,从而提高其抗碱金属中毒能力.通过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分析发现,Sn掺杂增加了催化剂的酸性位点数量和总酸量.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XPS结果显示,SnO2 的掺入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增加了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提升了其对氨的选择性催化效率.将构建的催化剂及碱金属量子化学模型,根据前线轨道理论计算各种碱金属毒物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以揭示碱金属毒物与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碱金属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排序为NaCl>KCl>Na2O>K2O,表明,NaCl最容易与催化剂结合发生化学中毒.实验结果表明,各种碱金属物种致使催化剂中毒程度大小为KCl>K2O>NaCl>Na2O,表明,KCl导致催化剂因中毒性能下降最为显著,且在高碱金属浓度条件下,Sn掺杂比例为 2%的SnVWTi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 300℃下抵御KCl中毒性能相较于VWTi催化剂提升 33.48%.本研究制备的Sn掺杂VWTi催化剂抵御碱金属中毒能力有明显提升,在含有高浓度碱金属烟气处理时具有明显优势.

    选择性催化还原VWTi催化剂Sn掺杂碱金属中毒量子化学计算

    无溶剂法合成小晶粒ZSM-5及丁烯催化裂解性能

    麻馨杨佳宝周健秦玉才...
    163-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无溶剂法合成了四种不同硅铝比的小晶粒ZSM-5 分子筛,运用XRD、SEM和N2 吸附-脱附等温线等对其晶体结构和织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运用NH3-TPD和Py-FTIR探究了分子筛的酸性质,考察了ZSM-5分子筛的丁烯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无溶剂法合成的H型ZSM-5分子筛晶粒呈近球形,粒径(约 160 nm)分布均匀.C4 烯烃裂解性能与文献已报道水热合成小晶粒ZSM-5分子筛相当,随硅铝比增大丁烯催化裂解活性降低,但乙烯和丙烯选择性明显提高.根据产物分析证实低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较高的酸密度会导致烯烃分子通过氢转移反应生成烷烃,从而降低目标产物的选择性.

    ZSM-5分子筛无溶剂法催化裂解酸密度氢转移反应

    NaOH(碱)诱导Co/MoO3重构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氢

    张文珂刘军辉李冰李梦婷...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MoO3 为载体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Co/MoO3 催化剂,用于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氢反应.Co/MoO3 催化剂在无NaOH(碱)加入的体系中没有催化活性,不能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放氢气,而在有NaOH(碱)加入的体系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释氢性能.对Co/MoO3 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在反应前后变化的表征分析表明,Co/MoO3 催化剂中的组分是Co和Mo的无定形态存在的物质,非晶态的结构导致了在氨硼烷水解释氢反应中没有催化活性.在NaOH(碱)诱导作用下,Co/MoO3 催化剂的组成结构由无定形态转变为片状Co(OH)2 分散在片状堆叠的MoO3 上的结构.NaOH(碱)的诱导重构作用使Co/MoO3 催化剂在氨硼烷水解释氢反应中由没有催化活性转变为可以在 15 min内使氨硼烷完全脱氢.

    氨硼烷水解释氢非贵金属催化剂构效关系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