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长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长江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人民长江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魏山忠

半月刊

1001-4179

rmcjzz@cjw.com.cn;rmcjzz@yahoo.com.cn

027-82828680;82828682

430010

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人民长江/Journal Yangtze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经国家科委批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利水电综合性技术月刊,按刊登内容设置有水文、地质、勘测、科研、规划、设计、施工、基础处理、机电、水资源保护、水利经济、水政管理、泥沙研究、河道整治、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库移民、工程监理、安全监测、运行管理、三峡工程研讨、出国考察、国外科技、科技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输水工程淡水壳菜污损风险及减缓措施

    高菲梅朝陈思宝吉绪新...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潜在的淡水壳菜入侵风险,对两座水库开展了淡水壳菜及其水生生境调查.结合水生生境、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数据,分析水库水生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对淡水壳菜生长繁殖的影响,探讨淡水壳菜防治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管道及其他构筑物3 个方面开展淡水壳菜污损时空分布预测,并提出减缓淡水壳菜生物污损的措施与建议.

    淡水壳菜生物污损风险预测输水隧洞罗田水库铁岗水库

    宜昌市"8·26"暴雨过程分析

    黄静李芳祁宏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发生越发频繁,尤其是夏季经常有暴雨发生,对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湖北省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0.25°×0.25°的ERA5 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8 月26~27 日发生在宜昌市秭归县至夷陵区等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雨过程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为背景,在低空切变线和地面锢囚锋的配合下产生的,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右侧,此处有利于暖湿气流持续输送形成大暴雨;强降水发生前,宜昌市上空即存在水汽辐合中心,并且不稳定能量逐渐累积,强降水发生时,水汽供应充足、上升运动强烈从而造成本次大暴雨过程.

    大暴雨极端天气水汽输送诊断分析宜昌市

    三峡库首典型山区县气温及降水特征分析

    张丽叶丹张翠李芳...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掌握三峡库首典型山区县气温和降水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和规律,选取湖北省兴山县作为代表县,利用1958~2022 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2012~2022 年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温度和降水气象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法、线性倾向评估法、5a滑动平均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高温(低温)日数、降水量、降水(暴雨)日数等气候要素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 兴山县具有春秋气温舒适、河谷暖冬低温少、高山趋于暖湿化、雨量四季丰沛、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季、立体气候特征显著的特点.② 气温呈现"河谷高山地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气温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午后 14:00~16:00;但低温日数趋于减少,冬季平均气温逐步上升,且年平均最低温度的增幅快于年平均最高温度,一定程度上表明寒冷程度趋于减弱.③ 降水呈现"西多东少、高山多于峡谷"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季增加幅度最大;6~8 月为暴雨多发期,降水的时间跨度变小,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概率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开展气象防灾工作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以发挥三峡库首区生态系统调节功能.

    气候变化降水特征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兴山县

    30年来宜昌市倒春寒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彭小彬安宁成勤李芳...
    21-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倒春寒标准,且现有相关研究中使用的倒春寒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宜昌本地的区域气候特点.利用1994~2023 年宜昌市10 个县(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逐年2~5 月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定义宜昌地区倒春寒气候监测指标,并统计、分析宜昌市倒春寒天气发生总日数和总次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等级发生频率及出现的主要时段.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宜昌市30a来发生倒春寒天气的总日数和总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以轻级和中级倒春寒天气为主,两者的发生频率接近,且主要发生在3月下旬;倒春寒持续时间、累计次数及倒春寒强度在空间分布上整体表现为中部低两边高的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宜昌市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倒春寒气温全球变暖宜昌市

    宜都市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李春黎车灵毓罗军红王文雁...
    26-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宜都市近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从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1993~2022 年宜都站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日照的年、月统计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近30a平均气温为17.4℃,年气温整体以0.204℃/10 a的速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气候变暖,发生低温冷害减产的几率减少,但是蒸发加大,土壤失墒增多,发生干旱机会增多,会造成病虫害的发育速度加快;宜都市近30a年平均降水量为1 271.0 mm,年降水量整体以12.953 mm/10 a的速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降水量年际起伏变化较大,易发生旱涝灾害;近30a来宜都市平均日照时数为 1 591.1 h,日照时数以-16.385 h/10a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减少会造成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作物生长发育缓慢,成熟期推迟,严重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品质产量.研究成果可为宜都市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气候变化特征降水量气温日照气候倾向率农业生产宜都市

    宜昌市一次倒槽锋生气旋混合型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孟芳张丽叶丹李芳...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4 月2~3 日宜昌市出现一次由暖倒槽锋生气旋引起的混合型对流天气,过程以冰雹、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对流天气为主,且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时段及对流特征差异较大,有必要对其开展精细分析.利用高空地面观测、天气雷达、GNSS/MET和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分析了此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特征,并初步分析了数值模式预报的偏差.结果表明:① 此次对流天气分为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暖锋锋生阶段和以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为主的冷锋锋生阶段,局部累计雨量超过 100 mm,极大风速达 9 级.② 随着高空槽和冷空气逼近,700 hPa以下西南急流和前侧底层暖倒槽强烈发展,随着冷空气侵入暖倒槽,强斜压性气旋形成并发展.③ 天气雷达、GNSS/MET和微波辐射计等资料能够捕捉到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时空特征.④ 大尺度模式对环流背景场、中尺度模式对强降水落区预报均具有一定指示意义,但在地形对降水增幅作用上估算不足.

    倒槽锋生气旋混合型对流天气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湿度廓线宜昌市

    宜昌市远安县一次下击暴流中尺度分析

    祁宏武林黄静汤淼...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宜昌市复杂地形下下击暴流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FY-4B卫星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3 年8 月22 日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一次下击暴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此次下击暴流伴随着气压陡升、气温骤降、风向突变、风速骤增的现象,发生在高空冷槽后部偏北气流控制下,垂直方向呈现"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中尺度地面辐合线、午后的加热、冷空气的侵入共同触发了当日的对流;② 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合并造成了远安县此次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的产生同时伴随云体结构快速坍塌及云顶温度骤降的特征;③ 此次下击暴流显示以传播方式触发新生对流的多单体强风暴特征,且出现深厚的中层径向辐合、回波悬垂及有界弱回波特质.差分反射率因子柱(Zdr柱)、差分相位常数(Kdp)缺值区等双偏振参数特征对当日对流天气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下击暴流双偏振参数中尺度分析气象观测宜昌市

    神经网络在组合式ADCP在线测流系统中的应用

    王巧丽王灿鲁青龙少颖...
    43-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受潮汐影响导致流量测报精度不高的问题,分析探究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ADCP流速指标推算断面平均流速的适用性.以南京水文实验站2020~2021 年实测6 组全潮测验数据为例,设计了3 种研究方案,分别对比分析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仅考虑ADCP指标流速而言,BP神经网络模型推算精度更高.同时,适当增加相关训练数据类别能够获得更好的拟合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水文测验方法相结合提供研究思路.

    在线测流断面平均流速组合式ADCPBP神经网络感潮河段

    双轨循环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设计

    左念徐典范亮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现有流量测验设备(水文缆道、拖曳式ADCP)在对流速快、陡涨陡落的山溪性河流进行监测时操作极为困难且历时不可控.考虑到移动雷达波不直接接触和扰动(或破坏)水流结构可以实现自动精确监测,研究设计了一种双轨循环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该测流方式安全快捷,尤其适用于河道高洪流量测验,可实现水文断面流量的即时、稳定在线监测,能够解决水文测站人员不足、工作强度大、高洪期间测验工作较为危险等问题.

    在线流量监测雷达双轨循环非接触测流

    降雨汇流单位线智能优化计算方法研究

    刘天山郭俊刘懿吴海燕...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分析法、试错法等单位线计算方法的时段长度依赖经验取值且计算的单位线还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波动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降雨汇流单位线智能优化计算方法.该方法以降水和径流数据为基础,将单位线的长度作为待优化的超参数,将单位线过程数据作为待优化变量,并利用智能进化算法自动优化得到单位线过程数据,最后以东北地区浑江流域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推求的单位线,模拟径流与实际径流的RMSE为0.18 m3/s、相关系数达到0.99,无需经历传统计算方法中的复杂过程,计算精度高、鲁棒性好.研究成果可为单位线过程推导以及应用提供参考.

    单位线降雨径流智能进化算法优化变量超参数浑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