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长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长江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人民长江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魏山忠

半月刊

1001-4179

rmcjzz@cjw.com.cn;rmcjzz@yahoo.com.cn

027-82828680;82828682

430010

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人民长江/Journal Yangtze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经国家科委批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利水电综合性技术月刊,按刊登内容设置有水文、地质、勘测、科研、规划、设计、施工、基础处理、机电、水资源保护、水利经济、水政管理、泥沙研究、河道整治、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库移民、工程监理、安全监测、运行管理、三峡工程研讨、出国考察、国外科技、科技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2023年联合调度实践

    曹瑞李帅龚文婷徐卫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是治理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工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梯级水库应对持续枯水的能力,保障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全面发挥,结合2023 年长江上游水雨情特点,全面分析了梯级水库应对持续枯水所实施的联合补水、汛期水位动态控制、联合蓄水等优化调度措施,总结提炼了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的成效和经验.实践结果表明:枯水期梯级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约243 亿m3,有效保障了长江中下游供水安全以及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通过汛期抬水位、蓄水期精细化预报调度,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了梯级水库实现蓄满目标.提出的调度措施和经验可为今后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方式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联合调度防洪库容供水安全综合利用效益金沙江下游三峡水库

    计及短期运行特征的水风光互补中长期调度

    马晓伟郭怿李研柯贤波...
    9-1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基于旬/月尺度的中长期调度模型难以描述风、光出力随机波动性所诱发的运行风险,无法有效指导水风光互补系统的中长期运行.为此,提出计及短期运行特征的水风光互补中长期调度规则编制方法.首先,构建短期调度模型评估水风光联合运行中的弃电、弃水及失负荷风险;其次,基于短期调度长系列调度样本,提取水电出力与弃电、弃水及失负荷之间的响应关系;最后,将响应关系嵌套在水风光互补隐随机优化调度模型中提取调度函数.以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水风光互补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简化运行策略,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增加系统发电量6.5%,同时降低失负荷率 3.71%.在水风光互补中长期调度模型中嵌套短期运行风险能够降低系统的弃电与失负荷风险,从而有效指导互补系统中长期调度运行.

    水风光互补中长期调度运行风险调度规则黄河

    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许继军刘建峰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亟需针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产保护的多维互馈关系及良性协同机制、流域生态资产的定量核算方法与生态服务空间流转特征、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格局与长效运行机制、区域试点示范引领与全流域统筹协调推进之间的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强化立法保障、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为探索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总体框架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生态补偿补偿标准市场体系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流域

    2010~2021年重庆市主要河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范家贞李荣荣席宁哲赵文艳...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区,揭示其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对评估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其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表水质特征分析还较为欠缺.基于2011~2021 年重庆市主要流域中的18 条河流,共44 个河流监测断面的11a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和水质类别比例法对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重庆市河流水质情况整体较好,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从 2012 年开始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水质状况评价均为优.② 总体河流水质在汛期与非汛期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非汛期Ⅳ~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低于汛期,整体非汛期水质更好.③ 川江流域段下游水质明显好于上游,整体上自三峡水库2010 年达到175.00 m蓄水位以来,川江流域的水质一直维持较好状态,水质类别多维持在Ⅱ类,实现了国定目标.④ 不同流域之间水质存在一定差异,水质最好的为嘉陵江流域,其次是涪江、川江和乌江流域.⑤ 川江、嘉陵江和涪江流域在汛期的水质状况比非汛期差,而乌江流域在两个时段水质状况变化一致.通过对重庆市地表河流进行长时间序列的水质评价,可为河流水资源保护及治理提供参考,以期提升市域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河流水质时空变化单因子分析法水质类别比例法影响因素重庆市

    淠河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朱沉静谭茜郭志阳汪可欣...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淠河流域水质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18~2022 年淠河干流水质考核断面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及总磷(TP)监测数据,利用水质指数(WQI)法对河流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相关性分析识别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水质指标.结果表明:① 淠河干流水质总体较好,WQI均值为(75.94±7.47),处于"良好"水平,但非汛期氨氮浓度为0.020~1.480 mg/L,负荷较高.② 空间分布上水质优劣排序为横排头>大店岗>窑岗嘴>新安渡口.③ 在时间上干流汛期(6~9 月)水质明显优于非汛期(1~5 月和10~12 月).④ 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出,研究区内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TN和COD;横排头—窑岗嘴段及新安渡口—大店岗段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占比高,水体受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业产生的COD、TN和NH3-N污染;窑岗嘴—新安渡口段水质受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和污水厂尾水排放影响,NH3-N污染严重;汛期污染程度伴随集中降雨强度逐步减弱.为保护淠河水生态环境,建议从增强流域自净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完善污水截污管网系统等方面加强措施.

    水质WQI法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淠河

    赣江中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化及成因分析

    胡健范超卢志刚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江是江西省主要水源,研究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流域水质保护至关重要.选取赣江中游吉安市井开区为研究区,于2019 年丰-平-枯水期各采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样 45 组,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PHREEQC反向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吉安市井开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分布特征和组成类型,讨论了其主控因素、主成分离子来源,并开展了典型径流路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主要阴阳离子为HCO3-、Ca2+,个别样本中NH4+、NO3-、SO42-的异常值均与人类活动有关,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Ca型、HCO3-Ca·Mg型、HCO3·SO4-Ca型 3 种;研究区地下水化学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岩石风化作用;离子比值关系表明水中组分主要源于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作用,其中Na+、K+主要源于盐岩的溶解,SO42-源于少量蒸发岩矿物(石膏)的溶解,Ca2+、Mg2+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表明水流路径均发生白云石、石膏、岩盐的溶解作用,结合氯碱指数,地下水流存在一定的逆向阳离子交换作用.研究成果可为赣江中游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PHREEQC赣江中游

    武汉市东湖底泥污染风险评估及精细化清淤研究

    张枫桂梓玲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浅水湖泊泥-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强烈且频繁,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体影响显著,是浅水湖泊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东湖为例,采用氮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静态释放试验方法,评估底泥污染风险,并综合考虑清淤工艺及水生植物分布等因素,精确确定清淤范围及厚度.结果表明:东湖底泥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较高的协同性,总磷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弱相关;东湖上、中、下层底泥氮磷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85~11.39,0.52~7.40 和 0.49~6.33,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重度污染范围;东湖清淤深度以29.04~110 cm为宜.研究成果可为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类似城市浅水湖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浅水湖泊内源污染底泥污染物释放速率清淤综合污染指数法静态释放试验东湖武汉市

    大型水库健康评价方法与应用——以大渡河瀑布沟水库为例

    贺玉彬时晓燕史天颖万欣...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电开发会影响河流水动力和水环境条件,干旱的地理环境、密集的水电工程等复杂的影响因素导致大渡河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库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运行面临挑战.参考SL/T 793-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基于大渡河瀑布沟水库特性增设针对性指标;融合现场监测和遥感反演技术,全面获取水库水生态数据;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识别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更具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水库健康评价模型,对该水库的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退化风险诊断.结果表明:瀑布沟水库健康状况总体得分为 84.16 分,属于非常健康状态;水、盆、生物、功能得分分别为92.97,85.66,59.63 分和98.14 分,反映出瀑布沟水库整体生态健康但生物多样性有待提升的现状.研究结果可为大渡河瀑布沟水库的健康管理和生态综合整治提供科学支撑.

    水库健康评价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瀑布沟水库大渡河

    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演变评估

    张萍张进翁白莎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流域尺度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定量评估,是库区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制定的科学基础,对库区未来"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综合采用生态模型、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格局、质量与服务演变趋势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 年间,三峡库区流域水体面积增加了283.25 km2,主要由农田、城镇及森林转换而来.② 流域上游区区域水源涵养量、水土保持量呈现增加态势,占流域总面积的64.5%;流域中下游山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靠近城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水源涵养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服务有所下降.③ 库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总体逐渐提升,但在西部农田区域及长江岸带,由于受到人类活动胁迫,稳定性变差.为提升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建议按照"大流域统筹、子流域分区、差异化施策"的流域治理思路,做好"精准施治,一河一策",提升上游自然区域森林、草地生态质量,调整河岸带湿地群落结构,从而提升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岸边带与消落区生境功能与水土保持能力,这将是未来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修复三峡库区

    小南海库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预测与分析

    郭佳玮朱捷缘杜建国荣月静...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处于研究论证阶段的小南海水电站是长江重庆河段内集交通、能源、水利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是位于超大城市主城区的大型枢纽工程项目,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系统地评估和预测该项目建设可能的生态效益和影响,参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研究框架和方法,通过构建库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预测水电站建设给库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水电站建设不仅可以助力重庆市防洪、供水和航运,还将推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提升和生态价值"外溢",总体上水电站建设前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共增加 56.86 亿元,生态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总量均呈现上升趋势.② 水电价值升高趋势较为明显,预计提升50.88 亿元/a,其次是休闲旅游价值,预计提升0.34 亿元/a;自然景观价值提升约 2.30 亿元/a;水源涵养、洪水调蓄价值分别提升2.32 亿元/a和1.28 亿元/a.③ 水电站建设导致坝址上游水位抬升,林草面积被少量侵占,将对土壤保持价值有轻微影响,建议同步实施一江两岸青山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保障库区水土保持效益的维持与提升.从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度评估权衡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可能造成的库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变化,可以为水电站建设后的库区生态空间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小南海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