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佳芦河流域极端暴雨可能来沙量研究

    王方圆李小平肖千璐李奕宏...
    56-5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水沙变化情势尤其是来沙量变化趋势判断是确定治黄方略的重要依据.以近年来径流泥沙锐减的黄河中游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极端暴雨情况下的可能来沙量.结果表明:依据佳芦河流域1962—2017年204场降雨、输沙量实测资料点绘的次洪雨量—沙量双累计曲线在1972年、2002年出现明显拐点,相同降雨量条件下拐点后输沙量明显减少,可把1971年以前作为天然时期、把2002年以后作为现阶段;采用次降雨量拟合法、降雨侵蚀力(降雨因子组合)拟合法、次降雨分时段雨量拟合法、上包络线法等4种方法和大于50 mm场次降雨量拟合的佳芦河次洪输沙量计算公式,拟合效果较为理想;次降雨分时段雨量拟合法分析表明,场次降雨过程中最大1h降雨量、最大2h降雨量减去最大1h降雨量、最大3h降雨量减去最大2h降雨量这3个分时段降雨量对次洪输沙量的影响较大;采用4种拟合公式和历史实测极端强降雨组合法设定的极端暴雨,计算的现阶段佳芦河可能来沙量为0.12亿~0.22亿t,与天然时期相比减沙效益为88.7%~94.8%,其中最大可能来沙量0.22亿t是实测最大次洪输沙量0.52亿t的42.3%.

    可能来沙量极端暴雨次降雨量次洪输沙量佳芦河流域

    基于SWAT模型的黑河与白河流域水文模拟研究

    奚建梅杨现坤吕喜玺胡海珠...
    60-6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地,自然资源丰富.黑河与白河是该湿地中最大的两条河流,黑河与白河流域的水文模拟研究对于了解流域内的水文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河若尔盖水文站和白河唐克水文站2009—2016年的实测水文数据,对黑河与白河流域进行SWAT水文模拟.结果表明:唐克站率定期的决定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79和0.73,若尔盖站率定期的R2和Ens分别为0.72和0.72;验证期唐克站和若尔盖站的R2分别为0.77和0.62,Ens分别为0.72和0.61,模拟结果比较理想;SWAT模型在黑河与白河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

    黑河与白河流域SWAT模型水文模拟

    推理公式计算淤地坝设计洪峰时暴雨递减指数取值研究

    盖永岗付健李超群
    67-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理公式法是现行淤地坝设计洪峰计算的主要方法,推理公式法中的暴雨递减指数n的取值具有随历时、频率、点面雨量不同而变化的特点,n的取值对淤地坝设计洪峰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淤地坝地处小流域,洪水汇流时间短,一般小于1 h,其洪峰由超短历时雨峰形成,在运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淤地坝设计洪峰流量时,应选取由10 min、1 h时段的点雨量资料分析得出的相应频率的暴雨递减指数值,才能计算出合理的洪峰流量值.

    推理公式法暴雨递减指数设计洪峰流量淤地坝小流域

    黄河内蒙古段涉河桥梁孔跨布置的关键技术探讨

    仝海杰钱胜孔纯胜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内蒙古河段是黄河上游防洪防凌重点河段,目前这一河段规划建设的桥梁较多,为避免桥梁建设对黄河防洪防凌的不利影响,需要对大桥设计的重点指标——孔跨宽度进行多方面论证.结合黄河内蒙古乌海段河道范围内拟建大桥案例,分析提出内蒙古段大桥孔跨设计时,除满足技术审查标准中规定的最低孔跨要求外,还应重点从对防洪防凌、河势变化的影响及通航要求方面论证适宜的孔跨宽度.经论证,乌海黄河大桥从防洪防凌及河势变化要求的最小孔跨宽度不宜小于200 m;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在可通航水域范围内,桥轴线及其附近的水流最大流速为3.61 m/s,最大夹角35.6°,最大横流流速1.48 m/s,水流条件较差,应一跨跨越通航水域.综合各技术分析结果,乌海黄河大桥主槽内孔跨宽度不宜小于280 m,以保证该河段防洪防凌、河势变化及通航安全.

    桥梁孔跨防洪防凌通航黄河内蒙古段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河冰动力过程短期预测模型及应用

    翟必垚张宝森季顺迎田治宗...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末冬初时黄河河道平稳封河对于预防凌汛意义重大,而什四份子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主要首封河段备受重视.根据寒区河道具体冰情,基于河冰离散元方法,考虑河流表面冰的动力输移和河流水动力学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了针对特定重点河段的短期预测模型,可根据实际水力要素、气温、现场冰情等条件进行河冰输移、封河开河等情况的模拟和预测.模型考虑了河道的岸冰边界以及上游来冰情况,包括来冰的密集度、冰块体的尺寸分布、冰块体的冻结强度等因素对河冰输移和卡冰封河过程的影响.基于该预测模型,针对什四份子弯道在不同工况下的封河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现场情况探究了流速、来冰量、冰块尺寸、岸冰尺寸等因素对卡冰封河的影响,从冰流量和河道输冰量的角度解释了各要素的影响机理,为特定河段的封河预测工作提供参考.

    河冰封河离散元方法数值模型什四份子弯道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

    张修宇周莹杨淇翔吴二辉...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建立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制度,需要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为科学分析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现状,采用单一评价与组合评价相结合的循环修正评价法,从GDP、工业、农业、生活、生态5个方面,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和分指标单项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各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商丘、许昌、平顶山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濮阳、新乡、济源的较低,其余各地级市的处于中等水平.根据评价结果为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各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引黄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循环修正评价法河南省

    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孙海枫李林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正确认识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并探究影响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从水土资源、社会、经济、生态4个系统出发构建了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2005—2018年省(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识别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均值在0.3703~0.3950之间,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呈现轻微减弱趋势;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在空间上呈现南北较高,中部较低的分布格局;经济密度、水土资源匹配系数、生态环境用水比例、人均水资源量及人均GDP等是研究期内影响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

    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二道沙河及南海湿地生态治理总体方案研究

    杨仲韬李征王小平渠元闯...
    93-9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头二道沙河及南海湿地近年来存在生态基流量小、入河污染物总量大、水体自净能力不足、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生态治理总体方案:以水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将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外排的再生水收集后输送至河道及湿地进行生态补水,利用挡水堰及河道地形构建包含滞留塘、人工水草、人工物质迁移系统、生态净化床的河道走廊湿地,建设以多级多槽湿地为主的湿地生态修复区和以近自然湿地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区.该方案可以实现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改善二道沙河及南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削减包头市经由二道沙河及南海湿地进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

    水资源循环利用河道走廊湿地多级多槽湿地近自然湿地二道沙河南海湿地

    地表水中聚乙烯微塑料的絮凝去除机制

    李奉翠刘海成薛婷婷周欣仪...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遴选地表水环境中常见的聚乙烯(PE)微塑料为目标污染物,开展絮凝试验,研究絮凝剂种类、pH值及助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对水体中PE微塑料去除的影响,分析絮凝机制.结果表明:相同絮凝剂投加量时,硫酸铝对PE微塑料的去除率高于三氯化铁的;水体pH值为中性、硫酸铝投加量为50 mg/L,室温下PE微塑料去除率约为40%,同样的水质条件及硫酸铝投加量下,加入5 mg/L APAM强化絮凝反应,PE微塑料的去除率提升至53.19%,当APAM投加量大于10 mg/L时,PE微塑料的去除率提升至60%;在助凝剂APAM强化硫酸铝对PE微塑料的絮凝去除过程中,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是絮凝去除微塑料的主要机制.

    微塑料聚乙烯絮凝去除率

    黄河口湿地柽柳灌丛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许婕陈永金刘加珍陈曦...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群落演替方向上碱蓬群落、碱蓬-柽柳群落和柽柳群落中柽柳灌丛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机质(SOM)和水解氮(AN)含量沿群落演替方向呈递增趋势;速效磷(AP)在碱蓬-柽柳群落含量最大、柽柳群落含量最小;速效钾(AK)在碱蓬-柽柳群落含量最小、柽柳群落含量最大.②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AP含量在3种群落中均呈递减趋势,SOM、AN、AK含量变化趋势在3种群落中存在差异.③在群落演替方向上,土壤表层受氮(N)限制的范围逐渐减小,底层受磷(P)限制的范围逐渐增大.④不同群落各养分在柽柳冠下平均富集率均大于冠缘的,易形成"肥岛"效应,柽柳群落"肥岛"的发育程度较碱蓬群落高,碱蓬-柽柳群落冠下"肥岛"效应不明显.⑤柽柳灌丛对不同养分的富集作用存在差异,如AK富集作用最大,AP次之;碱蓬-柽柳群落对各养分的富集作用在30~50 cm土层最强,且富集强度远大于碱蓬群落和柽柳群落的.

    黄河口湿地土壤养分柽柳肥岛氮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