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弧形闸门结构性能的BIM+CAE有限元计算分析

    孙少楠张瑞捷肖佳华张志恒...
    118-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弧形闸门结构复杂、节点信息混乱等问题,提出BIM+CAE有限元技术对弧形闸门结构性能进行分析.以实验室弧形闸门模型为例,采用MicroStation构建BIM模型,介绍BIM平台与CAE平台数据交互方法,利用BIM技术碰撞检测、数据更新功能对模型进行调整,将BIM模型导入Ansys-Workbench,模拟不同开度下溢洪道水流流态和弧形闸门受力情况.CAE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溢洪道过闸流量数值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误差小于4.00%,验证仿真结果合理可靠.闸门等效应力和变形随开度增加整体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此外,通过软件显示功能导入应力云图以及添加BIM模型关键节点水力信息,可实现BIM平台与CAE平台在弧形闸门性能分析中的二次应用.

    弧形闸门结构性能BIMCAE有限元数据交互

    面向水利监管的违采事件检测并行化方法研究

    马斌徐海军陈嘉靖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卷积神经网络检测方法不能满足高检测精度和速度的要求.针对此不足,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选取目标检测算法,以DarkNet53 网络模型为基础,结合黄河流域违采事件特点,对模型加入并行化设计,以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对比实验验证并行化后的HO-DarkNet 网络模型的加速效果.结果表明:并行化前HO-DarkNet模型的精确率约75%、召回率约96%、mAP@0.5为98.58%、mAP@0.5∶0.95为64.25%,与DarkNet53模型相比,并行化前HO-DarkNet模型的mAP@0.5、mAP@0.5∶0.95值分别提升了7.98%、8.79%;与并行处理前HO-DarkNet模型相比,并行处理后HO-DarkNet模型的mAP精度值未发生太大变化,但其加速比提高了2.32,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速度为21 fps/s,达到视频图像处理速度标准.

    HO-DarkNet模型水利监管违采事件检测并行化黄河

    泵站流量衰减问题分析与进水系统改造

    白绵绵肖若富党照姚志峰...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抽黄灌区枢纽泵站机组流量大幅衰减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其衰减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进水系统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前后的进水系统流态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结果表明:改造前,在箱涵进口产生明显吸入涡,大量气体和杂质经箱涵高速进入吸水池后,造成池内水流上下翻滚,导致水泵吸水性能极差,运行一段时间后流量迅速衰减;改造后,进水系统流态得到有效改善,进水池低速区变小,吸水池水流上下翻滚现象消失,水泵吸水性能提升较大,机组流量衰减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测改造前后泵站的运行流量,验证了CFD用于泵站内部流场模拟的可靠性;在后续对原有工程进行改造时,可先采用CFD对原始系统进行流场模拟,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改造.该泵站流道改造前后效果验证,进水系统设计时,应尽量保持各进水建筑物压力流或明流相同.

    进水流道吸水池流量衰减表面吸入涡

    复掺粉煤灰与石灰石粉的外掺氧化镁碾压混凝土性能研究

    陈荣妃陈昌礼杨华山赵振华...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外掺氧化镁(MgO)碾压混凝土筑坝材料在粉煤灰资源匮乏地区的推广应用,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研究了复掺粉煤灰与石灰石粉的外掺氧化镁碾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自生体积变形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MgO掺量下,与单掺粉煤灰的外掺MgO碾压混凝土对比,复掺粉煤灰与石灰石粉的外掺MgO碾压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增大,但随石灰石粉取代粉煤灰量的增加而减小;龄期28、90 d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均减小;无害孔和少害孔增多,孔隙得到细化,微观结构良好.石灰石粉可以部分取代粉煤灰应用于外掺MgO碾压混凝土,石灰石粉取代粉煤灰的数量宜控制在20%以内.

    石灰石粉粉煤灰力学性能自生体积变形微观结构外掺MgO碾压混凝土

    金沟河红山水库溢洪道下游消能工优化试验研究

    刘双喜武彩萍李百良杨祎祎...
    136-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枢纽泄洪建筑物下游的高速水流冲击下游河床致使下游河床严重冲刷及岸坡淘刷,处理不当可能危及大坝安全.针对金沟河红山水库溢洪道下游的消能问题,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溢洪道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消能效果分析,提出了采用"台阶+消力池+消力坎辅助消能工"的综合消能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红山水库溢洪道泄洪消能问题,为水库工程溢洪道下游消能防冲设计提供参考.

    模型试验溢洪道消力池台阶消能消力坎红山水库

    防渗土工膜下支持层增模区设计优化研究

    王樱畯许贺孙檀坚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下支持层的防渗土工膜在结构锚固处及基础挖填分界部位易产生较大的差异变形和拉应变,需要保证其拉应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前池土工膜防渗工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调整下支持层增模区的方法,针对锚固及挖填分界部位土工膜的局部变形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增模区的合理尺寸,并进行进一步优化,取得了显著的工程效益.

    下支持层增模区拉应变土工膜设计优化

    基于极限平衡法和离散元法的某水电站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廖赞
    146-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电站高边坡变形稳定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质问题之一,受结构面类型、产状、规模等影响,其稳定性分析十分复杂.以某大型水电站坝址区右岸边坡为研究对象,依据内部结构面的性状和位置,对各结构面可能产生的块体组合进行分析,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初判.根据规范要求,利用Rocscience软件进行极限平衡分析计算,并在离散单元法中引入强度折减对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进行佐证,分析危险滑动面.结果表明:部分剖面滑动块体略薄,坡体处于稳定状态,但整体来看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建议根据施工过程中开挖揭露地质情况及安全监测反馈的有关信息,进行动态设计.

    高边坡工程地质极限平衡法离散单元法稳定性分析

    黄藏寺水库水光互补日内优化调度研究

    陈子豪李莹莹董国涛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藏寺水库是黑河上游首座综合利用型水库,在青海省新能源政策支持下,配套建设光伏电站,形成水电、光电复杂互补系统.采用PVsyst软件完成100 MW光伏电站设计,提出以出力曲线波动次数、最大出力变幅和出力占比为指标的日出力聚类方法.以提高水光互补系统出力稳定和梯级水电站发电效益为目标,建立黄藏寺水库日内优化调度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多云天气、梯级水电站调峰发电、黄藏寺水库装机容量和调度水量限制是影响水光互补系统出力稳定的主要因素;黄藏寺水库补偿光电出力时下泄流量产生小幅波动,补偿梯级水电站调峰发电时产生大流量来水过程,宝瓶河和龙首二级电站分别承担小幅波动稳流和莺落峡断面全天候平稳过流要求;水光互补模式对黄藏寺水库水电效益影响很小,稳定光电出力波动作用显著,但应进一步优化光伏电站容量配置.

    黄藏寺水库水电光伏发电互补优化调度

    基于时程分析法的拱坝坝肩临界滑动面搜索

    杨俊峰徐扬升王惠芹徐强...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拱坝坝肩的稳定性是分析拱坝安全稳定的重要内容.拱坝坝肩抗滑稳定经典计算方法需要假设拱坝坝肩滑块的底部滑动面,忽略了坝肩岩体中断层和裂隙节理组对坝肩抗滑稳定的影响.为了考虑岩体中断层和裂隙节理组的影响,基于时程分析法,利用遗传算法对坝肩抗滑临界滑动面进行搜索,并对坝肩滑块临界滑动面随地震烈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对抗剪强度参数和地震动的敏感性上,研究了混凝土拱坝坝肩的抗滑能力.研究表明,结构面的摩擦系数对坝肩的抗滑稳定性影响较小,而坝肩的抗滑稳定性对岩桥上的黏聚力最为敏感,且黏聚力对抗滑稳定性的影响强于摩擦系数,地震动对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影响较小.

    混凝土拱坝耐震时程法临界滑动面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演进研究——评《京杭大运河历史与复兴》

    张静
    后插9-后插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