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泥沙河流水库汛期水沙调控度研究

    张金良胡春宏刘继祥罗秋实...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汛期是多沙河流水库调控水沙的关键时期,以往研究和实践中,多以定性或宽泛指标描述水沙调控.因此,建立度量指标体系,研究多沙河流水库汛期水沙调控度对科学认知水库调控能力、指导水库设计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黄河水沙调度实践,分别定义多沙河流水库汛期径流调控度和泥沙调控度指标,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采用1986年以后汛期来水来沙条件,分析黄河中游干支流水库汛期水沙调控度大小,发现现状已建水库调控度较小、调控能力不足,规划和在建水库调控度较大;进一步采用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水库运用方式对汛期水沙调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清调浑"运用方式相比"蓄清排浑"运用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小不同时期库区泥沙淤积量,而且能够实现部分拦沙库容再生利用,从而增大水库汛期水沙调控度.

    汛期水沙调控度蓄清调浑多沙河流水库黄河

    《黄河法》制度体系设计论纲

    方印李杰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实现黄河治理的良法善治,科学有序地开展《黄河法》的立法工作是必然要求.以《黄河法》制度体系设计的理想图景为出发点,探究《黄河法》制度体系设计的逻辑进路和框架构造.《黄河法》的制度体系设计应遵循"从基本理念出发、到基本目标明确、再到基本原则清楚,最后到基本规则确定"的逻辑进路.《黄河法》的制度体系设计应该重点围绕全流域监督管理制度群、开发利用保护制度群、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群、水旱灾害防御制度群、高质量发展制度群、水污染防治制度群、法律责任制度群等7个部分系统展开,从而完成制度群的框架构造.

    流域立法黄河法制度体系设计逻辑进路框架构造制度群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立法建议

    孙晓娟韩艳利毛予捷
    13-1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于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有关的法律、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行政法规的系统梳理,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立法建议:通过立法建立上下游、省(区)间、多元化、多样化、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考核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并制定严格的管理、使用、监督、评价制度,建立并逐步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制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估制度,建立生态保护效果与补偿资金分配相关联的激励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等.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补偿基金黄河法黄河流域

    中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柳敏赵少华王亚婷李元征...
    17-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原城市群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给其生态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遥感模型和当量因子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评估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ESV总体呈现出前期稳定向好、后期快速减小的趋势,其中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ESV总量分别为5880.98亿、5906.53亿、5906.56亿、5889.91亿、5797.80亿元;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农田和森林是主要贡献者,平均每年提供的ESV分别占ESV总量的48.0%、35.9%.研究时段内ESV增幅较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有河流与湖泊、森林,ESV减幅较大的生态系统有农田、草地、湿地;研究时段内ESV增大的生态服务类型有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提供美学景观,ESV减小的生态服务类型有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时段内总ESV冷热点空间分布相对稳定,热点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冷点在中心城市郑州和大都市区;地均ESV冷热点分布表现出西部热点收缩、东部冷点扩张的趋势,其中热点由长治收缩至晋城,冷点由濮阳扩展至聊城.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原城市群黄河流域

    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协同保护协商及博弈分析

    宗鑫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作为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输出区,为黄河干流供给可持续的水资源,对维护黄河流域水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为保障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持续输出,协调解决区域间及保护者间保护贡献度的矛盾与冲突,并为补偿资金分配提供依据,构建了跨区域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平台及协商层次,对相关利益主体间协商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贡献度的协商应统筹考虑各级行政单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寒草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和退化程度,以及保护者生产生活实际;应建立流域、省(区)、地(市)、县(市)4个层次垂直管理和横向协商的逐级自愿协商运作模式,整个协商与整合过程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阶段;为保证协商效率,整个协商过程通过设置仲裁机构,以其强制力约束协商博弈双方拖延时间.

    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输出区保护者逐级自愿协商博弈黄河

    2020年汛期黄河流域降水特征及天气成因综述

    张利娜王鹏范国庆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水文站报汛数据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20年汛期黄河流域主要雨洪过程,概述逐月环流特征和主要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范围及累计降水量.汛期主要特点是流域降水过程频繁、局地极端性强、降水落区重叠度高、编号洪水多.主汛期北半球极涡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面积偏大,西伸脊点持续偏西,脊线整体偏南,阶段性偏北,造成黄河上游6—8月降水持续偏多,出现3次编号洪水,流域降水6—7月接近常年,8月明显增多,黄河中游出现3次编号洪水和3次小洪水过程,8月大汶河连续出现4次洪水过程.

    汛期降水特征洪水天气成因黄河

    基于下游河道中水河槽维持的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

    陈翠霞卢嘉琪吴默溪韦诗涛...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为实现下游河道减淤,水库运用方式以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为主,下游河道输沙能力较低.当前,黄河下游河道适宜的中水河槽规模(泄流能力为4000 m3/s)已形成,长期维持该河槽规模,充分发挥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输沙入海,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库减淤调度的新要求.根据黄河下游1960—2016年306场非漫滩洪水实测资料,分析不同含沙量级、流量级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效率和输沙效率,提出含沙量在60 kg/m3以上的大流量洪水过程在下游河道具有较高的输沙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河道淤积.进一步提出基于下游河道中水河槽维持的河道输沙对水库运用的要求,即当下游河道中水河槽泄流能力维持在4000 m3/s左右时,为提高河道输沙能力,小浪底水库可适时增加泄放含沙量不超过100 kg/m3的大流量过程;当下游河道中水河槽泄流能力扩大至4500 m3/s以上时,小浪底水库可适时增加泄放含沙量不超过200 kg/m3的大流量过程;若未来下游河道中水河槽泄流能力缩减至4000 m3/s以下时,小浪底水库调度仍以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为主,以重塑河槽规模.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调整可提高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同时减缓小浪底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淤积,且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下游河道泄流能力为4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

    河道冲淤河道输沙中水河槽小浪底水库黄河下游

    黄河流域骨干枢纽泥沙调控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李新杰李弘瑞张红涛孔德志...
    40-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黄河流域骨干枢纽的泥沙调控利用潜力,从水利枢纽的调沙潜力、输沙潜力和泥沙资源利用潜力的各特征指标出发,结合水利枢纽的共性指标,建立骨干枢纽群的泥沙调控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多目标灰靶理论-累积前景理论的水利枢纽泥沙调控利用潜力量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目标灰靶理论确定泥沙调控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决策矩阵,结合累积前景理论确定骨干枢纽综合前景值.采用模糊判别法对黄河流域骨干枢纽的泥沙调控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由研究结果可知,小浪底水库的泥沙调控利用潜力最大,其次是刘家峡水库和三门峡水库,万家寨水库最小.

    泥沙调控灰靶理论前景理论模糊理论骨干枢纽黄河流域

    1956—2018年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演变规律分析

    陈娜曹震崔豪许琳娟...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特征及演变规律,解析其水沙关系,采用R/S分析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CEEMDAN分解法及信息熵理论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头道拐站)1956—2018年逐年水沙演变规律及其互信息关系,讨论影响水沙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头道拐站1956—201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1986年附近发生突变;头道拐站径流量和输沙量Hurst指数分别为0.609和0.658,未来有很大可能继续向减少趋势发展;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演变具有多尺度周期,随着周期分解,径流量、输沙量的互信息值呈增大趋势;年径流量均值在变化期(1987—2018年)与基准期(1956—1986年)相比减少33.37%,输沙量在变化期较基准期减少68.91%;内蒙古河段水沙演变规律适合采用中长周期研究,水沙演变受降水、水利工程、人工取用水、水土保持工程等多因素影响,其中水利工程、人工取用水及水土保持工程对河流水沙变异起重要作用.

    水沙关系CEEMDAN互信息黄河内蒙古河段

    黄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联性分析

    黄婷婷林青霞吴志勇汪瑛琪...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黄河流域历史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ENSO事件探究其关联性,选取黄河流域99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近60 a黄河流域年、季尺度的干旱时空特征,并结合平均海平面温度距平指数SSTA,探究黄河流域气象干旱特征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年尺度上,黄河流域近60 a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以-0.114/10 a的速度变化,干旱现象较严重,空间上,流域西部呈轻微湿润化趋势,流域东部呈干旱化趋势;②季尺度上,全流域春季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夏秋季其次,冬季干旱化趋势微弱;③Morlet小波分析显示,黄河流域存在13 a主周期的旱涝交替,2020年的小波系数实部图显示,黄河流域将持续湿润;④ENSO事件发生强度与黄河流域SPEI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表明,ENSO事件的发生与降水及温度的相关性显著,且相关性存在1~6个月的滞后.

    干旱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ENSO事件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