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云模型的重大水利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

    谷立娜张春玲吴涛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水利工程PPP项目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为保证项目正常建设运营,降低融资风险,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构建重大水利工程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BWM法确定主观权重、改进CRITIC法确定客观权重、乘法归一化法确定组合权重的方法,建立云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相互转化,得到项目综合评价结果.以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融资风险评价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一致,验证了组合赋权法及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重大水利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提供了依据.

    WSR重大水利工程PPP融资风险最优最劣法改进CRITIC法云模型

    黄藏寺水利枢纽资金筹措方案研究

    贾冬梅杨永建魏洪涛
    122-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金筹措方案研究是国家相关部门对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黄藏寺水利枢纽是以生态配水为主要任务的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在对黄藏寺各项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工程费用分摊;测算了工程的灌溉水价和上网电价,分析了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贷款能力进行了测算;综合考虑项目的贷款能力、灌区水价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的上网电价方案,推荐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的资金筹措方案,并进行财务评价,供项目决策参考.

    投资分摊资金筹措贷款能力测算灌溉水价上网电价黄藏寺水利枢纽

    不同降雨类型下高地下水位渠道性态数值模拟研究

    陈辉张延亿马吉刚邓刚...
    126-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地下水位渠道在遭遇强降雨时容易发生衬砌破坏的问题,深入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高地下水位渠道内部结构性态的响应规律.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对4种不同降雨类型条件下渠道内部的渗压(总水头)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对衬砌结构安全最不利的降雨类型是前锋型降雨和均匀型降雨.在渗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Morgenstern-Price法对渠道边坡进行了稳定分析,结果表明随降雨的持续,各种降雨类型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均表现为持续减小.同时前锋型和均匀型降雨条件下发生滑坡的风险大于其他两种雨型.因此,从渗流和边坡稳定计算角度看,应重点关注前锋型和均匀型降雨.在此基础上,对渠道排水设计进行了优化改进,所提方案可有效降低渠道内部的渗流压力.

    降雨类型渗流边坡稳定高地下水位渠道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调度分析

    杨永建杨丽丰李姝蕾
    130-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藏寺水利枢纽是黑河上游骨干控制性枢纽工程,水库主要开发任务为合理调配中下游生态和经济社会用水,促进流域人水和谐,其调度方式直接关系到黑河流域近期分水目标的实现.在研究黄藏寺水利枢纽综合利用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调度边界条件,提出了黄藏寺水利枢纽生态调度和灌溉调度的具体调度规则.对于生态调度,根据不同来水频率确定了不同的调水次数、调水时机和调水流量;对于灌溉调度,根据不同典型年拟定了不同的调度线和调度区.通过长系列模拟验证表明,调度结果可以满足正义峡断面分水控制指标和中游灌区的用水需求.

    调度方式生态调度灌溉调度黄藏寺水利枢纽黑河流域

    回龙抽水蓄能电站库盆渗漏特性研究

    谢遵党吕小龙宋修昌马峰...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抽水蓄能电站水位升降频繁、外部环境多变,长期运行过程中库盆渗控体系的老化问题十分突出.渗漏量是评价抽水蓄能电站库盆运行状态的关键监测指标,将库盆渗漏通道划分为堰型缺陷和深孔型缺陷,确定了水压、温度、时效分量影响因子.通过系统研究库水位、温度、时间对渗漏量的影响,建立了抽水蓄能电站库盆渗漏量统计模型.基于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盆渗漏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回龙电站库盆防渗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库盆渗漏堰型缺陷深孔型缺陷统计模型回龙抽水蓄能电站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开挖期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李荣军韩福雷龙党建涛...
    137-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洞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是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安全稳定的重要研究课题,隧洞围岩稳定中地应力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引汉济渭秦岭引水隧洞二衬混凝土开裂洞段典型断面的应力实测结果与地形地质构造条件,运用FLAC3D软件模拟地下隧洞工程的施工开挖.结果显示,洞周围岩总体处于受压状态,主压应力一般为8~38 MPa,在拱顶与右侧拱肩、拱墙与底板交汇处有一定程度的压应力集中,压应力为28~38 MPa.隧洞顶拱位移总体上为5~20 mm,两侧边墙朝临空面方向的位移总体上为5~35 mm,底板回弹变形总体上为5~25 mm,位移较大处在Ⅳ类围岩中,断层f处尤其突出.隧洞开挖后产生了一定范围的塑性区,以剪切破坏为主,塑性区主要在Ⅳ类围岩中,深度3~4m;靠近断层区域塑性区进一步向断层延伸,局部塑性区深度达6m.

    模拟非线性隧洞围岩塑性变形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优化调度研究

    李莹莹陈子豪杨建顺唐娜...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灌溉用水和绿洲生态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位于黑河干流上游的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行后,将控制黑河上游来水总量的65%~84%,处于黑河水资源工程管理体系的核心位置.为充分发挥黄藏寺水利枢纽在黑河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在调查收集黑河干流水文、气象、中下游用水规律、河道输水效率、黄藏寺水利枢纽和下游梯级电站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制定满意度考核标准,确定水库调度运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提高黑河水资源调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可为黄藏寺水利枢纽调度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黄藏寺水利枢纽优化调度遗传算法黑河

    紫坪铺水库运用以来泥沙淤积特征分析

    由丽华李洪李昆鹏郭秀吉...
    147-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坪铺水库是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最重要的调节水源、成都市最重要的支撑电源,为全面掌握其泥沙淤积现状,基于库区实地调研、大断面观测资料和逐年水位观测资料等,对该水库运用以来的调度运用方式、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分布以及淤积物颗粒组成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10月,紫坪铺水库淤积总量为1.952亿m3,拦沙库容淤损87.1%,其中干流淤积量为1.843亿m3、支流淤积量为0.109亿m3;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该水库年均淤积量由地震前的0.088亿m3增大至地震后的0.137亿m3,严重影响了水库的功能和寿命;淤积泥沙的95.0%集中在距坝16.32 km的M31断面以下库区,淤积泥沙的85.1%分布在850 m高程以下库区;淤积物中黏粒、粉细沙、中粗沙及卵石分别占淤积物总量的19.5%、73.0%、7.5%.建议尽快实施人工清淤疏浚,以恢复水库拦沙库容.

    泥沙淤积堰塞体淤积形态颗粒级配紫坪铺水库

    灌溉与施肥方式对糯玉米叶绿素与产量的影响

    任青马娟娟孙西欢郭向红...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糯玉米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全生育期不同施肥方式与灌水处理对糯玉米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探索双垄沟播条件下糯玉米的合理灌水与施肥提供参考.设置3种施肥方式与2种控制灌水方式,随机区组设计,测定每个生育期糯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①同等灌水条件下,N、K肥采用基施+追施的方式均比一次性基施的产量高,其中基施30%+大喇叭口期追施70%的效果较为显著;②叶绿素含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糯玉米的鲜穗重与叶绿素含量呈线性相关;③N、K肥基施30%+大喇叭口期追施70%与在播种期、拔节后期到孕穗期两个时期控水这一处理的糯玉米鲜穗产量最高,为17026.07 kg/hm2,为最佳灌水施肥处理方式.

    糯玉米施肥方式灌水叶绿素产量

    水利枢纽工程质量验评平台数字化技术研究

    杨立刚郑会春王楠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量验评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主要用纸质文档进行验评填报、签字、流转和归档等,数据难以实时统计,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查询不便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标准化工作流、表单电子化、BIM轻量化和数据融合等相关信息化技术手段,设计开发了工程质量验评数字化平台,结合移动终端实现验评数据、现场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实时上报、流转、共享,使验评更加便捷、高效,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质量验评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工程质量验评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提升工程质量.

    质量验评BIM数字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