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形态药型罩射流侵彻冰层数值仿真分析

    杜勇谢志刚李根赵英臣...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凌汛期黄河冰层厚度大、穿孔难度大,炸药的聚能效应所形成超高速的金属射流或高速的爆炸成型弹丸(侵彻体)对冰层具有很好的侵彻能力.利用Ansys/Lsdyna-3D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铜、铝、特氟龙材料,60°、90°、120°锥角药型罩所形成的射流侵彻冰层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发现特氟龙药型罩形成的射流穿孔能力最强,而铜药型罩形成的射流在侵彻过程中动能衰减最为缓慢.

    凌汛破冰药型罩侵彻黄河

    黄河宁夏段特大洪水中河相变化特征研究

    李颖曼王乐宋天华王彦君...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宁夏段受上游来水来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断面会发生变化,最终会影响河道的过流能力.基于水文站实测数据分析黄河宁夏段主要断面近几十年来的过流面积变化特征,借助河相关系参数阐释河槽过流能力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黄河宁夏段典型断面的水流弗劳德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嘴山断面形态及河相关系的变化相比于下河沿及青铜峡断面更为显著;代表断面形态的河相关系参数与水流弗劳德数紧密相关,具体表现为下河沿、青铜峡断面的流量与弗劳德数对应关系良好,整体优于宽浅型的石嘴山断面.

    河相关系参数弗劳德数黄河宁夏段

    基于组合赋权和物元分析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

    付永飞陈思张修宇杨淇翔...
    63-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全面地对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进行评价,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识别物元、确立经典域和节域、计算综合关联度得到等级隶属度,建立基于组合赋权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2018—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绩效逐年提升,2020年建设绩效为良好.基于组合赋权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的模型能够克服单一方法确定权重时出现的偏差,从量化的角度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评价,且计算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提高海绵城市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海绵城市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物元分析郑州市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对蒸散发量的影响

    李燕张凯瑞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黄土高原蒸散发量的动态连续监测,基于蒸散发量(E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分析法,探究了黄土高原2001—2020年ET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未来持续状态及降水、气温、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坡度、不同土地利用下的ET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ET空间分布呈从北向南增大的趋势,高蒸发区集中在渭河平原、六盘山和祁连山区域,ET随坡度、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②占黄土高原总面积92.02%的区域ET表现为显著增大趋势(显著性水平α<0.01),增速为2~5 mm/a,草地和农用地的ET增速较大,水体、湿地、建筑用地的ET增速较小;③ET与降水和气温均以正相关关系为主.

    蒸散发植被覆盖土地利用黄土高原

    河南省主要流域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李荣栗士棋程芳芳王国庆...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近40多a来河南省及其主要流域降水量和气温的时空变化及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179个气象站1973—2016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和1972—2018年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M-K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河南省四大流域降水量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河南省气温自西向东呈降低—升高态势,河南省降水量自西向东呈增加—减少—增加态势;全省气温显著升高,海河区、黄河区、长江区、淮河区气温分别呈现三阶段、两阶段、三阶段、三阶段变化;全省年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除淮河区外,海河区、黄河区、长江区年降水量下降,降水量大小年交替出现,降水量总体呈阶段性变化;全省气温于2000年发生突变,北部流域突变幅度大于南部流域;河南省年降水量于2008年发生突变,北部流域突变时间较南部流域早.

    气温降水主要流域空间分布河南省

    渭河陕西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

    黄悦张风宝杨明义李玄添...
    80-8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渭河陕西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对沉积物中10种重金属元素Pb、Zn、Cr、Cu、Co、Ni、Cd、As、Sb、Mn的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富集系数、污染负荷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沉积物中除Cr外其他9种重金属均高出陕西土壤背景值1.49%~91.49%,Cd高出最多;2016年只有Pb、Cu、Co、Cd、Mn分别高出陕西土壤背景值6.21%、2.10%、7.92%、17.02%、4.41%,除Cr、Cd外重金属含量年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10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较低,其中Cd及清姜河、灞河断面污染最严重,应加强对渭河周边农业及交通污染的防控,同时密切关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及入渭支流对干流的污染输入影响.

    沉积物污染评价重金属渭河陕西段

    济南市先行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成世才董妍宋永芬亓协全...
    86-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化学特征可以反映地下水的历史演变过程.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水质分析结果,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离子相关性、水化学类型平面分布和剖面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阴离子以HCO3型为主;济南段黄河水阴离子为HCO3·SO4型,由于黄河水侧渗补给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因此研究区HCO3·SO4型地下水大面积分布;垃圾渗滤液、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下渗,导致地下水SO24-、Cl-质量浓度升高;禽畜养殖、农药化肥施用是导致先行区浅层地下水出现HCO3·NO3型水的重要因素;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是蒸发作用、溶滤作用、混合作用及人类活动等多种作用复合的结果.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黄河水入渗离子相关性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水化学演化规律研究

    孙龙王莉莉曹文庚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地区(河南段)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和粮食基地,该区域地下水化学演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揭示地下水成因及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通过在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采集黄河水和地下水样,分析黄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演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黄河水pH值和TDS(总溶解固体)均表现出季节性差异,地下水pH值为7.30~8.10,总体上低于河水;研究区黄河水侧渗转化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SO4·Cl·HCO3-Na·Ca·Mg、SO4·HCO3·Cl-Na·Ca·Mg、HCO3·SO4·Cl-Na·Ca·Mg型演变为HCO3·Ca-Mg·Na、HCO3-Mg·Ca·Na型;研究区黄河水和地下水均受岩石风化和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地下水中碳酸广泛参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研究区黄河水Cl-、SO24-和NO-3质量浓度较高可能与上游景区排污有关,地下水个别取样点阴离子Cl-质量浓度较高可能是农田施用含Cl-农药或化肥污染地下水所致.

    水化学特征黄河水地下水黄河下游

    践行"两山论",推进陕北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张军政王传明屈锐王安娜...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北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多年平均入黄泥沙量占入黄总沙量的一半以上,陕北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成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关键作用.为了给陕北地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对陕北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和治理模式的总结,对新时期促进陕北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了探索.为推进陕北地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应深刻领会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从规划编制、组织建设、投资机制和问责机制等方面入手做好顶层设计,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强水沙关系、林草措施配置比例、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建设等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创新水土保持投入机制、水土保持措施(设施)运行管护制度、科技支撑体制机制;在具体的治理模式方面,应加大力度对现有老旧梯田提质增效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调整林草措施比例、适度加大人工种草治理规模,合理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措施,加大封禁治理措施比重,加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力度.

    两山论金山银山水土保持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陕北黄河

    黑河黄藏寺水库调节库容分析论证

    杨丽丰杨永建李福生武见...
    105-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藏寺水库是黑河干流控制性骨干调蓄工程,水库为多目标开发,供水对象涉及下游额济纳绿洲天然生态、国防科研、中游灌区灌溉及工业、生活、发电用水等,加之黑河中游具有地表水地下水多次转换、重复利用的特点,边界条件复杂,限制因素多,给水库调节库容论证带来了较大困难.按照"合理调配中下游生态和经济社会用水,提高黑河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库开发任务,基于水库供水范围内黑河中下游地区不同需水特点和要求,根据水库运用方式,利用黑河二元结构水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了多方案、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综合分析推荐黄藏寺水库调节库容采用2.95亿m3,能够满足实现黑河分水方案和供水、灌溉、发电的需要,助力黑河水资源综合管理提档升级.

    调节库容论证黄藏寺水库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