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分析

    陈少炜肖文杰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福利绩效是生态保护成效的体现,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福利绩效的耦合协调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为了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福利绩效协调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分别构建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SBM-DEA模型测算这两个系统的综合水平,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各省(区)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度,进而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生态福利绩效差异显著,均呈下游地区较高、中上游地区较低的态势;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一直处于较高协调等级,各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别较大,也呈下游地区较高、中上游地区较低的态势;水资源总量、城镇化水平和相对市场竞争度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基础设施建设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有一定的负向作用.

    高质量发展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度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晓昱李玉璞左其亭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破解黄河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难题提供参考,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TOPSIS模型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分析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在空间上各省(区)存在明显差异,在时间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省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各维度看,创新发展、共享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开放发展、协调发展水平在2012—2015年经历小幅回落后于2016年开始显著上升,绿色发展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等级较低,长期处于失调状态,2016年以后由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转变,政府能力、对外开放程度、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程度对耦合协调产生积极影响,科技水平、生态状况对黄河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产生不同的作用.

    高质量发展水平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TOPSIS模型Tobit模型黄河流域

    低含沙条件下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床面形态研究

    王平张原锋魏欢胡恬...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低含沙条件下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床面形态进行观测,分析床面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2016—2018年6—8月在花园口河段主槽范围内观测得到不同流量条件下长度为2.4~3.7 km、宽度为65~120 m的三维床面地形数据.经分析,低含沙条件下花园口河段床面表现为波长差异较大的两级沙垄叠加而成的复合沙垄形态.一级沙垄波长均值范围为388~955 m,波高均值范围为1.47~3.03 m,迎水面波长占比均值范围为0.43~0.68,背水面倾角均值范围为0.26°~0.77°;二级沙垄波长均值范围为4.71~9.18 m,波高均值范围为0.24~0.55 m,迎水面波长占比均值范围为0.51~0.57,背水面倾角均值范围为7.51°~14.59°.一级沙垄和二级沙垄几何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相似,波高与波长呈正相关关系,迎水面波长占比与波长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关系,背水面倾角与波长呈负相关关系,但对于一级沙垄,波长大于500 m时背水面倾角与波长不再有趋势性关系.在观测流量范围内一级沙垄波长、波高、迎水面波长占比、背水面倾角都随流量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拐点出现在流量为1500 m3/s时;二级沙垄波长、波高、背水面倾角都随流量增大而增大,流量超过1500 m3/s时不再有趋势性变化.

    低含沙量床面形态复合沙垄几何特征花园口河段黄河下游

    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期寒潮特征及天气分型

    刘静张利娜靳莉君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河内蒙古河段逐日气温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逐月海冰密度指数资料等,统计分析了近10 a内蒙古河段凌汛期寒潮过程的基本气候特征、冷空气移动路径以及环流分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潮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①近10 a内蒙古河段凌汛期共出现98次寒潮过程,过程持续时间1~5 d不等,平均为2.1 d,其中1~2 d的过程较多,累计次数占总次数的73%.②寒潮过程呈显著增多趋势,增加速率为1.4次/a,近5 a平均次数较2010—2014年增加127%.③按照冷空气移动路径,将寒潮天气过程划分为偏北路冷空气型、偏西路冷空气型、偏东路冷空气型以及偏北路与偏东路共同影响型4类,其中偏北路冷空气型最为常见,占寒潮过程总数的70%以上,其他3类占比均不到10%.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增强是造成近5 a寒潮次数增加的关键大气环流因素,而北极海冰密度减小是造成寒潮次数增加的重要外强迫因素.

    寒潮气候特征冷空气移动路径环流特征内蒙古河段

    万家寨库区冲淤演变特征分析

    侯素珍胡恬杨飞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万家寨水库运用以来的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水库运用过程、冲淤量的时空分布和三角洲淤积形态变化,总结万家寨库区冲淤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自万家寨水库运用以来,库区经历连续淤积和冲刷过程,至2019年10月累计淤积量为3.330亿m3,沿程淤积集中在WD42断面以下,沿高程淤积集中在汛限水位966 m以下,WD56断面以上呈现沿程冲淤调整的特征;降水冲沙期的冲刷分布与淤积集中部位一致,部分槽库容得以恢复.库区纵剖面呈三角洲淤积形态,淤积过程中三角洲向坝前逐步推进,在排沙运用期顶点后退,顶点位置和高程与库区累计淤积量具有较好关系,2018年降水冲沙后三角洲形态调整不明显.运用实践表明,万家寨水库排沙运用可以冲刷库区淤积泥沙,加强降水冲沙调度是维持万家寨水库防洪库容的有效运用方式.

    冲淤演变三角洲淤积形态深泓点纵剖面横断面万家寨水库

    耦合水文与气象要素的无定河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研究

    隋聚艳唐璐张剑王玉振...
    30-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干旱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综合考虑多要素信息分析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考虑降水、蒸发、径流三个气象要素,分别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以及标准化径流指数进行水文和气象干旱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无定河流域综合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对流域综合干旱等级进行划分,以此评估无定河流域多尺度干旱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代尺度上,无定河流域20世纪60年代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70年代与80年代次之、90年代最低;时间上,年尺度上4月发生干旱的频率最高,12月最低,重度干旱事件多集中于6—8月,11—12月易发生特旱事件;空间上,流域年际干旱频率空间变化显著,且年内不同月份干旱频率空间分布不一.

    综合干旱指数信息扩散法无定河流域

    黄河三角洲孤东近岸海床冲刷平衡深度预判

    凡姚申王广州王开荣窦身堂...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流域来水来沙减少和河口尾闾不断改道变迁的情势下,黄河三角洲除现行河口口门附近外,其他区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侵蚀.孤东海岸是黄河三角洲侵蚀最强烈的区域,海床冲刷演变过程与冲刷动力机制被广泛关注,但其冲刷平衡深度及冲刷极限深度却一直没有定论.基于尖点突变理论,针对近岸泥沙运动特征,推导出海床冲刷平衡深度预判公式;通过预判公式计算得到孤东近海海床冲刷平衡深度为6.5~7.5 m,与海岸剖面演变过程分析得到的冲刷极限深度6.8~7.2 m一致,证明了泥沙突变模型在预测海床冲刷中的适用性.预判结果表明:孤东海岸堤前海床还将持续冲刷2m左右,加强海堤防护工程日常维护十分必要.

    尖点突变模型泥沙运动冲刷平衡深度孤东海岸黄河三角洲

    河南黄河河道整治疏浚研究

    李利琴倪菲菲周晓丽李玉娜...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整改善河南黄河河道不利河势、拓宽局部窄河段、减小工程出险概率,在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整治疏浚措施,配合河道整治工程共同发挥作用,解决不利河势问题,减轻防洪抢险压力,实现安全度汛.通过分析河南黄河河道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势变化及工程出险情况,分析确定疏浚河段;制定疏浚不超过规划治导线等原则,针对不同疏浚河段的具体情况,确定疏浚平面布置及疏浚控制高程等参数;针对疏浚实施作用,结合不同河段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现状河道条件下,因势利导实施疏浚作为河道整治工程的有机补充,是解决河南黄河不利河势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

    河道整治疏浚黄河河南段

    基于FAHP的洪水中人员避难逃生路线优选决策研究

    果鹏夏军强周美蓉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生产堤溃堤等引发的漫滩洪水,制定行之有效的避难逃生路线,有利于减少伤亡人数.将基于最短路线规划的静态寻优方法及考虑滩区洪水演进过程与群众避难逃生过程的动态寻优方法相结合,系统地研究滩区洪水中群众避难逃生路线优选算法.根据滩区的交通网络情况,采用Dijkstra算法开展基于最短路线规划的静态寻优;基于洪水中人体失稳的动力学机制,评估滩区群众的洪水风险等级;考虑洪水中群众的步行逃生速度,建立避难逃生历时的路权函数;采用二维水沙动力学模块计算滩区洪水的演进过程,同步模拟滩区群众的动态迁移过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综合考虑不同场次洪水条件,构建滩区洪水中群众避难逃生路线优选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以开展滩区群众避难逃生方案的优选决策.将算法应用于黄河下游兰考东明滩区,考虑2003年洪水和"1958年"型洪水,确定人员避难逃生的最优路线.

    洪水人体失稳逃生速度模糊层次分析法避难逃生路线优选决策

    黄河黑山峡河段规划历史回顾与开发方案展望

    贾小明
    53-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的规划论证工作已有近70 a的历史.在长期的论证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多个不同的开发方案.鉴于不同主体对河段功能定位、开发方案不同的观点,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开发方案.通过回顾梳理黄河黑山峡河段主要的规划论证历程,从保障黄河水资源长期安全、构建国家"四横三纵"水网体系的角度,就可能的开发方案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意见.

    功能定位开发方案黑山峡河段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