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经济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家耀李贺颖
    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不同尺度下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作用,通过搜集黄河流域九省(区)近20 a共7个城市群、73个市域的经济数据,包括GDP、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3个不同尺度下经济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黄河流域城市群间、省域间和市域之间GDP悬殊,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差异越来越大.②1999年和2019年的GDP和三大产业产值在空间上均呈现聚集效应,Moran's I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呈"高高聚集"分布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东部山东半岛城市群,呈"低低聚集"分布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西部兰西城市群及其附近,分布格局较为稳定.③城市群GDP主要与地形因素和利用外商投资额有关;省域GDP主要与在岗职工人数、邮电业务总量和公路通车里程,以及利用外商投资额等因素有关;市域GDP主要与利用外商投资额、在岗职工人数、邮电业务总量和铁路营业里程,以及地形等因素有关.利用外商投资额在不同尺度下对经济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经济时空分异特征影响因素空间自相关市域城市群省域黄河流域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与用水的统一性思考

    陈克恭师安隆
    7-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效益是通过用水效益呈现和表达的,为了协调好调用水关系、使用水效益最大化,基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最新研究论证成果推荐的一期工程年调水规模80亿m3和上下线组合调水方案,运用系统观念从流域视角观照受水区用水的有关问题并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顺应流域自然禀赋特征、与调水上下线路有效衔接的"高水高用,洮水东用"用水方案,即:在上线调水进入贾曲进而流进龙羊峡水库后,经西宁、兰州新区、景泰向民勤、乌海等地引水,顺势"高水高用",以解决黄河西北侧缺水问题;在下线调水入洮河九甸峡水库后,就近与甘肃白龙江引水工程对接,向平凉、庆阳、延安及榆林供水,实现"洮水东用",以解决黄河东南侧缺水问题."高水高用,洮水东用"用水方案,有利于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发展和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补齐"北方防沙带"生态缺口、优化黄河上游用水格局、推进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助力黄河上游及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使黄河上中游地区在共同大保护和协同大发展中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用水方案"高水高用,洮水东用"黄河上游

    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徐辉丁祖栋武玲玲
    12-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核心区之一,城市扩张给生态系统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按结构、功能、过程、发展等4个要素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物元模型为基础,结合海明贴近度理论,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对2010-2018年黄河下游沿黄15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进行测算,分析了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10-2018年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波动状,除菏泽、济宁、聊城、滨州四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外,其他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所上升,郑州市、聊城市分别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提升、下降的典型市;从空间维度来看,2010年、2018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最高与最低分别均为东营市与焦作市,山东省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普遍比河南省沿黄城市的高,但15个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生态系统健康模糊物元模型海明贴近度城市黄河下游

    基于改进DPSIR模型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

    赵金辉修浩然王梦张小昆...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目前探索研究的热点.鉴于DPSIR模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等优点,根据黄河流域的特点,基于改进的DPSIR模型,构建由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5个逻辑准则及其12个要素20个指标构成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现状高质量发展指数GDI为2.589,高质量发展等级为三级、状态为一般.根据各准则、各要素、各指标所得分值,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补齐的短板:加大对第三产业资金支持的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要素的分配比例;控制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城市建筑物规划密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出口产业、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推动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可持续增长,引进科技人才与信息技术、促进信息产业落户发展;解决就业、社会保障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改进DPSIR模型高质量发展指数黄河流域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汽再循环特征

    李铁键史凯方苏洋赵杰...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化对黄河流域水循环、水资源特性的认识并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WAM-2Layer水汽通量统计模型,基于1980-2018年ERA-5再分析数据集,对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水汽来源和蒸散发水汽去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内循环率和蒸散发内循环率的多年均值分别为10.3%和11.8%,水汽再循环对维持流域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源区水汽内循环率远高于流域内其他地区,证实了黄河源区的双重"水塔"效应,即黄河源区既是稳定产流区也是流域降水的重要水汽来源区;黄河流域灌区用水量大,灌区蒸散发水汽再降水对流域水循环过程与空间格局有一定影响,河套灌区和青铜峡灌区蒸散发水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形成的再降水量占其蒸散发量的比例分别为3.0%和8.7%,落在我国陆地的比例分别为28.1%和34.7%,两灌区蒸散发水汽去向、内循环率因地形和气候因素的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未来开展南水北调新增水资源优化配置、新扩建灌区等工作时应考虑新增蒸散发水汽的再降水因素.

    水汽再循环降水水汽来源蒸散发水汽去向河套灌区青铜峡灌区黄河中上游地区

    黄河多源异构凌情数据仓库初步研究

    刘吉峰罗勐梁聪聪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水文、工程等海量数据信息和文档资料是防凌减灾分析决策的基础.以多源异构数据仓库建设为目标,针对防凌减灾各项业务流程和数据需求,提出黄河凌情数据仓库架构体系.依据防凌工作主题设计数据仓库多维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ETL工具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集成整合,建立黄河多源异构凌情数据仓库,并集成在黄河防凌智慧平台.通过数据仓库可以为防凌业务提供大量分析型数据信息,提高黄河防凌减灾综合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凌情多源异构数据仓库黄河

    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淤积形态影响的数值模拟

    假冬冬江恩慧王远见邵学军...
    32-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淤积形态是影响水沙调节效率的一项关键因素.为优化水库调度方式,采用考虑细颗粒淤积物流动特性的水库淤积形态数值模型,开展了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对水沙调控响应的模拟分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形态及顶点位置随着水库的运行调控而发生变化,三角洲顶点附近顶坡段的冲淤调整和水库运行低水位与三角洲顶点高程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关联性,当水库低水位低于三角洲顶点高程时三角洲顶坡段出现冲刷,当水库低水位高于三角洲顶点高程时三角洲顶坡段出现淤积;淤积形态为同等淤积量的锥体时,库区上段受河道边界影响有冲有淤,中下段库区淤积明显,且淤积量较三角洲淤积形态的大;考虑人工清淤措施时,清淤量与水库淤积总量相比占比非常小,因此淤积形态总体变化与不考虑人工清淤时基本类似,仅在清淤疏浚部位及附近局部河段有一定变化.

    淤积形态水沙调控数值模拟小浪底水库

    1951-2016年延安市安塞区降水变异特征分析

    王国强姜基春焦峰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安塞站1951-2016年的降水资料对延安市安塞区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特征进行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分析,其中趋势性分析采用EEMD分析法,突变性分析采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周期性分析采用Morlet分析法,以此对安塞区1951-2016年降水进行了时序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降水量下降趋势较明显,汛期降水量存在微弱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在1952年和1992年发生突变,并在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明显,而汛期降水量在1986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分别存在4个和3个主周期.

    降水量汛期时序变异特征延安市安塞区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河段堤沟河治理试验研究

    刘燕李军华张向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东坝头以下河段,堤根低洼,横比降均值为纵比降的8倍左右,黄河下游一旦发生较大洪水,漫滩水流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沟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堤沟河流速和水深较大,易造成重大的河势变化,形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的可能性增大,水流顶冲堤防、顺堤行洪都将严重威胁下游堤防的安全,甚至造成黄河大堤的冲决.为此,开展"二级悬河"形势严重河段堤沟河的治理模型试验,与堤沟河现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堤沟河治理后堤根流速减小,横比降减小,可缓解"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减轻对大堤的威胁.

    二级悬河顺堤行洪横比降黄河下游

    黄河流域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程书波岳颖刘玉杨小林...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涝灾害对黄河流域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威胁.以黄河流域76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流域洪灾社会脆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CRITIC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76个城市的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2018年黄河流域社会脆弱性的敏感性持续下降、暴露度小幅上升、适应能力大幅提升,整体上社会脆弱性表现为持续下降;②社会脆弱性分布呈现上下游高、中游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③省会城市的暴露度较高,但敏感性低、社会适应能力高,因此其社会脆弱性低于周边地市;④黄河流域洪灾致脆类型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上、中、下游分别以高敏感性致脆型、低适应能力致脆型、高暴露度致脆型为主.最后,讨论了建设基础设施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改善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中的潜力,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撑.

    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致脆类型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