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RSEI的张掖市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估

    张晓山张旺锋高新宇韦建芳...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甘州区1991—2020年7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并构建RSEI指数,考虑数字高程数据及人口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等分析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对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991—2020年甘州区RSEI从0.3069上升到0.3680,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空间布局较稳定,但中部绿洲向外扩展的同时内部破碎化程度加剧,南端花寨乡和安阳乡生态环境质量极不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空间聚类特征明显,高-高聚类区集中分布在中部绿洲,低-低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30 a内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面积大于恶化面积,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从影响因子来看,所有因子的影响均显著,多因子交互作用明显,主导因子为绿度和干度,人口密度的影响力在逐渐提升.

    RSEI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估地理探测器张掖市甘州区

    不同固结时间崩岗土体抗剪强度的差异

    徐广泽李松阳钟小燕张越...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的固结条件下崩岗崩壁土体抗剪强度因孔隙变化、水分运动等而发生变化,深入了解崩岗土壤固结过程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对于解析崩壁土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崩岗崩塌侵蚀过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通过对典型崩岗各土层试样进行不同时间预压固结,采用四联直剪仪测试土壤的抗剪强度,分析了固结时间与崩岗土体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崩岗红土层土体抗剪强度在土壤含水率为20%时相对较大但随固结时间的延长呈减小趋势,在含水率为24%~32%时随固结时间的延长变化相对较小;崩岗砂土层土体抗剪强度随固结时间延长,在垂直压强为100~200 kPa时变化较大,在垂直压强为50、300 kPa时变化较小;在不同固结时间情况下,崩岗碎屑层土体抗剪强度变化均较小.②随着固结时间的延长,崩岗红土层土体黏聚力在含水率为24%~32%时呈增大趋势,崩岗砂土层土体黏聚力在一定范围波动变化,崩岗碎屑层土体黏聚力受固结时间的影响较小.③随着固结时间的延长,崩岗红土层土体内摩擦角呈减小趋势,崩岗砂土层和碎屑层内摩擦角变化较小.

    崩岗崩壁固结时间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

    畦灌技术参数对灌溉施肥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张凯白美健张雪萍章少辉...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畦灌是华北地区应用最广泛的灌水方法,优化畦灌技术参数是提高灌溉施肥性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畦灌技术参数多元,加之土壤入渗、溶质运移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使得畦灌灌溉施肥性能研究存在较大难度.整理了常用的灌溉施肥性能评价指标,归纳了土壤质地、施肥方式、施肥时机以及改口成数等畦灌技术参数对灌溉施肥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参数的适宜阈值,阐述了适宜不同场景的畦灌施肥地表溶质运移模型应用情况,汇总了具有较高灌溉施肥性能的畦灌技术参数组合.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降低肥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畦灌施肥性能技术参数评价

    基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堰塞湖三维动态虚拟仿真平台构建

    孙黎明魏迎奇吴帅峰肖建章...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堰塞湖溃决后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其带来的洪水灾害进行精细化仿真模拟以辅助应急抢险工作,针对传统堰塞湖信息化平台无法实现多部门数据统一管理、数据实时更新等问题,首先总结用于堰塞湖三维建模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类型,再确定模型几何数据结构、进行模型尺度划分等,提出堰塞湖多尺度三维数据模型设计方法,针对大区域尺度和局部区域尺度提出堰塞湖三维静态模型构建方法,基于此提出堰塞湖三维动态虚拟仿真方法并对大区域河流演进过程以及堰塞体形成过程和开挖过程进行模拟.最后根据上述方法构建堰塞湖三维动态虚拟仿真平台,以白格堰塞湖为例,验证了平台构建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维模型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多尺度动态虚拟仿真平台白格堰塞湖

    空间体系法在闸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谢遵党张雪才陈丽晔
    138-14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阶段闸门安全评价及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空间体系法对其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可行且普适可重复的分析过程.以具体工程闸门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体系法可作为长服役期及改变运行方式闸门结构安全评价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可快速准确计算出闸门结构的质量,误差仅为2.3%,可迅速准确得到任意开度下闸门重心位置.启门力对闸门整体结构的等效应力和位移影响较大,等效应力增加9.09%、位移增加8.24%;顶梁结构的等效应力增加55.6%、位移增加18.24%.配重块对平面闸门主横梁结构影响较大,等效应力增大了140.0%,位移增大了546.59%.

    空间体系法安全评价自重及重心确定启门力的影响配重的影响

    深厚覆盖层上的面板堆石坝防渗布置最优方式

    包腾飞周喜武张玉霞任杰...
    144-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厚覆盖层上修建面板堆石坝通常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连接板-趾板-面板形成完整的防渗系统,防渗墙用于基础防渗,连接板用于协调防渗墙和趾板间不均匀变形.防渗布置可采用单防渗墙、双防渗墙、单连接板、双连接板等多种组合方式,何种防渗布置方式更为高效难以采用理论分析,为揭示防渗布置方式对面板堆石坝工作性态的影响规律,结合某深厚覆盖层上的面板堆石坝,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其进行施工和蓄水过程仿真模拟,研究不同防渗布置方式对坝体、坝基、防渗体系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设防渗墙、连接板并不能实质性地改善防渗体系的应力和变形,反而增加了防渗体系的复杂度、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

    深厚覆盖层面板堆石坝防渗体系非线性有限元

    不衬砌有压输水隧洞设计与研究

    陈晓年苏凯杨继华翟鑫...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压输水隧洞因布置灵活、运行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了工程设计者首选的一种输水形式,当满足一定条件时,目前国内外有压输水隧洞都趋于采用不衬砌,以节省投资.不衬砌有压输水隧洞核心是建立以围岩为内水压力的承载主体,国内部分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洞室围岩稳定理论分析方法,受制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很难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判别.依托福建龙岩引水工程,提出一套基于地质条件与隧洞设计紧密结合的系统不衬砌有压输水隧洞设计方法和思路,有效解决了不衬砌有压输水隧洞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设计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有压输水隧洞内水压力不衬砌围岩稳定

    泥沙淤积对平面钢闸门启门力的影响

    杨洲王远见杨飞刘彦晖...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闸门前后出现泥沙淤积是多沙河流水库底孔闸门难以提起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泥沙单双面淤积条件的水库平面钢闸门启门力计算公式,表明启门力与泥沙淤积厚度为二次函数关系,且双面淤积条件下启门力将显著增大.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推导结论的合理性,为泥沙淤积条件下平面钢闸门启门力计算提供理论和试验参考.

    水库淤积启门力平面钢闸门泥沙粒径淤积厚度

    黄河口有机质疏浚土压缩特性及改良利用研究

    刘勇文胡畔马力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疏浚土是一种性质复杂和分布不均的材料,为研究含有机质疏浚土的压缩特性及相应的改良方案,通过试验确定了0%~11%有机质含量下天然疏浚土的工程指标,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对疏浚土的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一维固结试验,分析了添加石灰、粉煤灰、火山灰等改良材料的疏浚土的压缩特性,探讨了有机质含量对改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大,天然疏浚土的界限含水率增大,密度减小,碱性由中碱性变为微碱性,天然疏浚土的压缩指数范围在0.10~0.32之间,压缩性和膨胀性越来越高;添加石灰和粉煤灰都可以有效提高疏浚土的抗压缩性,其中粉煤灰对各有机质含量的疏浚土均有明显改良效果,当其含量在15%以上时,可以大大降低疏浚土压缩性;火山灰添加后体积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反而增大,说明其对抗压缩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水运工程中疏浚土的建材化利用提供参考.

    疏浚土有机质改良压缩特性界限含水率一维固结试验

    地方文化与黄河旅游的融合发展——评《黄河流域旅游文化及其历史变迁》

    华夏
    后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