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加快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汪安南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快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基本逻辑和科学价值;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创新意蕴和改革要求等3个方面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战略导向;增强贯彻的战略主动和行动自觉,通盘考虑黄河流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眼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水利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

    "十六字"治水思路水利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生态化转型的路径与政策

    任保平杜宇翔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流域内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于缩小我国南方和北方经济差距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黄河流域长期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占比大、产业结构不协调、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成为限制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环保监管趋严、生态压力愈加显著的背景之下,产业生态化转型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产业生态化的一般逻辑理论出发,论述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的逻辑机理,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角度探讨了流域产业生态化的具体路径,并提出了推动产业生态化的政策和建议:完善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转型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培育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新动能、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的生态项目、完善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提升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生态碳汇能力.

    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化路径政策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张力隽王余枫夏永波刘涛...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是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构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流域各省区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采用极差变化法、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及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设定不同发展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值逐年增大,其中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最大、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次之、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最小.②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于2011年实现了由轻度失调到濒临失调的良好过渡,但目前耦合协调水平仍然很低,各子系统间发展不协调尤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突出.③从设定情景的预测结果来看,以2017年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值0.311、0.109、0.259为基准,若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提升0.2同时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提升0.1,则可使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达到勉强协调状态;若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均达到0.650,则可达到良好协调的较高质量发展状态.④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环境、经济这2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值较小的问题,弥补耦合协调发展的短板,环境子系统应重点增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经济子系统应着重提升第一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熵权法综合评价黄河流域

    GPM与TRMM降水数据在柴达木盆地的精度评估

    曾琪铖金鑫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TRMM与GPM降水数据在气象站点稀少的柴达木盆地的适用性,以地形复杂、降水时空异质性强且气象站点稀少的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区,基于盆地内的10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对比和评估了近5 a的TRMM 3B42 v7和GPM IMERG v5-F降水数据精度及其在柴达木盆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TRMM、GPM降水数据对柴达木盆地的实际降水量有7%~12%的高估;在月、年尺度上,TRMM降水数据较GPM降水数据精度高,约分别高出30%和60%;TRMM降水数据能更好地反映柴达木盆地周围山区降水较平原多的特征;TRMM与GPM降水数据在盆地内不同站点的模拟精度不同,总体来说,两种数据集对于日降水的模拟精度均较低.

    TRMMGPM降水精度评估柴达木盆地

    基于正态变换的玛纳斯河水文频率研究

    蔡国涛乔长录
    21-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Box-Cox和Johnson变换为研究工具,对比分析其正态转换效果,然后通过各自逆变换将工程规划、设计等所需频率下正态分布的年径流量设计值(正态分位数)转换为原始偏态分布对应频率的年径流量设计值,最终得出两种变换年径流量理论频率和经验频率的拟合结果.基于新疆玛纳斯河56 a径流资料,以P-Ⅲ型分布作为频率计算曲线.研究发现,对比实测序列适线结果,将Box-Cox变换和Johnson变换应用于水文频率计算中,得到了较好的数据拟合效果,表明这2种变换方法在干旱区适应性良好.

    正态变换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非一致性修正玛纳斯河

    1961—2019年黄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赵慧霞卓莹莹刘厚凤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线性趋势、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以及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对黄河流域1961—2019年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1961—2019年黄河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1961—1972年和1985—2001年为两个年降水量下降期,1973—1984年和2002—2019年两个时段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1964年前后年降水量发生突变性减少.黄河流域整体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和秋季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除上游地区在冬季呈显著增加趋势外,各地区在四季表现出不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根据EOF分析,1961—2019年黄河流域年降水场前两个特征向量能较好地表达其时空变化特征,第一特征向量场呈一致性分布,第二特征向量场呈"西北-东南"反位相分布;根据其时间系数,可将黄河流域不同年份降水特征划分为4种分布形式:全流域偏少、全流域偏多、流域东南部偏多(西北部偏少)和流域西北部偏多(东南部偏少).

    年降水量Mann-Kendall检验EOF分析时空变化特征黄河流域

    将地貌学应用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长远决策的建议

    陈蕴真李军华江恩慧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的论断,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出了崭新的课题——谋划千年治理蓝图.河流地貌学探究河流在天然和受人类干预情形下的演化规律,研究的时间尺度可达数千年,可为治河的长期决策提供支撑.通过简述河流地貌学的发展史、研究内容、学科特色及其关注的治河问题,以河道系统演化的复杂性理论为指导,基于"综合微观分析法"这一方法论,提出适用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应用地貌学工作流程.作为工作流程的操作示范,基于6000 a黄河泛滥史的地貌学研究,阐释黄河下游改道的风险来源,分析现有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的更多内涵,评估未来300 a的改道风险,提出"五步走"的千年治理设想;最后列出了必须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河道治理千年蓝图河流地貌学复杂响应改道黄河下游

    对当前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发展的认识

    王恺忱
    40-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浪底水库建成拦沙后,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但是这种状况能否稳定保持,存在不同认识,需深入探讨.实践表明,黄河下游始终处于不断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并受来水来沙、河床边界和河口基准面三大要素的制约,三者缺一不可.所有的冲淤均有前因后果和独特的时间、条件、地点的烙印,不可重现和复制.形成此大好形势的三大有利条件,即尾闾改汊导致河口基准面降低、小浪底水库拦沙下泄清水冲刷和黄河流域处于枯水枯沙期,当前均基本达到由好变坏的转折点,黄河下游河道已开始进入全面迅速回淤升高阶段,必将恢复到甚至超过1996年水平.居安思危,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及时科学预测黄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实为当务之急.

    河道演变水沙变化河床边界河口基准面黄河下游

    济南市长清滩区护城堤堤线方案研究

    田雨普王李平潘明强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平滩区是黄河由陶城铺进入窄河段后的第一处大面积的行洪、滞洪和沉沙的场所,也是下游唯一不设堤防的河段,而长清滩区是其重要的市区河段.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亟须建设护城堤保障长清城区的防洪安全.鉴于护城堤必须穿越长清城区,且城区输水干渠、黄河支流、交通道路和交通桥涵较多,依托济平干渠和支流堤防提出三个备选堤线方案,以减少土地征用和移民投资.从保护范围、保护人口、土地征用、工程总投资和人均投资,以及对黄河防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论证后,提出推荐堤线方案为依托南大沙河右堤、济平干渠左堤和玉符河左堤的人均投资最少的方案.

    护城堤堤线方案长清滩区黄河下游

    黄河宁夏四排口河段截流后河道变形研究

    张兴凯李春光乔桥吴军涛...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四排口河段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原河道为弯道,左岸不断冲刷,主流顶冲堤防,险情不断发生.四排口河段河道整治工程通过建立丁坝、联坝进行截流,并人工开挖引河进行导流.为了对截流后河势发展进行准确预测,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RiverCAT)、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测量仪器监测该河段13个典型横断面,测量每个断面处水深、水位、垂线平均流速、河床高程、悬移质泥沙粒径级配等,对比分析典型断面不同时期左右岸及河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丁坝的作用下,主槽位置从左岸逐渐向河中心移动,在下游引河处又回归左岸;最大流速则在左右岸不停迁移,且流速变化呈抛物线分布;悬移质中值粒径呈现不规则变化趋势;人工截流后该河段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水情分析冲淤变化泥沙粒径分析四排口河段黄河宁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