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治盆地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牛二伟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位控制与水量控制关系十分密切,针对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以长治盆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量、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的3种地下水数理统计模型,运用水均衡法进行水位变幅校核,结果表明:长治盆地地下水属于采补均衡区,降水是当年地下水位变幅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当年开采量可能对下一年地下水位变化有影响,将地下水位变幅作为因变量的数理统计模型更加合理;根据浅层地下水非超采区水位控制标准,当长治盆地丰水年地下水位年变幅ΔH≥0.97 m,平水年地下水位年变幅ΔH≈0 m,枯水年地下水位年变幅ΔH≤0.83 m时,可以满足该盆地浅层地下水采补均衡的要求.

    降水量地下水数理统计模型水均衡法水位控制

    郭城驿流域水沙演变对降水和水保措施的响应

    周蕊张富李晓雅靳峰...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半干旱黄土区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演变规律,给当地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以郭城驿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周期,采用多元功效函数(幂函数)模型对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与年降水量、流域治理程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57—2016年郭城驿流域年降水量存在16~32 a、6~16 a和3~6 a等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研究时段内整体上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存在16~32 a、6~12 a和3~6 a等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研究时段内整体上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年输沙量减幅大于年径流量减幅;年径流量、年输沙量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治理程度的提高而减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与年降水量、流域治理程度成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在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的情况下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流域治理程度大幅度提高,尤其与连台化梯田建设、造林种草密切相关.

    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水土保持措施治理程度水沙演变郭城驿流域

    HZ-YTJS新型调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张开学张龙龙邓东红周松萍...
    121-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地形、机组空间布置、投资和增容手续审批等因素制约,扩建生态小机组难以实施.目前,国内低水头水电站受技术条件限制,转轮直径1.8 m以下的水轮机组均采用定桨机组,难以实现小流量发电.河南河口二级水电站采用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HZ-YTJS新型调桨系统,将直径1.0 m定桨机组改为转桨机组,实现了对原机组改造后小流量发电,解决了生态基流发电问题,经济效益明显,属国内首创.

    生态基流小流量水轮机轴流定桨转桨

    水胶比对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影响规律研究

    韩立炜杨志斌郭磊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凝砂砾石作为一种新型筑堤筑坝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漫顶不溃或缓溃、建设成本低、施工速度快及发挥效益早等优点,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尚存在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需要攻克.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力学特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最优水胶比,在工程常用的配合比范围内设计胶凝砂砾石立方体抗压强度室内试验,针对试验数据分别分析了最优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砂率、龄期的相关关系,得到如下结论:最优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负相关,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时,最优水胶比减小;最优水胶比与砂率正相关,砂率提高时,最优水胶比增大;随着水胶比的增大,90 d龄期相对于28 d龄期的强度提升率增大,且不同水胶比的强度在90 d后趋近于同一数值.

    胶凝砂砾石立方体抗压强度最优水胶比胶凝材料砂率龄期

    深厚覆盖层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应力变形分析

    肖雨莲唐德胜关富僳涂思豪...
    128-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面板堆石坝坝高164.8 m,地基覆盖层最大厚度94 m,坝体和面板协调变形问题对大坝安全有重要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深厚覆盖层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的应力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坝体最大沉降变形发生在1/3坝高位置;坝0+475剖面最大沉降量为0.55 m,覆盖层的变形量为0.32 m,覆盖层变形占坝体最大沉降变形的58%,河床深厚覆盖层产生的压缩变形对坝体的沉降变形影响较大;靠近坝轴线坝体沉降变形随填筑过程发展较快,高程1680.0~1736.0 m和高程1736.0~1752.0 m坝体填筑过程中沉降速度分别为2~3 cm/8 m和5~6 cm/8 m;数值计算结果与施工期实测沉降变形和变形特征较为吻合.后期施工和大坝运行过程中应对深厚覆盖层的变形加以关注,适当放慢施工进度,对于分期面板浇筑应适当预留一定沉降期.

    面板堆石坝有限差分法应力变形覆盖层阿尔塔什水利枢纽

    红层坝基泥化夹层高压射流冲洗置换试验研究

    李清波王贵军刘庆亮王俊智...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陆相碎屑岩地层层间剪切带泥化夹层抗剪强度低,对重力坝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具有控制性作用,需采取工程措施予以处理.以拟建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坝基JQD06剪切带泥化夹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压射流冲洗置换灌浆试验.试验采用孔内高压射流定向切削破坏剪切带泥化夹层原岩结构,冲出软弱碎屑和泥质,通过调整冲洗工艺与冲洗参数优化冲洗效率,并采用水泥浆液对高压射流冲洗后形成的空腔进行灌浆充填置换,从而达到明显提升剪切带泥化夹层抗剪强度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近水平发育的红层泥化夹层采用高压射流冲洗置换灌浆处理技术可行,效果良好.

    红层深层抗滑稳定剪切带泥化夹层高压射流冲洗置换古贤水利枢纽

    白鹤滩拱坝左岸坝基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

    吴家耀陈浩徐建荣周勇...
    137-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拱坝坝基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坝基边坡内发育的缓倾坡外的层内错动带、反倾坡内的断层和柱状节理玄武岩是开挖边坡变形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基础上,对白鹤滩左岸拱坝坝基630 m高程以上的剪切变形特征及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离散元程序UDEC再现了层内错动带LS3319的剪切变形特征,并对左岸拱坝坝基630 m高程以下的开挖响应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630 m高程以上坝基开挖过程中顺坡向缓倾层内错动带LS3319在开挖面坡脚部位出露前后,对坡脚局部应力场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其上下盘岩体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错动带上盘部分岩体首先出现应力增大或集中现象,随着开挖面下移直至错动带出露,出现开挖卸荷引起的岩体松弛;630 m高程以下受层内错动带LS331影响产生剪切变形,上盘浅层岩体出现卸荷松弛.错动带剪切变形主要发生在错动带的坝基面开挖揭露过程中,变形量值主要受赋存地应力条件、结构面参数和产状等因素控制.

    拱坝坝基剪切变形层内错动带变形机理白鹤滩水电站

    水工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判定

    汪伦焰王若腾赵荣生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盾构法成为隧道工程施工的主流.近年来在盾构隧道风险评价中,风险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常被忽视,评价结果没有比对,无法确定重要因素,因此为解决风险评估过程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熵权-集对分析-云模型的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通过梳理文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对风险因素进行初步判定;最后,基于云理论整合专家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构建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云模型,并用云模型评估施工安全风险的等级,将风险因素与初步判定结果进行比对得到最终评价结果.以某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盾构隧道熵权法集对分析云模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引黄水闸智能流量测验系统设计与应用

    周康刘其鑫李作斌徐征和...
    149-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引黄水闸的测流设施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当时经济环境、技术水平限制,普遍为人工测流,测量精度低、效率低、安全隐患大.提高测流精度及测流方式的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是引黄供水工作亟待解决的技术性难题.结合山东黄河实际情况,开展山东引黄水闸渠首智能流量测验系统方案设计、系统实施及观测资料可靠性分析,验证智能流量测验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实施效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测量精度符合要求,明显提高了引黄供水计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黄河渠首引水计量提供了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保障,也可为同类水闸的智能流量测验提供技术借鉴.

    智能测流系统引黄水闸供水计量信息化自动化

    基于需水过程的灌区实时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及应用

    马建琴赵子伟
    153-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灌区灌溉规划用水与作物实时需水不匹配的问题,建立了基于作物需水过程的渠系实时优化配水模型,以下级渠道配水结束时间为决策变量,以灌区时段缺水率之和最小和渠系输水损失量最小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与经验法编制的配水方案进行对比,各级渠系配水时间搭配更加合理,渠道配水流量波动小;灌水量配置更符合作物实际需水要求,与作物实时需水耦合度更高,灌区各时段缺水率之和减小了13.6%,配水时间减少了2.5 d,渠系输水损失量占比减少了6.3个百分点,渠系配水达到了省时高效、节约用水的目标.

    实时渠系配水优化配置需水过程灌溉制度时段缺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