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体布局及一期工程方案研究

    张金良景来红李福生唐梅英...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进入黄河上游,已研究70多a,历经多个研究阶段,形成调水方案数百个.经过深入论证,西线工程总体布局和工程规划方案已纳入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在2008年完成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8年以来,随着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工作的深入,结合新形势和新发展要求,其调水规模和调水线路研究已逐渐聚集,形成了上下线组合调水的总体布局方案和一期工程方案.一期工程的上线和下线是独立的调水线路,其中上线已经过数十年勘察论证,前期工作基础扎实,入黄位置高,覆盖范围广;下线利用在建工程作为水源水库,水源条件相对较好.一期工程已具备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条件.建议国家尽早决策西线工程开工建设,补齐国家水网主骨架,为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和支撑西部发展提供有力水资源保障.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方案下线方案上下线组合调水方案总体布局方案一期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调水方案沿革及研究

    景来红李福生崔荃曹廷立...
    6-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历经70余a论证,经历了多个论证阶段.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了调水170亿m3的总体工程布局,2008年完成的《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初稿)提出了调水80亿m3的工程布局.随着论证工作不断深入,对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对调水区生态的影响认识不断加深.结合新时期新要求,依托前期工作成果,对调水方案深化研究,深入分析调水河流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复核已有方案调水规模,优化调水方案,分析调水影响,提出了优化后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贾曲(上线)方案,即金沙江岗托水库抽水40亿m3+雅砻江、大渡河调水40亿m3的联合调水80亿m3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可调水量上线方案方案优化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下线调水方案沿革及研究

    张金良李福生唐梅英曹廷立...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70 a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历经了多个论证阶段.基于西线工程原规划方案及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提出的上线调水方案(金—雅—大—贾联合调水方案)调水80亿m3,开展西线工程调水断面下移方案研究,初拟4个自流方案、2个抽水方案,6个调水断面下移方案均初拟调水量170亿m3.经多因素综合比较,推荐叶巴滩—两河口—双江口—洮河联合自流方案作为西线工程调水断面下移方案(称为下线方案).下线方案的水源水库均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水源条件相对较好,可为西线工程前期工作论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下线方案抽水方案自流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节水潜力研究

    杨立彬崔长勇贺丽媛尚文绣...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论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规模,需要以充分考虑黄河流域节水潜力为基础.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行业的节水现状、节水潜力及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现状节水总体达到国内较高水平,但空间分布不均匀;黄河流域毛节水潜力约为25亿m3,净节水潜力约为19亿m3;西线工程受水区毛节水潜力约为21亿m3,净节水潜力约为16亿mm3;农业节水潜力占全流域及西线工程受水区节水潜力的80%以上;黄河流域节水潜力远低于缺水量,且农业节水量难以转让给其他行业;资源性缺水是根本问题,未来需要通过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

    节水潜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农业节水水权黄河流域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缺水形势研究

    李福生彭少明李克飞贺丽媛...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从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等方面识别流域现状缺水状况,考虑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要求,预测黄河流域2035年需水量约为545亿m3,缺水量约为136亿m3,其中上中游六省(区)缺水量约103亿m3,占比76%,是流域内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上中游六省(区)是主要受水区,一期工程调水80亿m3可基本解决上中游六省(区)生活、工业等刚性用水需求.

    受水区资源性缺水供需形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价值链融合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

    张明赵蓉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基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借鉴价值链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区域的价值链融合发展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中介机制.结果表明:不论是从价值链前向嵌入还是后向嵌入,均验证了价值链融合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且以后向嵌入为优.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证明了市场化水平和产品间关联度提升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黄河流域可充分享受价值链融合所带来的区域协调发展红利,但是要打破空间循环累积的负面效应.

    价值链融合协调发展空间效应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驱动因素

    张永凯田雨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指数和Tapio脱钩模型等,探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1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7个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而宁夏沿黄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仍然较高;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区域差异显著且呈扩大态势;黄河流域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为弱脱钩状态,强脱钩状态城市不断增多;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受经济强度和能源利用强度的影响,人口效应的影响较小,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太稳定.

    城市群碳排放经济增长脱钩状态驱动因素黄河流域

    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

    张仲伍张宇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构建包括经济增长、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6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2010-2019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对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从中原城市群整体上看,2010-2019年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高质量发展指数由2010年的0.198提高到2019年的0.282,其中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经济增长3个维度的贡献相对较大;从各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看,呈现中等水平城市居多、高水平城市显著增加的良好态势,高水平发展的城市由2010年的3个增加到2019年的15个,高水平发展城市在空间上呈现以郑州为核心不断向周围扩张的格局;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共享发展3个维度是多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各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高质量发展水平熵权-Topsis法障碍度模型中原城市群

    黄河泥沙物化特性与改性利用研究进展

    刘慧柴枭雄李长明张英豪...
    41-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沙治理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的关键,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日益凸显,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现有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黄河泥沙物化特性、泥沙对黄河生态安全的影响以及泥沙资源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黄河泥沙主要源自中游多沙粗沙区,不同河段的泥沙物化特性略有不同;碱激发改性是泥沙资源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改性剂类型对泥沙改性材料强度等性能影响较大.结合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研究进展,提出建立黄河泥沙治理的统一标准、将黄河泥沙与多种废弃材料或工业副产品相结合进行资源利用等建议,以提高黄河泥沙整体利用率.

    泥沙物化特性资源利用碱激发改性黄河

    黄河口双流路同时行河运用年限研究

    钱裕徐东坡王倩雯刘娟...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刁口河已停河46 a,流路湿地生态系统萎缩、退化严重,刁口河、清水沟流路同时行河可以为刁口河提供水沙补给,扩大自然湿地面积、恢复岸线自然延伸趋势.针对河口河段不淤临界流量开展研究,并设置不同分流比方案,利用河口多流路行河水沙演进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以清水沟流路为主、刁口河流路为辅的行河年限.结果显示:河口河段冲淤临界流量为1 600~2 200 m3/s;当大河(利津断面)来流大于3 800 m3/s时,在清水沟流路达到平滩流量4 000 m3/s前按照1 600 m3/s向刁口河分流,之后逐渐增加分流流量到4 000 m3/s,对清水沟流路行河年限、水位影响较小;若进一步减小大河起分流量,增加刁口河分水分沙量,会对清水沟流路行河年限造成较大影响.流路行河年限受水沙条件、地形边界、海洋动力等多因素影响,设计水沙条件下双流路同时行河,可在尽量发挥清水沟流路运用潜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为刁口河补水补沙,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同时行河冲淤临界流量起分流量行河年限黄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