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化学处理方式对微生物固沙效果的影响

    邱明喜刘汉银明道贵张家铭...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诱导成矿是一种新型风积沙固结技术,相较于传统固沙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为探究其化学处理液浓度对微生物诱导成矿固结风积沙效果的影响,首先开展微生物矿化沉积试验与微生物诱导成矿固结风积沙试验并分析不同处理液浓度对碳酸钙产率的影响,其次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对比风积沙力学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变化情况,最后结合颗粒粒径测试及微观形貌观测对不同化学处理方式的风积沙固结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诱导成矿处理能有效提升风积沙力学性能,处理液浓度为0.9 mol/L时,力学强度改善最为显著,相对应的抗剪强度指标提升也最为明显;浓度为0.6 mol/L的处理液对应的微生物诱导成矿率(碳酸钙产率)最高,继续提高钙离子浓度不利于提升矿化沉积效率;微生物诱导成矿处理后的风积沙表面附着碳酸钙矿物,可把风积沙粒径变化作为一项反映矿化效果的指标.

    风积沙固沙效果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处理液浓度力学性质颗粒粒径

    中小型渠首工程消能工水流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鲁一耿凡坤戚印鑫李琳...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型引水渠首工程由闸室、护坦、防冲槽等主体结构组成.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分析相同地质条件及同等边界条件下消能工的工作规律,掌握消能防冲槽在无抛石或有抛石工况下消能工的水流特性,为消能防冲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防冲槽内,在无抛石或抛填任何均匀粒径的卵石时,总会存在一个过水流量QX使闸前至护坦末端的沿程流速基本呈正态分布且流速与流量正相关;当防冲槽内无抛石或抛填任何均匀或混合粒径的卵石时,都改变不了流速大小的分布规律.对于一个几何结构不变的消能工,消能防冲槽内无任何抛填物的工况下,其最佳消能能力是一个常数;当防冲槽内有抛填卵石时,任何流量都存在一个使其防冲槽消能效果最好的最佳粒径组合,在最佳粒径组合下的流速就是对下游破坏力最小的安全流速.

    护坦及防冲槽水流特性消能防冲模型试验

    高地下水位渠道无砂混凝土垫层流固耦合分析

    赵景业赵留香沈细中刘社教...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排水垫层是排除渠道地下渗水的重要途径.目前尚无系统的高地下水位渠道无砂混凝土排水垫层的流固耦合研究成果,高地下水位时无砂混凝土排水垫层的力学性能尚不清楚,制约了其工程应用.基于无砂混凝土排水垫层的混合比试验成果,利用流固耦合理论及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高地下水位时渠道施工及运行状况,揭示高地下水位渠道无砂混凝土排水垫层的渗流及应力特征.结果表明,无砂混凝土可有效排除渠道地下渗水,可有效避免岩土体颗粒流失,且无砂混凝土排水垫层应力处于安全状态,可以确保施工与运行期渠道工程的安全.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宝郏一标段高地下水位页岩段渠道施工中,也可供高地下水位渠道及类似工程建设时参考.

    南水北调渠道高地下水位无砂混凝土排水垫层流固耦合渗流应力

    泥沙直径对旋转圆盘装置空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玉山宁望望蔡建国韩洋...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化会造成水力机械发生振动,效率下降,而影响空化的因素有很多.为了研究不同泥沙直径对旋转圆盘空化性能的影响,使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某一卧式旋转圆盘进行全流道三相流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圆盘空蚀源附近压力最大值随泥沙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泥沙直径小于0.040 mm时,压力差随泥沙直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当泥沙直径大于0.040 mm时,压力差随泥沙直径先快速增大后基本不变;泥沙分布最少的区域为试件所放置的位置,且随着泥沙直径的增大,旋转圆盘空蚀源附近的最大泥沙体积分数和面积均快速增大;当泥沙直径小于0.060 mm时,旋转圆盘的空化受抑制,当泥沙直径大于0.060 mm时,旋转圆盘的空化受促进.

    旋转圆盘泥沙直径空化性能泥沙分布

    管片壁后灌浆质量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马若龙姜文龙吕阿谈张宪君...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TBM隧洞豆砾石回填灌浆及盾构隧洞壁后注浆是水利工程隧洞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隧洞的长期安全运行,如何对壁后注浆质量进行无损检测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壁后注浆检测技术现状,结合壁后注浆检测难点研究了基于超声横波的管片壁后回填灌浆检测技术,并提出将多道叠前偏移成像技术应用于回填灌浆质量检测,最后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效果验证,证明了该技术可有效解决TBM隧洞豆砾石回填灌浆及盾构隧洞壁后注浆效果无损检测的行业技术难题,且检测精度较传统方法大幅提高.

    TBM隧洞盾构隧洞管片衬砌注浆效果超声阵列法无损检测

    柔性溢洪道边坡稳定性研究

    岳凡于沭李炎隆周嘉伟...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柔性溢洪道边坡稳定性,引入土工布加筋措施加固土边坡,并对其加筋形式进行了研究.运用基于塑性力学上限定理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和库仑滑移模式对不同竖直加筋间距和不同强度土工布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0 g/m2土工布加筋间距0.3 m、300 g/m2土工布加筋间距0.5 m最为经济且满足安全要求.柔性溢洪道建成后,土工袋对土体施加了侧向围压,因此土工袋边墙对加筋土边坡没有土压力,而当边坡有滑移趋势时,土工袋边墙会产生抗滑力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柔性溢洪道土工布加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浆体包裹层厚度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刘平方小婉何飞亮娄宗科...
    148-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骨料堆积与浆体填充包裹模型,计算在不同水胶比及浆骨比条件下的浆体包裹层厚度,探究浆体包裹层厚度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浆体包裹层厚度存在最佳值,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浆体包裹层厚度的增加,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逐渐增大,拌和物流动至直径为500 mm时所用的时间T500逐渐减小,钢筋间隙通过能力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当浆体包裹层厚度过大时,拌和物出现离析,工作性能反而变差.通过建立坍落扩展度随浆骨比变化的定量关系式,能够确定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浆骨比,进而降低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

    自密实混凝土浆骨比浆体包裹层厚度工作性能

    滴灌施肥对温室油桃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鹏曹红霞张建锴胡笑涛...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温室油桃为试验材料,探明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水和施肥水平对油桃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90%θf)、W2(75%θf)、W3(60%θf)(θf为田间持水量),当任一水分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f时开始统一灌水;设置3个NPK施肥水平:F1(130%F2)、F2(N 200 kg/hm2+P2O5120 kg/hm2+K2O 240 kg/hm2)、F3(70%F2),完全组合,并以当地灌水施肥方式为对照(CK).结果表明:CK的产量较低,水肥利用效率低,滴灌施肥油桃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偏肥料生产力受灌水和施肥水平及交互效应影响显著(P<0.05).低水低肥处理产量均较低,中水W2和中肥F2水平促进了产量的增加,而W1和F1水平增产效应不明显,甚至出现负效应;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水平的提高先增后减,W1下各施肥水平的差异不明显,W2下F2水平的值最高,F3最低,W3下2017年和2018年的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偏肥料生产力,在同一施肥水平下,均由W3到W2而变大,W1水平的效应不稳定,在同一灌水水平下,高肥F1的值最小.经非线性模型拟合,得出基于高产、节水、节肥的灌水和施肥量范围分别为750~900 m3/hm2和510~610 kg/hm2.

    滴灌施肥温室油桃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回归拟合

    基于北斗卫星与GPRS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胡春杰杨溯陈智耿彬彬...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土壤墒情监测数据通信能力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与GPRS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利用基于TDR的土壤水分传感器采集墒情数据,并以规定报文格式通过北斗卫星与GPRS传输至控制中心,北斗卫星为主信道,GPRS为备信道,实现主、备信道自动切换功能,进行多信道多协议土壤墒情监测传输、显示、查询,为抗旱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土壤墒情北斗卫星GPRS监测系统

    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评《复兴黄河文明: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万里
    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