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年7月卫河浚县彭村堤防堵口的启示

    耿明全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新乡、鹤壁等地遭遇历史最大降雨过程,造成卫河浚县彭村堤防决口.在地方行政首长领导下,当地军民、中国安能集团救援队和技术专家组团结协作,利用现代化装备和钢筋笼、大块石、铅丝网石子袋笼和满载石料的卡车等材料奋力抢险堵口,历经初次合龙失败和后期方案修正,成功堵复,既体现了现代化大型装备、现场应急抢险方案与技术、完善的防汛责任制及抢险组织的有效性,也暴露了中小河流堤防标准低、决口概率大、现场抢险条件恶劣、缺乏高效可靠的抢险技术和手段等问题.

    堤防决口堵口抢险卫河2021年

    新时期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整治方法研究

    刘杨王建利杨航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黄河小北干流主流河势游荡多变,滩槽水沙交换不畅,滩岸坍塌及河段生态环境等问题依然突出.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系统性的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整治方法.该河道整治方法主要由河道形态变化分析、工程布局及河道整治标准研究、回淤口工程布置及优化研究、生态补偿研究4个部分组成;采用"就岸防护"与"平行治导控制线"的方式修建河道整治工程,由被动防护转变为主动防御,达到归顺河势、限制主流游荡多变的目的;通过降低河道整治工程高程和优化回淤口布局改善滩槽水沙交换不畅的问题;最后创新性地提出生态鸟岛的概念,为改善浅滩湿地生态环境、促进黄河小北干流生态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道整治水沙交换回淤口优化黄河小北干流

    基于模型试验的气盾坝流量测算分析

    楚万强王勤香李欢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盾坝在泄流过程中随开度变化而堰型改变,导致泄流时按单一堰型计算流量的结果与实际差异较大.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对气盾坝泄流进行模拟,并分析其流量系数的相关因素及堰型变化,得到气盾坝不同开度泄流时无侧向收缩自由出流的流量计算公式及流量系数范围,并提出气盾坝不同运行情况下的流量计算方法.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典型工程案例开展流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工程运行阶段,可方便地测算气盾坝流量;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根据气盾坝不同开度对应的堰型,可精准计算气盾坝流量.

    气盾坝流量流量系数模型试验

    基于基尼系数和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模型

    金菊良苏维周戎星崔毅...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评价研究区及其子区域的水资源空间均衡程度、分析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分布特征,针对基尼系数无法单独评价子区域均衡性的问题,提出基尼系数和联系数相结合的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模型.该模型在应用洛伦兹曲线计算得到基尼系数的基础上,通过分级分区,采用联系数计算反映研究区隶属于均衡、临界均衡、不均衡3个不同空间均衡等级的隶属度,再结合减法集对势对脆弱性子区域进行诊断识别.将该模型应用于安徽省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中,分别对16个地市的人口与水资源、GDP与水资源的空间均衡状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2011—2018年人口、GDP与水资源量的基尼系数高于国际警戒线0.4,长期处于较不均衡和不均衡状态;水资源空间均衡状况从南向北逐渐变差;2018年安徽省水资源空间均衡脆弱性区域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马鞍山、芜湖、铜陵10个地市,这些地市应作为水资源空间均衡的主要调控对象.

    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联系数减法集对势安徽省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度与经济社会要素匹配分析

    张志强冯薇张修宇王海鹰...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度与经济社会要素的匹配关系,构建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法和数列匹配方法,计算了河南省引黄受水区2010—2019年水资源节约集约度,分析了人均水资源量、GDP与水资源节约集约度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度均呈增长趋势,郑州、许昌、三门峡和周口水资源节约集约度普遍较高,其中三门峡、周口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大,供水压力小,能够作为水权交易的输出端;新乡、焦作、濮阳、济源和开封水资源节约集约度普遍较低,其中新乡和濮阳本地水资源条件较差,需要积极争取外调水;濮阳、济源和开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度双提升.

    水资源节约集约评价数列匹配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河南省引黄受水区

    基于GEE的黄河滩区水土时空动态研究

    闰亚迪崔耀平秦耀辰胡亚枫...
    85-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晰黄河滩区水土分布动态,充分优化管控滩区国土资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水体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提取1987—2018年黄河滩区水体数量,研究滩区水土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河滩区水土资源年际变化情况不同,滩涂地面积和永久性水体面积呈增大趋势,而季节性水体面积呈减小趋势;不同地级市滩区面积分布不同;长年无水滩区在南北岸分布不均衡,北岸面积大于南岸面积,其中原阳县的面积最大,最大的地块分布在邹平市与章丘区交界处.

    GEE水土资源时空动态黄河滩区黄河中下游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张修宇王李良杨淇翔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安全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研究水资源安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水量、水效、水质3个方面对2019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进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每个方面选取3个代表性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指标权重计算水资源安全综合指数,从而得出每个地市的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河南省引黄受水区鹤壁为"不安全"等级、洛阳为"安全"等级,其他地级市的水资源安全等级为"基本安全"和"较安全",距离"安全"等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配置,优化利用方案,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水资源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引黄受水区河南省

    云蒙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付瑶李浩然李欣赵玉强...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及其潜在生态风险,2018年8月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Cr、Ni、Cu、Zn、Cd和Pb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将地统计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分析云蒙湖湖区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状况评价,使用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Cr、Ni、Cu、Zn、Cd和Pb含量均值分别为62.91、9.66、56.79、93.14、0.09、11.07 mg/kg;地积累指数法评估显示,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污染状况为未污染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示,湖区RI平均值为50.12,属于低度生态风险水平;云蒙湖沉积物中Cr、Cd、Pb来源主要为工业污染和农业生产活动,Zn和Cu主要来源于水产养殖污染.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生态风险评价云蒙湖

    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

    冯雪瑶李兴刘瑞霞王文达...
    100-10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封期水体中营养盐等环境因子随水体结冰而发生迁移,其分布状态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会发生改变.采用聚类分析、典范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了2018年1月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共有6门38属69种,其中硅藻和绿藻数量最多,其次是蓝藻;乌梁素海冰封期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279万个/L,浮游植物密度整体趋于稳定;浮游植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相似性较高;TN、TP、NO-2-N、NH+3-N、COD、pH值为影响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冰封期浮游植物硅藻和蓝藻优势种与透明度、DO、pH值显著正相关,绿藻优势种与TN、TP、NH+3-N、NO-2-N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冰层厚度的空间分布与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在冰封期叶绿素a浓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冰封期浮游植物环境因子响应关系乌梁素海

    青海省黄河重点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陈欣佛
    106-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青海省黄河重点流域2010—2020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法和Gibbs图法,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探讨了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呈弱碱性;地表水TDS为202~822 mg/L,平均值为388 mg/L,除个别地区为较高矿化度外,多数地区属于较低和中等矿化度;地下水TDS为122~1960 mg/L,平均值为798 mg/L,地下水矿化度明显高于地表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阳离子除龙羊峡至兰州干流区间以K++Na+为主外,其他均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其次为SO24-;地表水均为Ca2+-HCO-3型水,地下水由Ca2+-Mg2+-HCO-3-SO24-型水转变为Na--Mg2+-HCO-3-SO24-型水;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离子形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

    水化学类型离子来源控制因素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