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检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检察
人民检察

徐建波

半月刊

1004-4043

rmjc@jcrb.com.cn

010-68636702 68637509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人民检察/Journal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刊登法学研究论文及安全分析,交流业务工作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服务保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冯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有力抓手.加快推进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应坚持政治建设与业务管理有机统一、业务办理与业务管理有机统一、加强管理与提升质效有机统一,引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增强检察业务指导的科学性、办案质量监督的及时性、办案质效评价的有效性,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健全业务数据分析研判机制、重大敏感案件审批机制等六项管理机制,保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数字检察建设、管理素能建设,支撑"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高质效

    着力提升案件管理工作内涵品质推进案件管理工作现代化

    石献智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案件管理作为检察机关内部专门的制约监督机制,在提升整体办案质效、服务科学决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还存在案件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善监督、不敢监督,案件管理监督浅层次、表面化、形式化,流程管理、质量评查、数据检查等监督管理手段之间联动不足等问题.对此,应认真监督管理案件办理中的表层性问题,严格审查纠正案件办理中的程序性问题,加强对案件办理中的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释法说理等问题的分析、评定,加强对涉及办案效果、理念、政策的普遍性、影响性、典型性等问题的归纳分析,提升监督管理整体效能,加快推进案件管理工作现代化,以服务检察工作现代化.

    案件管理司法办案制约监督质量评查

    轻罪治理的数字赋能与实践路径

    刘晖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中轻罪的范畴与结构发生变化,轻罪治理数字赋能呈现辅助个案办理、推动机制创新、赋能执法司法协同治理等特点.检察机关应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深化数字检察改革,推动轻罪治理数字场景"去中心化",建立轻罪治理算法模型,探索轻罪治理机器学习系统一体集成,健全数字权益保障机制,以全面提升轻罪治理效能与现代化水平.

    轻罪治理数字赋能数字检察治理现代化

    检察机关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研究

    刘艳华姜园园
    15-17页

    论先行羁押的刑期折抵

    张伟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行羁押的刑期折抵是基于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为实现公平正义在刑罚执行时对刑期的抵减.先行羁押刑期折抵的适用范围应当包括对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的所有羁押措施,并坚持同一行为和连续羁押的判断标准.先行羁押期限的计算应当参照刑期计算的方法,以自然日来计算.在刑期折抵的具体计算方法上,应当明确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发生变化时刑期折抵的具体计算方法;科学设定先行羁押刑期折抵的具体规则.

    先行羁押刑期折抵适用范围计算方法

    非法定形式专家意见类证据运用解析

    王勇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刑事诉讼中,大量运用且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不在刑事诉讼法列举的8种法定证据种类之内.这些书面材料即本文所称的非法定形式专家意见类证据,主要为在某领域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就相关的科学、技术、专业等问题发表的意见,以弥补司法人员对案件中部分专业问题的认识不足.专家意见类证据中检验报告、行政认定等的证据属性应得到肯定,但司法人员必须根据证据特点综合审查后才能采信.具体运用中,应重视当事人的救济渠道、证据审查程序等问题.从现有规定出发,可将其归入"其他证据".未来,应完善该类证据的制作、审查程序等,并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解决此类证据的采信及当事人救济渠道等问题.

    非法定形式专家意见检验报告行政认定

    检察监督参与社会共治的数字化进路

    钟瑞友裘菊红蒋琤琤金隽婷...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与社会治理是检察监督的应有之义.数字检察的本质是以数字赋能监督,提升法律监督效能.目前,检察机关参与社会共治在监督治理协同领域延伸、协同主体扩展、信息聚合强化、办案质效提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为此,应以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为指引,探索打造"检察+"协同共治平台,秉持开放性、系统性、全链条闭环原则,以数字赋能监督治理双向协同、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助推靶向精准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制度机制,以进一步提升协同共治水平.

    社会共治"检察+"协同共治数字化检察监督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一体深化检察理论引领和检察实践创新——第二十五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述要

    许慧君李淮李高伦
    32-36页

    未经充分处理将含重金属的废液销售给下游企业的行为如何定性

    张辉黄晓亮侯艳芳劳娃...
    37-42页

    污染环境罪的主客观要件与竞合关系

    黄晓亮
    4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