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军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军医
人民军医

月刊

1000-9736

rmjy@pmmp.com.cn

010-51927300-8012

100036

北京市复兴路22号甲3号《人民军医》杂志编辑部

人民军医/Journal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月刊。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突出报道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防治、防护技术和临床经验,以军民兼顾,面向基层为办刊特色。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和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全优奖。为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确认为全国特种医学和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兵夜间睡眠质量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关系研究

    邵亮杨明三马海龙徐玮...
    1041-1044,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新兵夜间睡眠质量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66例参加入伍集训的男性新兵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心率、颈围、腰围、踝围等指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估夜间睡眠质量,并分析比较不同睡眠质量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766例新兵训练8周内发生军事训练伤162例,发生率9。17%。按照诊断结果分为训练伤组162例和非训练伤组1604例,训练伤组PSQI评分(2。62±2。34)分,显著高于非训练伤组的(2。11±2。01)分(P<0。05);按照PSQI分值分为Q1-Q4共4组,Q4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颈围、踝围、ESS分值、入睡时间和训练伤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Q1组(P<0。05,P<0。01),Q4组夜间睡眠时间非常显著少于Q1组(P<0。01)。结论:夜间睡眠质量降低可增加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新兵睡眠质量可能是发生训练伤的影响因素。

    夜间睡眠质量军事训练伤新兵

    海军驻岛医疗队员人格特质对生命质量纵向变化的影响研究

    徐淑雨唐云翔王浩徐静舟...
    1045-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海军某部医疗队员驻海岛期间生命质量的纵向变化趋势,以及人格特质对生命质量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驻岛医疗队员38例,使用简版十项目大五人格量表测量医疗队员的人格数据;采用纵向追踪方法,使用简版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医疗队员驻岛期间进行3次生命质量测量。结果:(1)基本线性增长(第一层)模型固定效应结果显示,驻岛医疗队员生理健康(系数=-1。42)和心理健康(系数=-0。93)两个维度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2)第一层模型随机效应结果显示,医疗队员心理健康(方差0。66)、社会关系(方差0。91)、外部环境(方差1。11)和总体评分(方差37。24)等4个维度的斜率变化差异非常显著(P<0。01)。(3)第二层线性增长模型结果显示,外向性对生命质量总体评分的下降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系数=0。69,P<0。05);宜人性可以显著预测医疗队员的总体评分(系数=2。39)、心理健康(系数=0。25)、社会关系(系数=0。29)和外部环境(系数=0。45)等4个维度的下降速度(P<0。05,P<0。01);责任心可以显著预测外部环境评分的下降速度(系数=-0。25,P<0。01)。结论:驻岛期间,医疗队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显著下降;医疗队员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的下降速度不同;宜人性分值越高的医疗队员,驻岛期间生命质量评分下降越快,责任心分值越高的医疗队员,其生命质量评分下降越慢。

    海岛医疗队员生命质量人格特质

    海军某部官兵踝部军事训练伤调查与分析

    冯鹏孙珊
    1050-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海军某部官兵踝关节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为相关的训练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军某部2019-2020年发生军事训练相关踝关节损伤的官兵397例,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踝关节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某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部队卫生机构病案有效资料获取踝关节骨折手术伤员的临床资料,分析踝关节损伤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1)某部官兵2019年军事训练中发生踝关节损伤221例,其中住院手术33例;2020年发生踝关节损伤176例,住院手术19例。(2)本组踝关节损伤共397例,均为单侧,左侧178例,右侧219例;其中踝关节软组织损伤299例,创伤性踝关节骨折40例,其他(关节软骨损伤、关节积液、骨髓水肿等)58例。踝关节骨折类型按照DavisWeber和Lauge-Hansen法分类,Ⅰ型21例,Ⅱa型11例,Ⅱb型5例,Ⅲ型3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合并关节副韧带断裂12例,除1例三角韧带断裂外,其余均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断裂。结论: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科学施训,可有效地减少踝关节训练伤的发病率;对于软组织损伤致关节不稳及踝关节骨折移位者,应积极手术干预,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某特种部队官兵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

    王慧
    1054-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某特种部队官兵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知识相关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某特战部队官兵500例,依托问卷星平台,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总分值120分。结果:营养KAP问卷平均总得分(92。5±8。5)分;其中营养知识问卷得分(8。2±3。2)分,营养态度问卷平均得分(37。7±4。8)分,营养行为问卷平均得分(46。7±4。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受调查官兵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间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分别为:受教育程度、营养知识学习情况、年龄;营养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分别为:营养知识学习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结论:某特种部队官兵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营养态度良好,饮食行为和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应构建营养知识课程,突出运动营养板块,加强部队健康教育,优化营养知识教育方式途径,拓展官兵知识获取渠道,多措并举,助力官兵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特种部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空运医疗后送救护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马亦飞周开园李鹏刘奎...
    1058-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运医疗后送是使用空中运力后送伤病员,并在后送过程中实施医疗救护的卫勤活动。空运医疗后送具有反应迅速、机动灵活、作业范围广、地域影响小等特点,有利于减少救治阶梯、缩短后送时间、降低伤死率和伤残率,在现代战争和灾害救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介绍了某次空运医疗救护训练的基本情况,探讨了训练制度、教学准备、训练平台、考核评估等空运医疗救护训练要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空运医疗后送训练改进建议和措施。

    空运医疗后送训练实践考核

    颅脑战创伤空运后送前医疗准备探讨

    范松源王宇龙杨海明郭丽芳...
    1061-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脑战创伤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致伤致死因素。通过空运医疗后送把颅脑战创伤伤员快速、安全地后送到后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化确定性救治,有可能显著改善此类伤员的预后。该文分析了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颅脑战创伤的分级救治与空运医疗后送做法;结合《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规定的分级救治与空运后送要求和现阶段机动卫勤力量演习训练救治后送经验,提出了颅脑战创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战创伤空运后送前的各项医疗准备措施,以期达到完善准备、快速交接,实现安全高效的空运医疗后送。

    颅脑战创伤空运后送医疗准备

    浅谈打仗型医院建设思路及构想

    孙波孙国琳吴祥坤陈博...
    1065-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队医院体制编制调整后,使命任务更加明确,建设打仗型医院更加迫切。该文梳理了打仗型医院应具备较强的指挥控制能力、完善的快速反应机制、系统的战伤救治技术、配套的人才支撑队伍和健全的医疗保障系统等特点,探讨了打仗型医院在战备制度、卫勤训练、专科构建、物资保障和组织指挥等方面的建设标准,提出了建设打仗型医院应筑牢主动聚焦的思想、养成常备不懈的意识、坚持夯实基础的思维、培塑系统建设的理念和提升强化领导的自觉等建设发展思路,以期为军队医院建设打仗型医院提供参考借鉴。

    军队医院打仗型医院建设构想

    航空兵部队飞行员系统开展抗荷能力训练探讨

    王震李晓春张建业闫昭君...
    1069-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速度引起的意识丧失(G-LOC)是国内外航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内容。我军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抗荷能力要求较高,须经过系统的抗荷能力训练以提升心血管反应能力才能达到要求。该文分析了现阶段航空兵部队飞行员抗荷能力训练现状,针对存在的抗荷知识普及不够、体能训练欠科学、抗荷动作训练欠规范等问题,从加强飞行员航空卫生教育、合理制定训练方案、创新体医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航空兵部队利用现有资源系统开展抗荷能力训练的方式方法,旨在为航空军医指导部队飞行员抗荷能力训练提供思路,提高飞行员抗荷能力,降低G-LOC发生率。

    航空兵部队飞行员G-LOC抗荷能力训练

    部队官兵应激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吕俊刚翟莉王娜王振国...
    1074-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激性心肌病(SCM)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大多认为在SCM的发病中,交感神经兴奋过度与儿茶酚胺对心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是核心,心肌顿抑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部队官兵在持续严重心理及生理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易发生SCM。该文综述了部队官兵SCM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病因及流行病学、易患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部队官兵应激性心肌病儿茶酚胺心肌顿抑

    液体复苏用于抗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

    齐鹏黎檀实
    1079-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体复苏在抗休克治疗包括战时伤员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经过了100余年的发展,对液体复苏在生理病理机制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阐述,但到目前为止,液体复苏在抗休克治疗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与不足,比如,不同复苏液体的选择、血液制品的使用策略、新型复苏液体的开发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液体复苏在抗休克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液体复苏休克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