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军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军医
人民军医

月刊

1000-9736

rmjy@pmmp.com.cn

010-51927300-8012

100036

北京市复兴路22号甲3号《人民军医》杂志编辑部

人民军医/Journal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月刊。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突出报道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防治、防护技术和临床经验,以军民兼顾,面向基层为办刊特色。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和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全优奖。为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确认为全国特种医学和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部长期驻4500 m高原官兵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特点分析

    宋佳琪马振曾泽罗勇军...
    801-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长期驻4500m高原官兵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特点,为部队高原驻防和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驻海拔4500m高原某部官兵243例,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测,分析其检查结果,并比较不同血红蛋白(HGB)水平官兵以及从不同地理阶梯进驻高原官兵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变化特点。结果:驻海拔4500m高原官兵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HGB升高及三酰甘油(TG)异常,尤以HGB水平增高最为显著;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男性官兵239例中,HGB>200 g/L组WBC、淋巴细胞(LY)、RBC、HGB、中性粒细胞(NEUT)和TG水平,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HGB<200 g/L组(P<0。05,P<0。01),血小板计数(PLT)非常显著低于HGB<200 g/L组(P<0。05);两组其他肝肾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来自不同地理阶梯男性官兵235例中,第二地理阶梯(660~2600m)组RBC、HGB和TG水平,非常显著高于第三地理阶梯(<660 m)组(P<0。01);两组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长期驻防高原的官兵WBC、RBC、HGB和TG水平显著升高;来自第二地理阶梯的官兵高原习服能力更强,但同时须注意做好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高原病的预防工作。

    高原驻训血常规血红蛋白生化检查

    高原习服状态下陆军航空兵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结果分析

    胡振鑫陈郁米哲曾泽...
    805-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原习服状态下陆军航空兵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血常规及血生化特点。方法:选择从内陆基地(海拔500 m)同期进入高原某地(海拔4500 m)的陆军某部航空兵26例,其中飞行员7例,地勤人员19例。在到达高原后第120天晨起,采集高原驻训人员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飞行员组与地勤人员组红细胞相关检测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都超出了医学参考范围上限。飞行员组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显著高于地勤人员组(P<0。05),但两组都处于正常参考范围;两组其他白细胞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且都在正常范围。两组血小板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飞行员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低于正常值外,其余人员血小板相关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高原习服状态下,飞行员组尿素(Ure)水平显著低于地勤人员组(P<0。05)、肌酐(Cre)水平显著高于地勤人员组(P<0。05),但两组都处于正常参考范围;两组其他肝肾功能指标及血脂、葡萄糖水平等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高原驻训的120天,陆军航空兵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均可通过自身调节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高原环境并未对其身体造成明显损害。

    高原习服血红蛋白血小板生化检查

    世居高原男性高血红蛋白士兵肝功能及血小板特征分析

    罗勇军冉庄戴婷曾泽...
    809-810,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世居高原男性高血红蛋白(>160 g/L)士兵的肝功能和血小板特征。方法:选择世居海拔4500 m以上的成年男性士兵60例,以血红蛋白160 g/L为界限分为观察组(>160 g/L)12例和对照组(≤160 g/L)48例。比较两组血小板及肝功能各项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及大血小板比值(P_ LC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_LCR)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世居高原高血红蛋白男性士兵其PLT、PCT及P LCC也显著增高,但未发现对肝功能有显著影响。

    高原肝功能血小板血红蛋白

    驻高原某部青年官兵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孙孟泽曾泽罗勇军米哲...
    81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驻高原某部青年官兵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高原某部青年官兵148例,采用自制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其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某部青年官兵PSQI总分值为5(3。0~7。5)分,存在睡眠障碍47例(31。75%),在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最为严重。>23岁官兵PSQI总分值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各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23岁官兵(P<0。05,P<0。01),两年龄段官兵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吸烟>10支/天的官兵PSQI总分值显著高于吸烟1~10支/天的官兵和不吸烟(0支/天)的官兵(P<0。05),入睡时间显著长于不吸烟的官兵(P<0。05)。不同饮水量、有无饮茶习惯及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官兵PSQI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进驻高原≥2次的官兵PSQI总分值显著高于驻训1次的官兵(P<0。05),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驻训1次的官兵(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吸烟量是影响高原青年官兵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值与健忘、注意力下降、关节疼痛、耳鸣、头痛、心悸、感觉异常、静脉曲张、消化道症状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高原青年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其睡眠质量与吸烟、年龄等因素相关;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健康巡诊,科学有效管理官兵睡眠,使其保持良好的作业能力。

    高原驻训青年官兵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2020年鄱阳湖周边地区某部抗洪官兵发病情况调查

    樊拖迎管丽红冀建峰
    816-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20年鄱阳湖周边地区抗洪官兵的发病情况,为遂行类似任务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参加江西鄱阳湖周边地区抗洪的某部官兵14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在抗洪期间(包括抗洪抢险期和灾后重建期两个时期)的总体发病、各系统疾病的构成、单病种疾病的构成等情况,并比较同一系统疾病在两个时期的发病情况等。结果:抗洪期间,官兵总体发病率为62。8%,发病居前4位的系统疾病分别为皮肤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抗洪抢险期皮肤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构成比显著高于灾后重建期(P<0。05),灾后重建期消化系统疾病和眼耳鼻喉科疾病构成比非常显著高于抗洪抢险期(P<0。01),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两个时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部队官兵在抗洪过程中总体发病率较高,且抗洪抢险期与灾后重建期疾病发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官兵发病情况调查

    2006-2017年某军队医院住院飞行员疾病谱调查分析

    李银喜王中华申旭旗黄连顺...
    821-824,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部分空军飞行员住院情况和疾病谱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航卫保障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某军队医院2006年2月-2017年7月住院空军飞行员187例(289例次)的临床资料,统计住院例数、住院时间、年龄分布和疾病谱分布情况,以及飞行鉴定结论等。结果:2006-2017年住院飞行员和罹患疾病分布呈先升后降、总体逐渐递减趋势。≤35岁飞行员占住院飞行员总数的69。0%,其中21~25岁年龄段占37。0%;飞行员住院时间(23。8±17。7)天。住院飞行员居前10位的疾病分别为颈腰椎病、痔、头痛、上呼吸道感染、高脂血症、胃炎、包皮过长、高血压病、泌尿系结石和阑尾炎,共121例次,占所有罹患疾病的41。9%。187例住院飞行员出院时鉴定为飞行合格97例(51。9%),地面观察1~3个月后鉴定为飞行合格47例(25。1%),飞行暂不合格且需向上级医院转诊36例(19。3%),其他7例(3。7%)。结论:某军队医院住院飞行员以颈腰椎病、痔、头痛等疾病为主,其中35岁以下飞行员占比较高,对体系部队飞行员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能锻炼,遏制疾病发展,确保飞行员身体健康。

    飞行员住院疾病谱调查

    赴热带远海执行任务海军青年官兵血压变化情况调查分析

    郝中伟李红敏胡岩松梁潇干...
    825-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海军某部青年官兵远航至热带海域执行任务时血压变化情况,初步分析官兵正常高值以上血压的影响因素,为远航卫勤保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由国内某港口(平均气温15℃)连续航行至热带海域(平均气温30℃)执行任务的海军某部青年官兵14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航行前1周和航程第7周官兵的血压水平,并进行比较;探讨官兵航行至热带远海时正常高值以上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航行至热带远海地区青年官兵(航程第7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航行前1周(P<0。05,P<0。01)。147例青年官兵航行前,共检出正常高值以上血压53例(36。1%),包括正常高值血压46例(31。3%)和高血压5例(3。4%);远海时,共检出正常高值以上血压39例(26。5%),包括正常高值血压35例(23。8%)和高血压4例(2。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50,95%CI=1。25~1。81,P<0。01)和体质量指数(BMI,OR=1。39,95%CI=1。06~1。83,P<0。05)是导致远航青年官兵正常高值以上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海军某部青年官兵在热带远海执行任务时血压显著低于航行前,对年龄较大和BMI较高的青年官兵尤其应关注其血压升高情况。

    远航热带海域海军官兵血压变化

    "三巡"工作前后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调查

    梁之孔徐凯严怀宁蔡宇璐...
    829-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以训练伤防控知识巡讲、重点训练伤病巡诊、训练伤流行病学巡调为主要内容的全军新兵军事训练伤防控"三巡"工作期间,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武警某部2018年和2019年度新兵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8和2019年度武警某部开展"三巡"工作前后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统计训练伤发生率、损伤类型、时间分布及致伤训练课目等。结果:"三巡"工作开展后新兵军事训练伤总体发生率,较"三巡"工作开展前非常显著下降(P<0。01);新兵训练伤大多为骨与关节损伤,其次为软组织损伤,其他损伤发生率较低。训练伤致伤课目以3000m跑和体能训练占比较大,其次为战术和队列训练,专业训练占比较低;"三巡"工作开展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集训前9周训练伤发生较少,10~12周显著升高,且"三巡"工作开展后训练伤峰值出现时间向后延迟1周,因训练伤住院治疗的新兵有所减少。结论:"三巡"工作开展后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显著降低。

    新兵军事训练伤"三训"工作效果

    战时重型颅脑损伤"五级救治"体系建设与思考

    吕学明赵振宇初晨宇孙新同...
    833-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型颅脑损伤(TBI)伤死率高,易导致并发症和伤情加重。战时野战医疗所条件有限、血源紧张、重型TBI伤员往往批量到达,需要实施分级救治。野战救护能力是军队战伤分级救治体系的核心能力。战时对重型TBI伤员紧急实施减压术后安全后送,争取下一步的治疗机会,有利于降低重型TBI的伤死率和伤残率。该文分析了国内外军队战伤分级救治体系的特点与不足,介绍了某军队医院针对战时重型TBI救治设计、组建"五级救治"体系方案,并结合平时临床实践和实战化演练对方案进行优化。

    颅脑损伤战时五级阶梯救治

    军事训练中官兵心源性猝死预防的探讨

    吕俊刚张琳赵丽王娜...
    838-84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训练是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适当强度的军事训练可使官兵心脏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改变。随着军事训练向高强度、实战化不断转型发展,对官兵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强度军事训练相关的心源性猝死是官兵生命安全的危险"杀手",发病迅速、隐匿性强,是军事医学领域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该文分析了部队官兵在军事训练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探讨了采用"三级预防"筛查体系和"训练预适应"方案的对策,通过及时检出高风险个体和提高官兵对训练的适应性,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军事训练心源性猝死三级预防训练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