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军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军医
人民军医

月刊

1000-9736

rmjy@pmmp.com.cn

010-51927300-8012

100036

北京市复兴路22号甲3号《人民军医》杂志编辑部

人民军医/Journal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月刊。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突出报道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防治、防护技术和临床经验,以军民兼顾,面向基层为办刊特色。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和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全优奖。为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确认为全国特种医学和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酸羟考酮用于腰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郝薏晴李萌萌黄璜顾国鑫...
    882-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PLIF)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8-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行PLIF术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入舒芬太尼0。1 μg/kg,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使用2 μg/kg;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入盐酸羟考酮0。06 mg/kg,术后PCIA使用0。6 mg/kg。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即刻、2h、6h、12 h、24 h、48 h、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分值中位数均在4分以下,但观察组术较对照组后24 h内VAS评分分值更低(P<0。05,P<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观察组术后头晕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两组的疼痛管理措施,均为患者提供了完善的术后镇痛方式,但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盐酸羟考酮用于腰椎术后镇痛管理临床效果满意。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盐酸羟考酮加速康复外科

    信息化医疗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衰弱综合征效果观察

    周曼曼岳玮马骅张发贵...
    886-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信息化医疗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衰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诊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COPD伴衰弱综合征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治疗,包括戒烟、疫苗接种、药物治疗和肺康复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信息化医疗联合老年综合评估(CGA)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包括戒烟、合理用药、治疗并发症、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等措施。两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干预治疗两个疗程,且均在疗程结束后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诊疗费用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诊疗费用及各项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均在减少药物用量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整个干预过程中,两组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项目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两组在干预治疗后均有显著临床疗效,但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佳,诊疗费用更低,不良反应少;信息化医疗辅助治疗老年COPD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信息化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衰弱综合征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分析

    李红霞贾微微黄志芳刘东...
    889-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DM和PM患者46例(DM组29例、PM组1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比较DM组与PM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DM组与PM组年龄、病程、女性占比及有肌痛表现者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DM组有皮疹表现者占比非常显著高于PM组(P<0。01),有肌无力表现者占比非常显著低于PM组(P<0。01),并发间质性肺病者占比显著高于PM组(P<0。05)。肌酶谱方面,PM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高于正常值者占比均非常显著高于DM组(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免疫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类风湿因子(RF)阳性、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升高以及补体C3/C4减低者占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自身抗体方面,两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及ANA滴度1∶100、ANA滴度1∶320及ANA滴度≥1∶1000者占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抗Ro-52抗体及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DM组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MDA5)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PM组(P<0。05)。DM和PM 46例中,共28例获随访,23例(82。1%)病情稳定,仍有相关症状3例,死亡2例。结论:PM患者有肌无力表现、CK水平升高较DM更常见,抗MDA5抗体是DM尤其是无肌病性皮肌炎常见的自身抗体;大部分DM、PM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可保持病情稳定,而抗MDA5抗体阳性及合并间质性肺病者预后较差。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临床特点激素治疗预后

    辅助生殖助孕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围生期母婴结局等对比观察

    姚爱林曲冬颖
    893-895,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辅助生殖助孕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产妇一般情况及围生期母婴结局。方法:选择某医院双胎妊娠行剖宫产产妇92例,其中,辅助生殖助孕组52例,自然受孕组40例。收集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及围生期母婴结局。结果:(1)辅助生殖助孕组年龄非常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P<0。01),分娩孕周显著长于自然受孕组(P<0。05),高龄初产妇比例非常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P<0。01)。辅助生殖助孕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P<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早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辅助生殖助孕组产后出血量为(313。8士200。8)ml,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的(241。3±140。9)ml(P<0。05)。(2)辅助生殖助孕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P<0。05);两组双胎发育一致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辅助生殖助孕组低出生体质量儿27例,占25。9%;自然受孕组低出生体质量儿38例,占47。5%;辅助生殖助孕组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非常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P<0。01)。结论: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比较,辅助生殖助孕双胎妊娠并未增加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但产妇年龄和高龄初产妇比例较高、分娩孕周较长、产后出血量较多,需加强辅助生殖助孕产妇围生期监护和管理。

    辅助生殖双胎妊娠自然受孕围生期结局

    改良型颊部四方瓣修复面颊部缺损8例临床分析

    镇荣军吴庆学顾梦石林...
    896-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颊部肿瘤、外伤是造成面颊部缺损的重要原因,及时修复缺损的面颊部组织,使患者恢复良好的面部形态及功能,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改良型颊部四方瓣转移修复面颊部缺损8例的临床效果。所有入组病例转移修复组织瓣全部存活;无一例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术后皮瓣针刺痛觉良好,触觉稍差之。1例因术后瘢痕挛缩,有轻度张口受限,基本无进食困难等功能障碍;1例出现皮瓣下血清肿,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2周后愈合。随访6~12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及转移。提示,对于面颊部良恶性肿瘤及外伤后局部缺损,改良型颊部四方瓣转移修复效果良好,患者面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改良型颊部四方瓣面颊缺损修复

    妊娠晚期李斯特菌病4例临床分析

    王晶尹善德
    899-90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晚期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诊治情况,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妊娠晚期李斯特菌病4例,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收集入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孕产次、分娩孕周、病程、临床症状、胎心监护、胎儿超声检查、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等基本情况,入院检查、治疗和转归等情况,并结合文献,对妊娠晚期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妊娠结局以及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组4例中,2例出现发热、肌肉酸痛伴腹痛,2例无明显症状、以胎动异常就诊;均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追溯病史,不能提供异常饮食史。3例胎心监护提示胎儿宫内窘迫,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1例顺产;羊水均见粪染。4例初期均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3例确诊后改为青霉素或美罗培南;分娩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一例病死。新生儿均转儿科治疗,3例诊断为李斯特菌败血症,其中2例合并脑膜炎;经治疗均康复。检出李斯特菌的标本分别来源于母体血液(1例)、胎盘拭子(2例)、新生儿血液(3例)、新生儿胃液(2例)、新生儿耳拭子(1例)和新生儿咽拭子(1例)。结论:妊娠晚期李斯特菌病临床表现各异,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胎动异常减少,并伴有胎心监护异常,有可能引起母儿不良结局,尤以胎儿和新生儿较严重,临床医师须引起重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结合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和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及早确诊,及时干预治疗。

    妊娠李斯特菌病妊娠结局

    多系统播散性肺外结核1例

    尹亮黄世明岳建兰林志春...
    902-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核感染以肺部最为常见,多系统肺外结核感染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该文报告了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结核感染1例。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头晕、视物模糊,并伴有盗汗、食欲缺乏、呕吐。入院行头颅MRI检查,考虑右侧小脑原发性淋巴瘤或胶质母细胞瘤可能性大;后行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18 F-FDG PET/CT)检查示,升结肠起始段-回盲部肠壁增厚伴代谢异常增高,右侧小脑及左侧肾上腺结节伴代谢异常增高,双侧颈部、左侧腋窝、纵隔内、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伴代谢增高,考虑结肠癌伴多发转移或淋巴瘤多系统侵犯可能性大;无痛肠镜检查示,距肛缘120 cm见菜花样肿物,病理活检考虑为结核病。依据以上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最终诊断为多系统肺外结核病。给予规律抗结核治疗5个月后复查头颅MRI示,右小脑病灶较前明显缩小,症状基本消失。

    肺外结核多系统18F-FEGPET/CT检查

    T波假性正常化1例

    朱华盛华刘娜李俊杰...
    905-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电图原来T波倒置的导联在某些情况下转为直立,称为T波假性正常化。该文报告了因胸痛入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患者心绞痛未发作时T波倒置,而在心肌梗死或梗死前频繁心绞痛发作时,T波变为直立,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又恢复T波倒置,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狭窄,属于典型的T波假性正常化。提示,诊断心绞痛时须注意患者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平时心电图表现为T波倒置的患者,如果其心绞痛发作时变为T波直立,应提高警惕,注意鉴别心电图的假性正常化。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T波假性正常化

    爆震性聋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

    张玉娟魏迎春肖树文刘璟...
    907-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爆震性聋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近年来,随着军事训练的加强和部队演练任务的增多,官兵爆震性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爆震性聋是由于冲击波和脉冲噪声造成的机械力及其对耳蜗血流、细胞代谢产生影响,导致的数分钟或数小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至少相连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听力损失可累及低频、中频和高频,临床上表现为耳鸣、耳痛、耳胀满感及耳聋等症状。该文在分析总结爆震性聋损伤机制及其相关听觉器官损伤的基础上,对其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爆震性聋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爆震性聋预防治疗研究进展

    水通道蛋白家族在细胞内小溶质转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孙爽张歆刚
    91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通道蛋白家族(AQPs)对于维持体内水平衡至关重要,其中一些成分在细胞内小溶质,如甘油、尿素、氨、二氧化碳(C02)、过氧化氢等转运中亦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AQPs作为转运溶质通道,会影响物质代谢及运输,进而影响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不同细胞类型可表达不同的AQPs。探讨AQPs的生理功能,对于研究健康、老龄化,以及分析探讨多种疾病,如脑肿胀后卒中、白内障肾原性尿崩症、肥胖,或脑部受伤后恢复,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AQPs生理功能的多样性也使其成为药物靶点,有望成为治疗相关疾病新选择的重要依据。该文综述了AQPs对细胞内小溶质的转运功能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水通道蛋白家族小溶质疾病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