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

贾立政

旬刊

1004-3381

rmlt@people.com.cn

010-65363747

100733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9号楼

人民论坛/Journal People's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理论刊物。研究和宣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推进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活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与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

    毛倩倩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传播能力与体系建设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性尺度.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历史节点,应基于国情,立足未来,从价值理念层面、经济合作层面、人文交流层面、科技赋能层面总结经验、探索实践进路,不断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事业蓬勃发展.

    国际传播文化软实力国际话语权

    涉外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熊光清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外法治建设可以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为实施国家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并提高国家在国际法治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增强国家的战略定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增强中国的战略定力,迫切需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当前,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涉外法治工作;大力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志,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重视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固本强基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从而增强中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的能力.

    涉外法治国家战略战略定力

    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实践要求

    郭强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着力点,更是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是一个经历艰辛探索、曲折前进、完善发展和全面加强的演进历程.深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就要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纪律执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党的建设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王煜阎书钦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定历史自信,是把握历史发展趋向、顺应历史潮流进而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实践依据.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是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能.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更好地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历史自信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汉语方言的代际传承与活态保护

    庄初升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语言生态的消极表现之一是作为地区交际工具和地域文化载体的汉语方言遭遇了危机,语言活力逐渐衰退,部分方言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新世纪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儿童掌握和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快速下降,代际传承出现明显的断裂.实现包括汉语方言在内的我国语言资源的可持续性活态保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维护语言权利,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三是坚持从小抓起,营造良好语言环境;四是融合非遗保护,多方齐抓共管.

    语言生态方言濒危代际传承活态保护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文化认同

    潘娜娜李欣蔓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物史观为人们理解和增强文化认同提供了根本方法论,能够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化认同是"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主体需求的重要表征,是凝聚群体的精神纽带.增强文化认同,需要在不断满足人民需求的进程中夯实文化认同的根基,在努力推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始终恪守文化认同的指向,在不同的时空场域积极拓展文化认同的载体平台.

    文化认同唯物史观主体需要

    古人的带货之道:"坐作声价"以通财鬻货

    闫爱民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名人效应进行营销和推广,通过"坐作声价"提升名声来达到"通财鬻货"的目的,带货之理古今相同.只是古人带货范围更广,不只是商品,还可能是文章、服饰、时尚,乃至带红人物.带货虽然是商业行为,但主体并不是商人,而是以"声价"高影响力广的文人、官僚为主.他们的带货,有助力于一方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坐作声价通财鬻货古人带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