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

贾立政

旬刊

1004-3381

rmlt@people.com.cn

010-65363747

100733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9号楼

人民论坛/Journal People's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理论刊物。研究和宣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推进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活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界中国学:研究现状与前瞻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6-7页

    海外中国研究与世界中国观的塑形

    张树华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世界学术发展史中,海外的中华文明研究、中国研究是一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的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中华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海外中国学、中国研究,既应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应研究现代中国,研究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与经验,研究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角色与贡献,解码中国之治、回答世界之问.当前,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人们已经看到,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新贡献.解码中国之治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也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平台.

    海外中国学汉学中国之治中华文明国际传播

    从汉学到世界中国学:历史沿革与学术积淀

    顾钧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从明末清初到 21 世纪的今天,从汉学到中国学再到世界中国学,学术积淀越来越深厚.传统汉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代中国,侧重人文学术;二战后汉学中心转移,研究范式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汉学向现代中国学转变,侧重于现实问题和国际关系等新领域.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中国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折射和代表了人们对于世界、人类、文明理解的不断深化.

    汉学世界中国学历史沿革学术积淀

    三百年来俄罗斯汉学—中国学的研究与发展

    许华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萌芽于 18 世纪初的俄罗斯中国学,历经 300 余年、经历多个政权更迭和沧桑变化而经久不衰.从最初少数知识精英的皓首穷经,到目前发展成为具有历史性、前瞻性、综合性的系统研究.俄罗斯中国学熔古今于一炉,集东西方之大成,厚积薄发,别具一格,具备政府扶持、机构健全,自成体系、注重学术传承,注重学科化、专业化的发展特征,在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竞赛场"上长期处于领跑位置.中俄两国文明源远流长,人文合作与交流稳步发展、成果丰硕,为大国之间文明互鉴、共同发展树立典范,是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的重要体现.

    俄罗斯中国学汉学中俄文化交流

    全球视域中的当代中国之学

    唐磊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国研究中国的学术在不同区域发展出不同传统,由此形成四大学术谱系,即欧洲中国学、北美中国学、俄罗斯中国学和日本中国学.在四大学术谱系涵盖的地理区域外,大体相当于"全球南方",那里中国研究的传统相对薄弱.当下中国学知识生产图景呈现出若干重要特征:一是与"全球南方"中国热和中国研究热普遍升温的景象相对,近年来西方的中国研究有转冷的迹象;二是汉学范式与区域研究范式之间的紧张关系,区域研究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之间的纷争;三是在国际学界,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成果的关注与吸收依然欠缺.

    中国学汉学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让中国学回到中国——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知识体系及话语权建构

    沈桂龙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国外专门研究中国的学问,中国学正在成为"时代显学".但中国在海外中国学上的学术影响力,与现有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相匹配.中国学研究中国,但当前中国学的中心并不在中国.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内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知识体系和话语权建构.在此基础上打破中国学和中国学研究的内外区隔,推动构建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世界中国学",最终实现"让中国学回到中国".

    海外中国学中国学研究知识生产国际话语权

    从西学东渐到文明互鉴 百年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董欣洁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作为原生文明的自立之道.从近代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特别是 19 世纪中叶中国被卷入世界体系之后的西学东渐,到新时代蓬勃开展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这一历程证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事业重要的新进展.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人类永续发展.这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演化的新形态,承载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生动体现.

    中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下基层"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

    蔡文成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下基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展现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多年来,"四下基层"的内涵持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制度日益完善、实效更加凸显,在新时代具有鲜活的认识论、实践观、政绩观、方法论意义.践行"四下基层",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改进作风和干事创业相统一.

    "四下基层"基层治理群众路线时代价值

    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

    董海军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下基层"的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四下基层"在理论意蕴上是政策路线、群众路线、社工实务以及行政逻辑的统一.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四下基层"为党员干部提供了继续社会化的机会及场域,是锤炼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

    党员干部"四下基层"主题教育

    新一轮省级机构改革的功能优化和鲜明特征

    陈鹏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底以来,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启动并加速推进.省级机构改革凸显的是国家中观层面的设计部署,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加强社会治理整体性、系统性、统筹性的战略支点,体现出四个鲜明特点: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问题导向、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围绕职能效能推进治理现代化.与此同时,省级机构改革需要重点防范用人腐败,完善机构职能机制,以有为政府配合有效市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高质量推进改革任务落实.

    机构改革问题导向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