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能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

邹积国

双月刊

1001-2060

rndlgch703@163.com

0451-55654932、56637728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热能动力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七0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主要是以军转民,军民结合为报导方针,大力报导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热能动力工程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12面,主要读者对象为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循环流化床锅炉压火启动调峰技术综述

    刘众元武晓俊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循环流化床锅炉压火启动调峰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锅炉压火启动技术,从压火启动原理、发展历程、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概述,总结分析了压火时长、机组安全性、污染物生成和控制及无循环泵直流CFB锅炉压火调峰等问题,提出了压火时长计算、NOx控制及压火启动调峰对机组寿命的影响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循环流化床压火调峰

    燃气旋流和湍流强度对转静盘腔入侵及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李昆阳杜昆赵尊盛刘存良...
    9-1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主流旋流和湍流对转静盘腔燃气入侵规律及机理的影响,在封严冷气量固定的条件下,针对主流旋流角、湍流强度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燃气入侵规律的影响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当仅存在旋流时,腔内Batchelor流动核心的分布位置和规模直接受主流旋流角的影响,同时,该核心的流动特性引起了封严效率的显著变化;此外,旋流角通过影响封严出口上游的压力分布,进一步影响了下游的燃气入侵程度.当无旋流角、改变主流湍流强度时,在极端湍流强度I=20%的工况下,静盘侧Batchelor核心几乎完全消失,盘腔受到严重燃气入侵.当主流湍流强度I固定为20%,旋流角与其共同作用时,入侵状况相较于无旋流角时有所改善,但旋流角SA=15°的工况封严效率反而略低于SA=30°的工况,这主要是因为封严出口上游压力分布在湍流和旋流耦合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

    轮缘密封燃气入侵封严效率数值模拟旋流角湍流强度

    叶片缘板阻尼结构参数敏感特性分析

    周渝航林枫孙景国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型船用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叶片的缘板阻尼结构设计问题,开展阻尼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基于整体-局部统一滑动理论建立叶片-阻尼单接触对摩擦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和能量法将非线性摩擦力等效线性化;考虑激振力相位差,迭代求解振动微分方程以获得叶尖幅值响应,找出影响阻尼减振效果的关键参数,分辨具有高敏感度的独立变量,获取阻尼结构初步设计方案.结果表明:缘板阻尼器的质量与刚度、阻尼选材及接触面宽度均属于高敏感度参数;阻尼器所受离心力与激振力幅值之比可作为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独立变量;计算得到阻尼器设计质量在1.18~3.95 g之间,阻尼器轴向设计长度为31.2 mm.

    阻尼减振缘板阻尼结构非线性摩擦力谐波平衡法敏感度

    两型间冷器流道气动性能试验研究

    王峥李贝贝张澄源刘雪彬...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冷器是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气流流过间冷器的压力损失是衡量间冷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设计了两种不同的间冷器流道结构,并对两种间冷器流道进行了不同工况的气动特性试验,测得间冷器流道不同位置的温度、压力值,得出两种间冷器流道结构的气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间冷器总压损失主要产生于从进口到导流板前的折转扩散段,且总压损失系数随折合流量的变化曲线为抛物线型,与进口动压呈正比例关系;而改进型间冷器的总压损失有所降低,相同折合流量对应的总压损失系数相对原型间冷器结构降低约20%.

    间冷器气动特性总压损失试验研究

    斜流工况下喷水推进器叶轮空化特性的数值研究

    赖海滨陈二云杨爱玲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喷水推进器斜流工况时叶轮内部的空化问题,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对不同斜流角下的喷水推进器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斜流角对喷水推进器水力性能、叶片表面空泡分布以及叶顶间隙区空化分布等方面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斜流角从0°逐渐增大至40°时,推进泵的质量流量、扬程增加,效率则递减,约减小了 3%;随着斜流角增大,依次影响多个叶片表面的空化分布,叶片表面空化区域从吸力面进口边向出口处不断发展;叶顶尖隙内的泄漏流、叶顶泄漏涡及卷吸区的空化范围随斜流角的增大不断扩展,并发生相互干涉和混合,最后叶顶区空化趋于稳定状态;随着斜流角的增大,叶顶进口附近处的空化和涡量分布发展规律具有相似性.

    喷水推进器斜流空化叶顶间隙

    GE Vernova成功升级改造科威特Sabiya电厂的4台燃气轮机

    孙嘉忆
    40页

    某压气机轮盘破裂转速分析与试验验证

    季晨陈芃樾孙景国董磊...
    41-4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轮盘破裂转速分析方法并提高破裂转速预测精度,基于平均应力法和极限应变法对某型大功率燃气轮机压气机轮盘破裂转速进行分析.通过后续开展的轮盘超速及破裂试验,对轮盘应变、残余变形及起始破裂位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轮盘破裂转速分析结果与试验相符,压气机轮盘的主要破裂形式为子午面破裂;与平均应力法相比,极限应变法预测精度更高,并且可以准确预测起始破裂位置.

    燃气轮机轮盘破裂转速极限应变法破裂模式

    掺氢比对低排放燃烧室性能影响研究

    秦琨王威李妍萍李名家...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传统天然气燃气轮机对氢气燃料的适应性,基于现役某型工业低排放燃气轮机结构和性能,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燃料中氢气比例对低排放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燃烧室燃用甲烷和氢气燃料的换用性能.研究表明:在1.0额定工况,掺氢比小于等于30%时,燃烧室不发生回火,喷嘴内部和火焰筒肩部回流区的温度以及燃烧室的总压损失随掺氢比的升高而升高,NOx排放体积分数小幅升高,CO排放体积分数减少;当掺氢比大于30%时,燃烧室发生回火,喷嘴和火焰筒肩部回流区温度、总压损失、NOx排放体积分数大幅升高,CO排放基本为零.在其他工况下,负荷变化对燃烧室边界条件影响较为复杂,对喷嘴回火边界影响无单调性变化规律.

    工业燃气轮机燃烧室掺氢燃烧预混燃烧

    基于贝叶斯优化的LSTM火电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辨识方法

    吕游吴创翁明楷秦瑞钧...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辨识有助于辅助电网的调度,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ian optimization,BO)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一次调频能力辨识方法,实现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精确建模.首先对机组机理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确立模型的输入特征变量,再利用贝叶斯算法对LSTM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得到一次调频能力辨识模型.以某600 MW燃煤火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将该模型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未优化LSTM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网络模型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 66.51%和34.83%,具有更高的模型精度.

    一次调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贝叶斯优化相关性分析

    供应不同品位工业蒸汽的1000MW机组能耗特性分析

    高新勇郑立军刘苗苗王朝阳...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工业供汽机组供不同品位蒸汽的能耗特性,考虑到工业供汽机组多热用户参数及多供热汽源点的特点,建立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及能耗特性分析模型.以某 1000 MW工业供汽机组为例,分别采用好处归电法、好处归热法、做功能力法和等效热降法研究了电负荷、中压工业热负荷、低压工业热负荷、供汽汽源点等因素对机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供热方式下采用同一方法计算的供热煤耗率随电负荷变化的趋势一致,随热负荷变化不大;不同供热方式下采用同一方法计算的发电煤耗率随热负荷变化的趋势一致,随电负荷变化的趋势有差异;当电负荷为620 MW、热负荷为220 t/h时,在再热热段蒸汽供中压蒸汽方式下按照好处归电法、做功能力法、等效热降法、好处归热法分配的供热煤耗率分别为37.46,26.43,25.83和22.52 kg/GJ,发电煤耗率分别为 280.39,291.80,292.42 和 295.84 g/(kW-h).

    供热机组变工况热电分摊能耗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