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能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

邹积国

双月刊

1001-2060

rndlgch703@163.com

0451-55654932、56637728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热能动力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七0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主要是以军转民,军民结合为报导方针,大力报导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热能动力工程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12面,主要读者对象为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窄通道内流动沸腾强化换热研究进展

    顾晟杰陶乐仁金程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窄通道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优点.随着科技发展,窄通道已经成为强化换热的常用结构形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由于窄通道内间隙内气泡的尺寸受限,气泡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挤压而发生变形,带走大量的潜热,引起汽液界面的扰动,换热性能较常规通道有很大区别.本文综述了窄通道内的主要流型及转变准则;介绍了几何与工况参数变化对窄通道内换热效果影响的传热实验研究;分析了窄通道中传热机理以及两相摩擦压降机理,并对关联式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对窄通道内强化换热的机理与进一步强化换热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目前实验与理论研究总结了现存问题,为窄通道内流动沸腾强化换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窄通道流动沸腾两相流传热

    越捷航空公司计划购买40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Trent 7000发动机

    孙嘉忆
    11页

    准定常假设条件下基于升转速率的起动过程仿真方法研究

    周磊
    12-1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高度非线性化的燃气轮机起动过程进行精确模拟,在准定常假设条件下通过给定升转速率,对起动方程右侧进行线性化处理,实现起动过程的类稳态仿真.给出了采用该方法进行起动仿真的设计流程,并进行了不同压气机角度调节规律、不同起动机功率的仿真优化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升转速率、转速、工作线及起动时间等主要参数与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燃气轮机性能及各截面参数变化趋势符合工程实际.

    燃气轮机起动升转速率

    油气比变化对燃烧室流场影响试验研究

    党新宪王新桥杨元模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油气比变化时航空发动机燃烧稳定性问题,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短环形燃烧室在不同油气比下进行试验研究,利用PIV测速仪对不同油气比下燃烧室内液雾燃烧流场进行测量;利用温度传感器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进行测量,分析了油气比对燃烧室内燃烧流场和出口温度分布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气比的增加,燃烧室回流区长度缩短,回流区涡心分别向火焰筒上下壁面靠拢,涡心距离增大;燃烧室内气流紊流度增大,速度轴向分量Urms增大;燃烧室出口各点的温度T相应升高.油气比靠近熄火边界时,燃烧流场稳定性减弱.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环形燃烧室液雾燃烧流场PIV测量

    蒸汽双螺杆膨胀机工作过程模拟及实验研究

    朱水兴周岳汪书华戴林祥...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螺杆膨胀机作为一种能够适应气液两相余热回收的设备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市场.但是目前仍缺乏其在部分工况下的理论研究,从而导致工程设计容易产生偏差.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建立了变负荷工况下双螺杆膨胀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完成了转子型线设计、型线间隙计算、几何过程量计算,引入了泄漏及换热模型,提出了部分负荷下吸气过程的吸气压力修正模型,同时整理了可用于简化计算的修正参数.利用实际应用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双螺杆膨胀机可以在工况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稳定运行,并具有优良的变负荷工作性能;当负荷降低时,吸气压损有利于膨胀机压差降低,泄漏量降低,效率升高;从100%到65%负荷工况下,容积效率从78.87%升高到84.76%,绝热效率从66.81%升高到74.25%;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吸气压力修正模型中流量计算的误差可控制到3%以内;模型解决了部分负荷下的性能计算问题,使得理论模型能够更好地贴合实际应用,保证了双螺杆膨胀机主机选型计算的准确性.

    双螺杆膨胀机蒸汽节能工作过程模拟实验验证部分负荷

    高速高载荷变转速汽轮机扭叶片优化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宋选利周志明李玮琪付学伟...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完成高速高载荷系列工业汽轮机的低压级扭叶片的设计和应用,以常规驱动汽轮机叶片为原型,对其末三级扭叶片组进行了全三维气动性能分析;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对末三级叶片的型线和积叠规律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根据常规强度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选择松拉筋配枞树型叶根的结构;最后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强度振动和动应力及疲劳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末三级叶片的气动效率提升约1.61%且强度满足要求;设计末两级动叶片时,优先考虑可靠性,其余级因其强度振动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优先考虑气动效率;末级叶片材料可能需要选择钛合金,而枞树型叶根是更可靠的叶根形式;选择抗弯模量大、厚度小的叶型搭配松拉筋有利于增加叶片刚度、减小叶片重量,从而为不调频叶片的设计提供参考.

    工业汽轮机CFD分析叶片优化高速高载荷强度振动动应力

    康达喷气叶栅喷气内腔体拓扑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黄伟亮张健张敏杜娟...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小从康达喷气叶栅内部流出的喷气方向与叶栅主流方向的偏差,进一步提升康达喷气对流动分离的抑制效果,本文基于流体拓扑优化技术及布置导流肋的方法对康达喷气叶片原始喷气内腔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数值计算和高速风洞试验评估优化的喷气内腔结构对康达喷气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带肋喷气内腔结构可以减小康达喷气与主流掺混的偏差角,叶片吸力面尾缘的流动分离区域进一步减小;在来流Ma为0.5、攻角为0°、1.25%喷气量下,采用带肋喷气内腔的康达喷气叶栅总压损失系数较采用原始喷气内腔结构降低了7.15%;采用带肋喷气内腔结构能够使叶栅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总压损失小于原始内腔结构,且在最佳喷气量下获得最小的总压损失系数.

    康达喷气高负荷压气机流动分离拓扑优化叶栅试验

    轴流涡轮与排气壳扩压段一维耦合设计研究

    肖定坤屈彬陶春德高杰...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轴流涡轮耦合排气壳扩压段的一维设计变量选取规律,提高排气壳扩压段的性能,参考现有NRCC叶栅导叶模型,采用自编程序,结合理论分析构建轴流涡轮与排气扩压段耦合的一维设计模型.详细分析耦合设计中影响扩压段的静压恢复系数以及总体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扩压段面积比、平均倾角、扩张角以及壁面摩擦系数等设计参数不仅影响扩压段的静压恢复系数,也影响涡轮的气动效率;本研究模型在面积比为 3.5、平均倾角ϕ为30°、扩张角δ为5°时整体性能最优;涡轮出口气流的马赫数、叶顶泄漏流以及出口旋流对扩压段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出口半径比的增大会使得静压恢复系数降低,因此在耦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涡轮以上参数的选择.

    轴流涡轮排气壳一维设计模型耦合设计静压恢复系数

    法国电力公司改造世界上第一个潮汐发电站

    孙嘉忆
    60页

    入口压力和空气流速对喷嘴成膜特性的影响

    宫传瑶何瑞卢昌燊丁玉栋...
    61-6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冷却水入口压力和空气流速对喷嘴成膜特性的影响,以喷射式凝汽器喷嘴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实验方法对凝汽器喷嘴出口液膜的流动形态进行了拍摄,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手段提取了液膜面积与喷射长度,并与数值模拟中不同的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最终选取了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基于Fluent求解器,耦合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与VOF方法,数值计算了凝汽器内部的流场.结果表明:当喷嘴入口压力从3 kPa升高到25 kPa时,布液板近壁面的速度随入口压力的升高逐渐增加,且液膜厚度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对于DN15 和DN13 喷嘴,空气从静止状态变化到30m/s流速时液膜面积略微减小,空气流速从30m/s提高到150 m/s时液膜面积迅速减小.

    喷射式冷凝器喷嘴传热入口压头空气流速铺展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