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能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

邹积国

双月刊

1001-2060

rndlgch703@163.com

0451-55654932、56637728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热能动力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七0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主要是以军转民,军民结合为报导方针,大力报导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热能动力工程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12面,主要读者对象为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燃气轮机过渡段气动优化设计

    李翔宇朱晓明郭刚任永磊...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燃气轮机过渡段高效气动设计方法,以某型燃气轮机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在给定的气动边界和几何限制条件下,按照过渡段坡角设计、上下端壁型线优化设计、支柱型式选取的思路,采用CFD数值仿真方法,对过渡段气动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比过渡段坡角为 14°,19°,24°条件下的过渡段性能及下游动力涡轮比功;然后,对过渡段上、下端壁型线进行优化;最后,对比支柱对过渡段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截面面积由下至上减小和截面面积不变两种型式,根部截面面积保持一致,完成过渡段气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坡角为 19°条件下过渡段气动性能最优;在1.0 工况下,相比原型型线优化后的过渡段总压恢复系数由0.994 8 提高到0.995 1,静压升系数由2.450 4 提高到2.595 2,过渡段出口马赫数由0.217 6 降低到0.199 5,出口静压分布更为均匀;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递减的支柱型式过渡段气动性能更优.

    燃气轮机过渡段坡角型线支柱气动优化设计

    考虑碳捕集利用与可再生能源的低碳综合能源系统配置优化研究

    秦宁郑诚吴啸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传统工业部门的低碳转型,构建了集成可再生能源、电锅炉、储热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装备的低碳综合能源系统,并提出了经济和低碳双重导向下的系统配置优化方法.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获得各设备的最优配置容量及典型场景下的最优调度方案,并选取乙烯工业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引入CCUS和可再生能源装备,系统碳排放减少了57.50%,年总成本增加15.92%;当碳价高于109.61 元/t时,低碳综合能源系统具有经济和低碳双重优势.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CCUS)乙烯工业配置优化

    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新型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研究

    黄兆云张德怀罗向龙蒋润花...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用户负荷需求在时间上的变动和传统冷热电联供(Combine Cooling,Heating&Power,CCHP)系统大部分时间处于非设计工况下运行导致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CAES)和蓄热装置的新型 CCHP 系统(CAES based CCHP system,CAES-CCHP),建立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在给定的充、放电工作条件下对CAES-CCHP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影响该系统性能的CAES压气机压缩比、透平进气口压力、流经CAES的烟气质量流量3 个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AES-CCHP系统能实现冷热电灵活调控,且系统的CAES功转换效率为57.41%,一次能源利用率、一次节能率及火用效率分别为76.22%,24.84%和31.97%,比传统的CCHP系统分别提高10.97%,18.15%和7.58%.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热力学性能分析敏感性分析

    侧风对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群三维热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龙国庆张国罡陈学宏孙奉仲...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环境侧风对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群热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由10 座冷却塔组成的背靠背塔群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分析了不同环境风速及风向下冷却塔群通风特性、热风回流特性及换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侧风诱导产生的塔内外横向旋涡对冷却塔群整体热力特性产生了恶化效应;在 10m/s风速下,侧风会使塔群平均通风量最大下降23.0%;45°侧风引起的塔群热风回流现象最严重,使得进风口气流温度和含湿量最大分别增加2.3%和6.3%;在横向旋涡及热风回流等因素的作用下,环境侧风会对冷却塔群换热特性产生不利影响,其中45°风向为最不利风向,使得出塔水温最大升高1.1℃.

    机械高位冷却塔群环境侧风传热传质热风回流数值计算

    折弯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贾梦帆陈孙艺罗小平刘恒...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改变了折流板换热器的折弯夹角和折流板间距,利用ANSYS Fluent对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换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折流板折弯夹角α(110°,135°,170°和 180°)、折流板间距(250,300 和350 mm)和雷诺数(10 000,20 000 和50 000)对换热器壳程压力、速度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雷诺数对改善流动死区有很大的作用,雷诺数为50 000 时的流动死区相对于雷诺数为10 000 时面积减小较大;随着夹角α的减小,折流板背流侧的流动死区面积逐渐减小、换热器的表面传热系数和进出口压降力越大,夹角α为110°时出口温度最小、进出口压降最大,夹角α为135°时PEC最大且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折流板间距增大,压力变化梯度减小,压差变化幅度减小,壳程出口温度变化不成正比关系,间距为300 mm时出口温度最低.

    折弯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折弯夹角α雷诺数折流板间距PEC

    过量空气系数及旋流数对天然气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谢俊李俊楠李润东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然气在O2/N2氛围下扩散燃烧时,过量空气系数和旋流数对WNS型燃气锅炉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及NOx 生成的影响,利用CFD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P-1 辐射模型和涡耗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旋流对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旋流数S来表示入口空气的旋流强度.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α从1.0增大到1.3 的过程中,火焰直径逐渐变小,排烟温度降低,燃烧室出口处NOx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在空气旋流数从0 提高到0.8 的过程中,燃烧室内形成了中心回流区,火焰的径向流动分布逐渐改善,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旋流燃烧的火焰中心轴线温度分布高于直流射流燃烧,提高空气旋流数可以有效降低NOx的质量分数.

    燃气锅炉过量空气系数旋流数数值模拟

    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储能设施在加州运行

    孙嘉忆
    121页

    基于流-热-固单向耦合计算的LNG船用蝶阀流动及结构改进设计

    朱兰馨蔡振威王炜哲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超低温蝶阀为研究对象、LNG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为流体工质,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蝶板的结构尺寸进行参数化处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利用Ansys软件对蝶阀开展流-热-固单向耦合计算分析,计算90°~10°不同蝶阀开度下蝶板的流量系数,及蝶阀开度10°下不同蝶板结构参数对蝶阀流通性能、蝶板位移及应力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减小蝶板厚度可以显著增强蝶阀的流通性能,降低蝶板所受最大应力;降低轴颈厚度对蝶阀流通性能提升效果较弱,但可以有效降低蝶板所受最大应力.

    LNG船用蝶阀流动特性参数化结构改进设计流量系数

    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光热特性研究

    熊烈杨凯张燕平李黎...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太阳能碟式聚光器,设计了一种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的圆台形腔式吸热器,建立了吸热器的光热模型.采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踪法分析了腔式吸热器的光学特性,并基于腔式吸热器的相关理论将热边界条件导入Ansys Fluent软件中,对吸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模拟.研究了工质进口温度为150℃、太阳光辐射强度为800 W/m2时,吸热器不同采光口直径、倾斜角和辐射发射率对其光热特性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吸热器采光口直径对其光热效率的影响较大,采光口直径增加会降低吸热器光学效率,采光口直径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吸热器的热效率;随着吸热器倾斜角的增大,采光口内部热空气和外部冷空气之间的自然对流传热明显增加;辐射发射率对吸热器热效率的影响较小.

    太阳能腔式吸热器超临界二氧化碳数值模拟

    基于STL-Former的中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李灯熬白晓东夏鸿伟冯丁...
    140-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危害,对光伏功率进行准确预测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TL-Former的中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结合了季节趋势局部加权回归分解(STL分解)与神经网络模型.首先,STL-Former模型将光伏功率数据通过STL分解进行特征扩充,用于提取基于历史序列的周期项、趋势项特征.然后,拼接周期项、趋势项特征和原特征,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编码并使用基于Informer模型的神经网络进行功率预测.最后,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TL-Former在中短期光伏功率预测任务中精度较高,其中在 2h光伏功率预测任务时,平均绝对值误差为 0.176、均方误差为0.180;在28h光伏功率预测任务时,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170、均方误差为0.154.

    深度学习光伏功率预测STL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