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能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

邹积国

双月刊

1001-2060

rndlgch703@163.com

0451-55654932、56637728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热能动力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七0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主要是以军转民,军民结合为报导方针,大力报导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热能动力工程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12面,主要读者对象为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太阳能技术的热泵供热系统研究进展

    李孜绪刘媛媛徐胜利刘晓华...
    1-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将太阳能与热泵技术有机结合,具有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等优势.本文综述了不同形式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的当前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热源温度、热媒流量、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和经济性的影响,同时归纳总结了各类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最后展望了基于太阳能技术的热泵供热系统的发展方向.

    太阳能技术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PV/T热泵供热

    膜片联轴器非线性应力仿真与试验研究

    宋铎刘欣欣宗浩王成雨...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片联轴器具有良好的轴向及角向不对中补偿能力,广泛应用于各类轴系的连接中,其力学性能直接影响轴系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考虑接触非线性及大变形效应,建立膜片联轴器非线性应力仿真模型;分析膜片联轴器在单一扭转、轴向、角向以及径向载荷作用下膜片应力大小及应力分布状况;最后进行了静态扭转及拉伸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膜片应力集中在膜片螺栓孔边、膜片束腰处以及膜片与垫片接触表面边缘附近;在过载或交变载荷作用下,最外层膜片最易发生损伤.

    膜片联轴器有限元应力分析试验

    轴流泵作液力透平飞逸过程瞬态流动特性研究

    苗森春李国柱张启龙王晓晖...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轴流泵作液力透平在飞逸过程中的瞬态流动特性,使用Fluent软件中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功能(User Defined Function,UDF),基于流动控制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飞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其外特性参数变化、压力脉动特性以及不同流量工况和叶轮转动惯量对转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飞逸过程中,叶轮转速在极短时间内急剧上升,飞逸转速为初始转速的1.48 倍,叶轮扭矩、扬程和轴向力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先急剧下降,然后出现微小上升,随后持续降低,最终达到稳定值;与导叶流道、叶轮流道和叶轮出口处相比,导叶与叶轮动静交界面处压力波动最为剧烈,而在动静交界面上,越靠近轮缘,压力波动幅度越大;在同一流量工况下,随着叶轮部件转动惯量的增大,飞逸时间也在增大,飞逸转速基本保持不变,在同一转动惯量下,当流量增大时,飞逸转速随之上升,且流量越大上升速度越快,而飞逸时间减短.

    轴流泵作液力透平数值模拟飞逸过程压力脉动

    前缘冷却结构对高压涡轮导叶流动和换热的影响

    殷林林陈云宋伟张勇...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前缘冷却结构对高压涡轮导叶流动和换热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前缘不同气膜孔直径及冷气腔隔板结构时高压涡轮导叶的流动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前缘气膜孔孔径增大使冷气量增加,但需要综合考虑冷却供气腔沿程压力损失,否则容易造成前缘区域气膜逆流裕度减小和冷气出流困难;冷气腔间的隔板位置及结构对冷气腔沿程压力分布产生影响,局部打开隔板或隔板开孔可有效减小冷气沿程压力损失,提高前缘区域的逆流裕度;导叶前缘的冲击孔及绕流柱会对气膜孔逆流裕度和冷气量造成影响,在高压涡轮导叶前缘区域的冷却结构布局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冷气出流冷却结构数值仿真流动换热

    有机混合工质对发动机进气冷却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

    陆禹铭费红姿胡峰张海...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高马赫数状态下压气机进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建立了气液两相流耦合模型,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乙二醇作为冷却工质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有机工质质量分数和种类对预冷段流场换热效果、蒸发特性,阻力损失之间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率和蒸发量都会随着有机工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乙醇溶液更佳,当质量分数由10%增加到50%时,蒸发效果提高约20%,且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与液气比互不影响;当有机物质量分数越低时,流场的温降效果越好,差值大小也取决于液气比,在液气比为3.3%条件下,10%与50%质量分数的乙醇溶液温降差值为3.15 K,乙二醇溶液为3.46 K;流场的压降损失受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并非呈单一的线性关系,伴随着液气比的增加,高质量分数的有机工质可以减少压力损失,但在进气速度略低的条件下则相反;流场出口均匀度与溶液质量分数基本呈正相关,且易蒸发的工质如乙醇对均匀度的影响更大.

    有机工质喷雾冷却蒸发总压损失

    叶片包角对液力透平水力性能与压力脉动的影响

    寇佳文汪程鹏王生辉杨一帆...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叶片包角对液力透平能量回收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UG建立流体域的三维模型,通过CFX软件将包角在50°~120°区间内的液力透平在额定工况下进行数值计算并进行外特性分析,选择 75°,80°和85° 3 个包角方案进行内流特性分析与压力脉动频谱分析.结果表明:液力透平的效率随包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包角80°左右时效率最高;包角的改变对叶轮内部流场的影响较大,合适的包角可以降低叶轮工作流道内的湍动能,使高速流体冲击叶片后的能量转换更加充分;主频为7fn时蜗壳与隔舌处的压力脉动主要受动静干涉作用影响,主频为2fn时叶轮工作流道内主要受涡流影响,包角对蜗壳、叶轮的压力脉动影响较大,对隔舌影响较小;包角为80°时,监测点rv5 处的峰峰值与包角85°时相比降低了9.78%,显著提升了液力透平运行的稳定性.

    液力透平包角内流特性压力脉动水力性能

    东京电力公司和Shoreline Wind公司合作开发数字化海上风电业务

    孙嘉忆
    57页

    基于射流法的气膜冷却流动模拟方法研究

    王士骥田雨曾静茹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射流模拟方法对气膜冷却流动的分析精度,以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中截面叶型的片体模型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叶型位置、射流角度及孔径下的冷却射流与主流燃气的掺混损失和流量变化情况,并与真实冷却气膜孔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不同叶型位置处的仿真结果对比情况表明:射流模型在压力面侧及吸力面前段可以较为准确地捕捉不同叶型位置处的流动损失变化情况,总压损失绝对值的最大偏差仅有 0.02%,而在吸力面后段,射流法的分析结果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偏离;不同倾斜角和孔径的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并未精确模拟气膜孔出口的肾形对涡,简化射流法在气膜孔出口附近低估了实际流动的损失,但随着流动的发展,冷却流动与主流流动沿流向的掺混损失占据主导,此时简化射流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捕捉包括损失峰值在内的相对压力损失变化.

    气冷涡轮模拟方法冷却流动射流法

    轮缘密封对下游动叶冷却特性的影响

    于飞龙何伟张蒙肖俊峰...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轮缘密封气流对下游动叶片流场及气膜冷却作用的影响,以某重型燃气轮机透平第 1 级动静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SST湍流模型求解RANS方程组,在密封流量比(MFR)为0.25%,0.5%,0.75%和1%工况下开展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有/无前缘气膜冷却条件下密封气流对主流流动、动叶片换热性能及通道内涡系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密封气流降低动叶片端壁温度的区域位于叶片前缘至流向约40%弧长距离范围内;自叶根至叶顶方向动叶片吸力面冷却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密封气流对动叶片吸力面冷却效率提高最大的位置为前缘至尾缘约50%弧长距离位置;有前缘气膜冷却、MFR为0.5%及以上时密封气流可明显降低端壁温度.

    轮缘密封透平动叶冷却效率数值研究

    超临界二氧化碳试验装置首次发电

    孙嘉忆
    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