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能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

邹积国

双月刊

1001-2060

rndlgch703@163.com

0451-55654932、56637728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热能动力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七0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主要是以军转民,军民结合为报导方针,大力报导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热能动力工程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12面,主要读者对象为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氧化碳储能系统透平膨胀机研究进展

    沈代兵郝佳豪李亚南杨俊玲...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能技术被视为克服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对电网稳定运行影响的路径之一,CO2储能(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ES)作为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地理位置依赖度较低,比较有发展潜力.透平膨胀机作为CES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本文介绍了 CES的基本原理,总结了 CO2透平膨胀机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归纳了关于膨胀机设计方法和数值分析的研究,论述了部分进气和密封方式对透平膨胀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已有的CO2实验研究系统,归纳了其透平膨胀机的设计参数,从而为CES系统及其透平膨胀机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CO2储能CO2透平膨胀机设计方法部分进气密封方式

    ESG公司声称在新的测试中100%捕获CO2

    孙嘉忆
    12页

    考虑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的肋壁-气膜冷却结构流热耦合研究

    董良辰姜玉廷张昊苏陈辰霖...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肋壁与气膜耦合结构在考虑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情况下的综合换热特性研究,对比分析了连续肋、光滑和间断肋冷却流通道在各向异性导热系数影响下的综合冷却效率、毕渥数以及气膜与肋壁的相互影响和二者分别对冷却效率的影响.采用平板冷却模型,研究导热系数比为1,2和5条件下以及主导热方向沿X轴、Y轴和Z轴条件下的综合冷却特性.结果表明:主导热系数的增加对平均综合冷却效率影响不大,但会使冷却分布更加均匀.主导热方向沿Z轴可使平均综合冷却效率提升5%~9%,沿X轴分布的平均综合冷却效率最小且冷却分布更为集中;肋壁的存在可以提高平均综合冷却效率,相较于光滑通道可提高2%~5%,且间断肋作用相较于连续肋更显著;主导热方向沿Z轴时气膜孔出口温度比另两种方向高14~18 K,会对实际气膜冷却效率产生影响;主导热方向沿Z轴时肋面总效率相较于另两种方向高约1.7%,总传热系数约为另两种方向的4.7倍.

    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气膜冷却肋壁通道流热耦合数值模拟

    收缩间隙分布对跨声速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结构影响机理研究

    吴永惠张成烽丁冠东
    23-3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拓宽压气机稳定裕度,基于平行间隙分布方案提出25%c,50%c,75%c和100%c 4种收缩间隙分布方案.利用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收缩间隙分布对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收缩间隙分布能够促进泄漏涡向下游移动,使泄漏涡远离转子叶尖前缘;随着收缩段范围的增加,泄漏涡尺度和压力面附近涡团范围增大,间隙区域的堵塞效应增强;与其他3种收缩间隙分布方案相比,25%c方案能够有效抑制间隙区域的堵塞效应,近失速点总压比和效率基本不变,压气机流量范围得到明显拓宽,压气机稳定裕度改进量(SMI)提升 2.28%.

    叶尖间隙收缩间隙分布跨声速压气机间隙改型

    两级模化轴流压气机数值与试验研究

    邓庆锋孙勇吴迪高思华...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缩尺模化后的某大功率压气机前两级轴流压气机为对象,采用试验及数值的方法对进口可转导叶无角度变化和变角度下的压气机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y,LDV)系统对两级压气机第1级动叶进、出口的绝对气流角和绝对气流速度进行测量并与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与数值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数值计算获得的压气机效率略高于试验结果;两级压气机缩尺模化前、后的压气机特性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流场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布规律;缩尺模化后的两级压气机效率下降了 1.23%.

    轴流压气机试验研究数值模拟模化缩放激光多普勒测速

    美国计划将燃煤电厂改建成核电站

    孙嘉忆
    37页

    静盘螺栓对离心压气机背腔流动换热特性影响数值研究

    曾培能董伟林史善广杨元英...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静盘螺栓对离心压气机背腔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通过将有/无螺栓两种盘腔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静盘螺栓对离心压气机背腔旋流系数、转盘风阻扭矩系数及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静盘上安装螺栓后,背腔原本的顺时针大涡将会破碎成多个小涡,流动变得复杂、无规律;静盘螺栓主要对盘腔低半径范围的旋流系数产生影响,使得无量纲半径r/R在0.3~0.75范围内的旋流系数整体低于无螺栓盘腔;在流量系数Cw=0.92 × 104、旋转雷诺数Reω=1.39 × 106流动工况下,在低半径位置静盘螺栓对边界层内流体周向运动存在抑制作用,在高半径位置静盘螺栓作用则反之,综合导致转盘风阻扭矩系数上升72.7%;静盘上安装螺栓后,转子表面对流传热系数明显降低,使得背腔流体和转盘的温度均降低.

    螺栓离心压气机背腔流动换热数值模拟

    燃气轮机排气管道非均匀进口喷雾冷却数值研究

    张宗卫席思成胡希卓刘聪...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燃气轮机排气管道非均匀进口条件下喷雾冷却过程中管道内部流场、喷雾雾滴汽化运动轨迹和冷却效果,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结合壁面函数和DPM模型进行喷雾冷却数值研究,探究在非均匀进口条件下喷雾喷头位置分布、不同喷雾雾滴直径和喷雾流量对管壁和出口降温效果的影响.排气管道为直径1.524 m的圆柱体,前直段长5 m,后直段长8m,转弯半径2.8 m.喷雾喷射的锥角为45°、速度为30 m/s、温度为328.15 K.研究表明:在非均匀进口条件下,非均匀分布且集中于高温区域的喷头喷雾降温效果最佳,管壁温降为111.08 K,出口温降为97.14 K,而喷头排数对其降温效果影响较小;喷雾冷却前、后的管道出口平面速度分布标准差分别为12.77和11.14 m/s,喷雾可改善后直段流场均匀性;非均匀进口条件对直径小于25 μm的雾滴影响大,雾滴汽化速度快,无法与壁面碰撞进行充分汽化吸热;随着流量的增大,喷雾对管壁和出口降温效果的影响程度相似,喷雾雾滴的汽化受喷雾流量的影响,流量越大喷雾雾滴汽化长度越长.

    燃气轮机排气管道非均匀进口喷雾冷却冷却效果

    基于多种优化方法的轴流风扇叶型气动优化

    陈晨铭郭雪岩李春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轴流风扇叶型W65优化设计的问题,选取高斯过程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和序列二次规划优化方法对叶型进行优化.首先,通过类别形状函数变换方法表示叶型,并生成一定区间内的叶型样本集,使用B样条曲线进行光滑化处理,通过CFD模拟仿真方法获得光滑叶型升阻比数据.然后,分别采用高斯过程回归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对带有面积约束的多攻角升阻比目标函数进行寻优优化.其中,前两种优化方法分别结合遗传算法和梯度下降法,序列二次规划方法未结合其他优化方法.研究工况为攻角0°~8°,马赫数为0.5.将优化后的叶型通过CFD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3种方法获得的优化叶型综合升阻比分别提高了8.41%,8.49%和2.08%,优化方法中预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5%,-0.39%和6.31%,高斯过程回归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优化误差较小,而序列二次规划方法的优化误差较大.

    叶型优化机器学习高斯过程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序列二次规划

    350 kW级涵道风扇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曾培能韦威史善广杨元英...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350 kW级涵道风扇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获取了 350 kW级涵道风扇不同倾转角度下及垂直姿态不同侧风条件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10 m/s的迎风条件下,倾转角度对涵道风扇的气动特性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随着倾转角度α的增大,涵道拉力、转子拉力、总拉力、功率以及力效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α=60°时达到峰值;倾转角度对涵道拉力的影响比对风扇转子拉力及功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倾转角度对唇口附近区域的流动情况影响较为显著;垂直姿态下,侧风速度对涵道风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涵道性能的变化,涵道风扇力效的改变主要由涵道性能决定;侧风会导致涵道风扇转子进口轴向速度重新分布,影响较为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50%叶高以上.

    涵道风扇倾转角度侧风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