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权法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权法学
人权法学

张永和

双月刊

2097-0749

humanrightslaw@swupl.edu.cn

023-67258170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圣大道301号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人权法学》编辑部

人权法学/Journal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Law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两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存废困境及其化解

    秦前红王杰
    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两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在法律层面和最高司法权层面尚未获得正当性.与规范层面上的禁止性规定不同,出于司法适用需要,此类文件在实践中仍然禁而不止.地方"两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禁而不止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作为方法的司法解释和作为权力的司法解释.基于司法权的内在需要,地方"两院"制定此类文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实践中,地方"两院"出于司法适用、回应政策需求以及适应地方具体情况等目的而制定解释性质文件,部分规则有解释之名却隐含了立法之实.为缓解地方"两院"法律解释需要和规则效力外溢之间的张力,应当从制定主体、功能界限以及裁判定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限制.地方司法解释性质文件规范化后,宜将其纳入地方人大和司法系统中进行相应的双重审查规制.

    司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裁判依据裁判理由

    公民基本权益的概念证成——以"强制亲子鉴定"备案审查案例为中心

    王锴王彦博
    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备案审查工作报告中披露的"强制亲子鉴定"案的审查结论中认为,亲子关系涉及公民人格尊严、身份、隐私和家庭关系和谐稳定,属于公民基本权益,受宪法法律保护.该审查结论首次提出"公民基本权益"的概念,这既是对宪法上所规定的权利和利益的重大发展,也提出了如何认识基本权益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人格尊严、家庭关系和谐稳定属于我国宪法明确列举的基本权利,身份、隐私、亲子关系虽然未被我国宪法所列举,但仍然受宪法上人格尊严、家庭关系的保护.因此,公民基本权益是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利益的总称,宪法上明确列举的权利属于基本权利,而宪法上虽未列举但受宪法基本权利保护的属于基本利益.

    基本权利基本权益人格权身份权亲子关系

    以"合宪性、涉宪性"为方法——从"连坐规定案"审查意见的方法逻辑切入

    郑磊张峻通
    3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第5条规定了涉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的双审原理结构:一是通过涉宪性审查穷尽法律问题,通常情形下,合法性审查已实现有效审查,作为重要备位机制的合宪性审查不再启动;例外情形下,穷尽法律问题仍未能实现有效审查,则进而展开合宪性审查.二是通过合宪性审查援引宪法依据,当明确条款并依序援引,禁止向抽象的法规范逃逸.其中,在基本权利审查场域,具体的基本权利规范优先援引,进而依需要辅助援引或单独援引"概括性人权条款".据此方法规范,"连坐规定案"审查意见在对"连"与"坐"涉宪性审查后,关于"连"的合宪性审查继续展开,所诉诸的"宪法第二章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包括优先援引的第38条人的尊严条款、第33条第2款平等权条款以及补强援引的第33条第3款"概括性人权条款".

    合宪性审查涉宪性穷尽法律问题原则连坐筛选机制备案审查

    权利救济视角下备案审查与司法诉讼的制度衔接——以《备案审查决定》新增条款为基础

    梁洪霞
    5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第6条和第14条的规定,为备案审查制度衔接司法诉讼制度的进一步细化提供了规范空间.从保障当事人权利出发,可以具体搭建以下制度衔接:当事人提起备案审查引发的备案审查决定对已决原因案件、未决原因案件的两类溯及制度,备案审查决定作出后对在审案件及审判终结案件的两类普遍溯及制度.在程序上需要借助诉讼中止、恢复诉讼、再审等机制与备案审查形成联动,且当事人根据备案审查决定提出再审应受到再审期限的限制,具体按照"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为由,自知道备案审查决定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但刑事诉讼除外.目前备案审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书面审查意见,其效力的发挥需以制定机关实际废止、修改规范性文件作为前提和具体起算点,且比照备案审查决定予以适用.

    《备案审查决定》备案审查司法诉讼原因案件溯及力

    第三次分配的人权维度

    匡宏
    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权事业自主参与和实现的方式.第三次分配与人权榫接于共同的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福利增长目标.第三次分配以生存权与发展权保护为理念引领、以平等共享为参与方式、以实现人民幸福为价值归宿,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彰显.通过第三次分配促进人权保障,应将第三次分配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相衔接,夯实具体人权保障的基础.人权与其所依托的社会环境呈现双向互动的关系,第三次分配的实施有利于营造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分配由道德信念驱动、蕴含并体现着共同善的价值,第三次分配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平等、尊重、宽容、社会责任等人权观念的塑造.人权价值能实现对第三次分配制度的优化,促进第三次分配实施机制的完善:在资源配置上,以人权理念引导第三次分配的资源流向,让第三次分配向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倾斜;在监管上,将人权与善治理念融入第三次分配监管,减少第三次分配中的失范行为;在社会主体自主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同时,国家应通过法律和政策对第三次分配进行支持和激励.

    第三次分配人权公益慈善发展权社会组织

    私法平等的人格尊严权解释及规则展开

    林凯
    9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平等原则因未能完成规则化而事实上被虚置.其根源在于并不清楚什么是平等指向的确切法益.在依循"价值观—方法论"逻辑、明确法益的基础上,可以形成规则体系.归结起来,"交易理性论""宪法平等论""实体空洞论""抑强扶弱论""人格尊严论"各自提供了一套解释平等的说辞.就理据自洽性与技术可行性而言,人格尊严论以其"区分特征+应用场景"双重测试为当前最优解.平等规则化与歧视判定具有制度等价性,可以置于一般侵权行为的要件中考虑.其中,增补行为的测试规则、细化自由与平等法益的权衡方法、厘清治理结构性歧视的社会成本分担逻辑是三个重要问题.

    平等原则反歧视区分特征"亚里士多德平等公式"人格尊严

    西藏妇女发展权保障的成就与展望

    边巴拉姆董帅
    11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妇女权益保障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及各类政策文件为西藏妇女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支撑,使西藏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条件和大量的发展机会.展望未来,应当进一步统筹兼顾西藏妇女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西藏的实际情况和妇女权利保障的特殊性,不断推进落实西藏妇女平等享有发展的权利.

    人权发展权妇女权利西藏

    美国堕胎与反堕胎争议的人权法分析

    张剑波
    13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以联邦判例法形式确立了美国妇女的堕胎权.但自该案后,美国反堕胎主义者在该国各地组织了各种声势浩大的反"堕胎合法化"抗议活动,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女性堕胎,最终促使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决否定了美国女性受联邦宪法保护的堕胎权.美国妇女堕胎权宪法保障的丧失是美国堕胎与反堕胎力量持续斗争的结果,也是不同话语竞争的结果.在人权理念影响下,美国反堕胎主义者逐渐将宗教话语转化为"胎儿人格理论""堕胎有害论"等人权话语,并获得了精英阶层的广泛支持,当胎儿生命权与妇女隐私权发生冲突时,法律更倾向于保护胎儿利益.在此影响下,各种反堕胎立法在联邦与地方不断涌现,也最终促成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判例.但该案的宣判并不意味着纷争的结束,围绕堕胎权问题的争论恐将一直持续.

    堕胎权隐私权胎儿人格理论

    Abstracts

    152-167页

    《人权法学》征稿启事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法学》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