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文杂志
人文杂志

杨明丽

月刊

0447-662X

rwzz177@163.com

029-85255981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含光南路177号

人文杂志/Journal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文、史、哲、政经、法学及伦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反映研究的新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部农村老年群体数字排斥的生发逻辑与消解对策

    匡亚林于静波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使信息技术应用逐渐加重现有社会分化并形成了新的数字分层,在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后,消除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排斥是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包容社会的重点任务.基于西部农村地区特殊的社会形态阐释老年群体在数字化社会的生存表征,并以此为逻辑基点,从制度排斥下区域发展不完善、文化排斥下数字素养阙如、社会排斥下数字社会资本贫绌、本体排斥下数字身份认同匮乏四个维度厘清西部农村老年人群体数字排斥的生发逻辑,继而从顶层设计给予西部农村老年人特别关怀、赋能教育提升西部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构筑社会支持体系为西部农村老年人传递数字温暖、优化适老改造激发西部农村老年人数字融入内生动力四重视角尝试提出消解对策,以期在为西部农村老年人赋权增能的过程中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数字包容型社会的建设.

    数字排斥生发逻辑消解对策数字包容

    甲午战后"四万万"话语的救亡意蕴

    李金飞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午战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四万万"话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救亡群体反思败亡致因与政治理想表达时较为常用的概念.该话语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救亡群体使用"四万万"思考甲午一役乃至整个中外之战的败因、性质以及中国如何御外等问题;其次,救亡群体对"四万万"代表的国民全体进行了思想与身体上的检讨,从而揭露出国民的诸多旧有属性;再次,"四万万"概念还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四万万"与"国家"之间形成了互相决定的关系,"四万万"在国家中的"主人"角色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后,"四万万"还与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主义相结合,被用以形容"种族""中华民族"等概念.这些关于"四万万"话语的认知与运用也标志着该话语的意蕴基本定型.总之,甲午战后,在救亡群体的话语表达中,"四万万"与战争、国民、国家、民族等密切相关,成为审视这一时期救亡图存下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应当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甲午战争中华民族救亡群体四万万国家民族

    主动适应与制度创新:新中国初期的实物本位货币核算体系

    徐鹏
    12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初期,党政部门囿于当时通货膨胀尚未完全消解,为保证国家财政和民众生活的正常运转,采取了以实物为核心的本位制度,并主要体现在国家财政预结算和折实公债、折实储蓄、折实工资等方面.对实物本位货币核算体系的运用是新中国在破旧立新之际的一项适应性制度创新,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的独创.其既是对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解放区实物核算实践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其时通货膨胀严重、一元化货币市场尚未建立的主动适应,更是对公粮的实物属性和人民币的实物本位属性优势的发挥.随着统一财经工作的推进、人民币币值稳定、一元化货币市场的建立,实物本位让位于人民币本位,实物本位货币核算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实物本位货币核算体系小米人民币折实适应性制度创新